德勤:中国企业,应进一步提升危机处置能力
中国企业的危机处置能力正面临“疫情”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体系,以提升企业应对“疫情”的免疫力。德勤的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德勤对一些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国企业在政府要求和自发下,已经建立了应对机制,但是这些重大突发事件覆盖的范围和领域仍不够完整和充分,特别是对于类似SARS、新冠肺炎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德勤在一项针对全球企业家的“企业风险管理调查”中称,76%的风险管理工作者认为,如果重大突发事件明天发生,公司可以进行有效应对,但仅有49%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境”制定了相关手册并开展了预先测试,另有32%的企业开展了“重大突发事件模拟演练”或培训。
近年来,中国与风险防控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如法律层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行政法规层面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运行管理办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德勤的人士表示,随着法律的完善,中国的央企、国企以及大型的民营企业等很多实体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为重大突发事件制定了相应的预案,部分企业已经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但对于类似SARS、新冠肺炎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企业仍需重新审视,建立与完善应对措施与机制。同时仍有部分企业在重大风险,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部分企业对风险缺乏足够重视,对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存在侥幸心理。
德勤的人士建议,中国企业应借鉴国际企业的一些优秀实践经验,完善应急处置能力。
首先,中国企业的应急治理机制的执行力度不足。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虽然第一时间形成应急小组,出台并启动“紧急情况应急预案”或者“业务可持续性计划”,但在执行上尚需加强力度,确保企业各个层级都能落实到位。
其次,中国企业大多缺乏全方位对涉及重点风险领域排查,如员工、外包方、政府、公众、供应链等多个方面的风险都应进行排查,并提前对风险级别进行评估分类。
再次,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手段的应用不足。如应对突发事件下的情景模拟、压力测试等管理方面很少应用,效果也不好。
最后,中国企业应对风险的配套保障力度不够。如远程办公的数据和信息安全、医疗卫生保障物资的提前储备等方面。
而中国企业在应对危机预案的设置和处置上,虽然部分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执行能力,但在面对本轮“疫情”下,企业在应对“疫情”上还存在不足。
德勤的人士指出,中国部分企业及时发布应急工作方案并持续更新,建立应急治理和管理机制并明确分工,密集发布管理要求,疫情防控工作细致入微,同时建立了疫情防控考核机制并严格执行,对防疫物资保障有统筹与安排,但是也不可否认,在面对这种重大的全国范围内的疫情,中国企业既面临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压力,也面临着来自资金链、供应链、客户、市场等相关方面的巨大不确定性。所以在应急处理上难免会有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相信经过本次面对疫情的历练,中国企业会增加更多的经验,未来也会做得更好。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