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专题专栏汇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民企高质量发展>法规政策

《长春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解读

发布时间:2025-07-17 信息来源:长春日报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进一步优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营商环境,在当前尤为重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春市制定了《长春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2月28日下午,长春市加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暨三年攻坚行动决胜之年动员部署大会对《行动方案》进行了解读。根据《行动方案》,长春将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个专项行动”,把支持民营经济政策的“暖意”,转化为发展的“暖流”,让近者悦、远者来,共同谱写长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信心提振专项行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营经济是“信心经济”。针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预期不稳、信心不足、保障不够等问题,《行动方案》拿出了满满的诚意,着力加强政策精神宣讲解读、完善机制、政策资金支持、助企服务等保障。
  加强政策精神宣讲解读。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关怀传递给广大民营企业,解读好党中央方针政策,引导推动民营企业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
  完善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机制。发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及时解决民营经济重大问题。建立县(市)区、开发区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开展系列调研座谈活动。
  强化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各级惠企政策落实,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加大资金支持。加大政府采购创新产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创新产品迭代应用。
  常态化助企服务。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服务理念,持续开展“万人驻(助)万企”行动,用好“长春亲清政企关系”微信群,全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环境优化专项行动
  环境优,企业活,经济兴。《行动方案》在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上出实招、强措施,让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为推动长春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
  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全方位优化政务服务。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5%。依托惠企政策直达平台,开展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深化“非接触式”办税,推广电子税务局和“掌上办税”。
  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落实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加快清欠进度,切实解决“边清边欠”“清完又欠”等问题。
  要素保障专项行动
  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增信心、添活力,离不开完备的要素保障体系。
  优化金融产品供给。推动金融机构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开展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提升融资可得性、便利性。2025年,全市组织银企对接活动165场(次)以上。
  强化融资担保服务。加大长兴基金对企业投资项目支持力度,适度降低股权融资门槛,优先孵化种子期、初创期等早期项目。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对企业贷款担保费率低于1%。
  加强贷款贴息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用于投资扩产、升级改造、技术研发、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新增贷款,按照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的30%给予贴息补助支持,同一企业贴息补助最高100万元。
  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对拟上市企业开展分类指导,提高企业资本市场融资能力。落实国家政策要求,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多元化上市融资。
  强化公共服务支撑。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水平,对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按规定给予服务费用补贴。
  优化人才引育服务。实施人才政策3.0版,推进“长春产业引才全国行”,升级“新质人才长春产业行”。鼓励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服务,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训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给予奖励。
  主体培育专项行动
  实施民营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持续抓好“十百千”重点企业培育工程,打造更多“单打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加强应用场景打造。2025年,培育各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突破5000户和3500户。
  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对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且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0.5亿元、1亿元、5亿元、10亿元、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
  鼓励经营主体升级。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对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的给予奖励。对达到“四上”标准并首次进入统计联网直报名录库的工业企业、批零住餐企业、服务业企业、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分别给予奖励。
  支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积极组织申报省级“智改数转”项目。对企业新建成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并运营1年以上的,分别给予奖励。
  鼓励对外开放合作。对兼并重组国内外符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强链、补链、延链作用的企业,经认定对企业兼并重组费用给予补贴支持。
  支持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国际市场开拓“百展千企”行动,2025年组织参加80场(次)国内外知名展洽会等活动,开展外贸新业态等专题培训10次以上。鼓励企业参加政府组织、列入年度计划的国内外展会并使用属地区划标识,对参展费用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单一展会奖励资金最高20万元。
  支持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强“吉致吉品”品牌建设,培育更多企业加入吉林品牌推介联盟,获得区域品牌称号。搭建“长春产品网上展厅”,拓展工业产品供销渠道。
  发挥展会经济拉动作用。支持商协会等社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对自筹资金主办、承办政府主导的、在长春市举行的国际性或全国性专业展会、博览会、论坛等活动,经认定符合要求的单一活动给予奖励。
  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精益管理培训”活动,推进“春城名商”集聚工程。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监督和薪酬激励机制等。
  实施“一事一议”。对符合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且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的技改扩能、落位新建等特别重大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方式给予支持。
  创新转型专项行动
  长春市通过实施创新转型专项行动,推动民营经济在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上聚力创新突破,打响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吉林造”“长春造”品牌。
  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首次纳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产品,按照国家、省关于首台(套)政策给予奖励。
  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对首次获批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对首次获批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给予企业奖励。
  培育产学研创新团队。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对经认定为市级产学研创新团队且研究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给予奖励,同一企业奖励最高20万元。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对首次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奖励。对首次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分别给予企业奖励。
  支持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对首次认定并运营1年以上的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择优分别给予奖励。
  支持民营企业“绿色”转型。对新入选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设计产品的单位和企业,分别给予奖励,同一企业就高给予一次性奖励。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对企业分期分批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诊断服务。
  法治护航专项行动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行动。精简整合检查事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计划完成率、任务完成率、抽查结果公示率均达到100%。编制“首违不罚”事项清单,最大限度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严格规范涉企收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罚款收缴分离的管理制度,严厉查处打击以罚代管、逐利执法等行为。加强违规收费整治,重点查处落实降费减负政策不到位、不按要求执行惠企政策等行为。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家人身安全的违法案件,准确甄别违法所得与合法财产、法人财产与个人财产、涉案人员个人财产与家庭成员财产,避免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行为保全等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和行政非诉执行快速处理机制,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强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及服务。
  加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组织专业律师团队,开展“法治体检”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民营企业家培育专项行动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民营企业家培育专项行动,体现了长春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释放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展示了全市上下凝聚一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完善与民营经济人士谈心交流制度,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做好在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开展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加强民营经济人士队伍建设。优化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结构,开展好“两代表一委员”和各类评先选优推荐工作,引导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有序参与政治活动、发挥更大作用。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浓厚“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发展氛围,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培育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宣传矩阵作用,推出系列宣传报道,讲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故事,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