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青山湖区:创新“织纷e站”,践行“枫桥经验”,护航针纺产业集群发展
一、基本情况
现代针纺产业是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的传统、主导产业,截至2024年底,青山湖区共有各类针纺企业20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针纺企业235户,占南昌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总数的60%,从业人员超8万人。青山湖区法院立足辖区产业特色及企业需求,依托罗家法庭,联合南昌市现代针纺商会、青山湖区纺织服装行业商会于2023年5月26日设立“织纷e站”,采取“法庭+商会”工作模式为针纺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化司法服务保障,助力打造“安商、护商、兴商”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青山湖区法院通过“织纷e站”,为千亿级规模针纺产业链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全周期法律服务,发放针纺企业《法律风险告知书》等资料2000余份,开展企业问需走访及“法治微课堂”活动20余次,自主研发的“企服通”微信小程序为针纺企业提供咨询答复等法律服务320余次,电话接受咨询近700余次,无讼针纺企业逐年增加。涉企案件纠纷显著减少,法庭受理的涉针纺案件同比下降23.2%,已调解案件210件,调撤率达80%。建立针纺纠纷化解多部门联动机制,联合检察院、劳动监察部门助力百余名纺织工人集体讨薪10余万元,当场出具调解书6份。
三、经验做法
(一)聚焦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
一是开展风险排查“抓前端”。分析案件高发深层次原因,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指导、“一类一册”普法指南服务保障。2024年共按季度发放6期《法律风险告知书》等资料2000余份,并先后向各类中小企业微信群、工作群发送,获得广泛好评。二是强化法治宣传“治未病”。通过“送法进企业”、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风险及风险防范进行答疑解惑。通过“织纷e站”企业微信群定期开设线上“点单式”微课堂,培养企业家“法律明白人”。三是创建“无讼企业”。对辖区纺织服装企业的涉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精准施策,评价企业涉诉情况,与市、区纺织商会共同颁发“无讼企业”称号牌。目前共挂牌5家无讼企业。
(二)聚焦多元化解,建立健全快速调解机制。
一是强化调解力度。设置商会纠纷调解室,以“商会推荐、法院认证”模式选聘商会行业调解员,调解员入驻工作站并定期参与涉纺织案件调解工作,以“1+1+N”解纷模式汇聚专业法官、人民调解员、行业调解员的力量,同行同理,共情说法,提升纠纷化解效率,案件调撤率达80%。二是规范诉调流程。运用智慧法院“道律云”平台,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当场执行;无法当场执行的,即时进行司法确认,三个月内调解案件32件,当场出具调解书6份;对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及时转为诉讼案件办理。三是开展涉企巡回审判。针对劳动纠纷等涉纺织企业常见、高发纠纷,开展“庭审进企”活动,采取就地开庭、当庭调解等方式,实现“巡回一案、教育一片”的法治教育效果。
(三)聚焦专业保护,建立健全发展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发挥商会的政企桥梁作用,延伸司法执行服务触角,创新开展善意文明助企纾困执行,对涉诉纺织企业主动履行的,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书》《自动履行证明书》等证明材料,为诚信企业背书,及时修复涉诉纺织企业信用,正向激励其再生产、再创业。二是建立预重整机制。在收到针纺企业破产重整申请后,指定临时管理人,并由临时管理人组织债务人、债权人、出资人意向投资人等利害关系人拟定预重整方案程序,通过“织纷e站”专项调解团队积极组织,并由专业法官直接指导监督,推动各相关利益主体积极协商形成重整计划。三是建立有序退出机制。设立针纺企业破产专项通道,经由当事人申请可直接“立转破”“诉转破”“执转破”,对针纺企业债务实现“一揽子”清理。同时形成针纺企业价值研判团队,预判困难针纺企业存续价值与发展潜力,借助法院信息平台助力破产和解。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