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市:“工博士”服务团入企献智促发展
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以专业化与创新力为优势,向更深、更专的细分赛道聚焦深耕,成为民营企业的“必答题”。为解决企业高端科研人才引进难、高校博士科技成果转化难、科技创新项目落地难等问题,新余市依托本地高校等资源,于2019年组建了“工博士”服务团,派驻高校等单位的理工学科博士到企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自2019至2024年,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和工博士的个人意愿,新余市派出四批次共47名“工博士”扎根34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了创新难题,联合申报科技项目20项,显著改进生产工艺1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培育了创新人才,培养研发人员6人,帮助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5人,16人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提升了创新效能,“工博士”的智力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科研成果转化中为企业带来超30亿元营业收入;形成了创新机制,产业+科技+人才开发有效结合的新机制,打通了产学研的“最后一公里”,已成为新余良好营商环境的一张金名片。
对接上求“准”,配强选优博士服务团队
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重点,市科协统一制定下发企业技术需求表,市工商联通过实地走访、教育培训、沙龙座谈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普及科技创新知识,收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技术难题反馈至有关部门。同时,加大对“工博士”服务团成员的搜集引进,挖掘每位博士的专业优势和科研成果,切实解决博士有技术、找不到具体实施课题,企业有需求、请不到创新人才的窘迫问题。遵循“人岗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原则,有针对性地遴选“工博士”服务团成员,确保选派博士在帮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上有突破、平台建设上有成果、人才培养上有成效。例如,新余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张建营博士帮助江西中材新材料有限公司改进发泡陶瓷墙板产品后,公司业绩持续攀升,张建营个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成功立项新余学院首个省级校企合作一流课程,公司每年还为200多名新余学院学生提供校外实践机会。
在措施上求“新”,全面激发博士创新能力
在原有“工博士”服务团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工博士”服务团改革成果的若干措施》,优化了动态管理、工作交流、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等制度。建立新余市博士智库协会,通过开展“博士有话说”科技沙龙、举办博士联谊会等活动,为博士沟通交流搭建平台。围绕全市钢铁、锂电等工业主导产业,举办“工博士”大讲堂,进一步激发广大博士与新余发展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蓬勃活力。近年来,“工博士’服务团”用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如新余学院吴闰生博士帮助江西省汇亿新能源有限公司攻克了磷酸铁锂电池容量难题,容量突破2200mAh,高出行业水平25%,达到国内技术领先水平;新余学院李水根博士带领江西鑫德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解决了高纯度贵稀金属难于回收利用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在服务上求“实”,持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拟定《新余市“工博士”服务团活动三方协议书》,明确选派对象、派驻企业、派出单位三方职责。下发每年度“工博士”服务团对接服务企业的通知,将结对帮扶名单相对固定下来。举行“工博士”服务团出征仪式,将“工博士”送达帮扶企业,促成“双向奔赴”。加强对“工博士”服务企业的走访调研,做好跟踪服务,掌握“工博士”在企项目合作、技术攻关、工艺改良等工作开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服务团成员在工作、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对服务开展情况形成鉴定意见并向选派“工博士”所在单位反馈,表现突出者优先推荐省级人才计划并享受职称评审等政策倾斜。
相关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