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工商联:创建非公维权工作周报机制 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近年来,江西省萍乡市工商联成立“民企之家”,举办“政企沙龙”,打造“非公维权”平台,不断探索为企服务方式。2023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建立非公维权工作周报机制,每周将非公维权诉求办理情况向市委书记、市长报送,形成“诉求直达、双向互动、总结推广”非公维权“三步走”工作模式,成为解决民企急难愁盼问题“直通车”,有力促进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畅通诉求通道,优化直达机制。建立涵盖43个部门单位的非公维权工作联络员队伍,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调研等方式收集企业诉求意见。非公维权周报对接小组汇总企业诉求后,以周报形式直呈市委书记、市长、副市长,并同步发送至县(区)政府和相关市直单位,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督办。诉求办结后,根据各部门单位复函,市工商联联系诉求企业确认办理情况,并收集企业反馈评价意见。
(二)聚焦重点问题,主动靠前服务。通过“民企之家”“政企沙龙”等政企恳谈会平台,动态收集企业现场提出的融资、涉法、政策服务等行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提炼形成非公维权周报“靠前服务”内容,将政企双向互动情况和成效呈送市委、市政府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让企业和政府心中都有“数”。
(三)总结他山经验,精准建言献策。邀请部门业务骨干、律师、税务师、工程师等加入非公维权专家顾问队伍,共同分析企业问题诉求,提炼出各行各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广泛收集先进地区的政策条例、经验做法,邀请行业代表及有关部门研判,积极吸纳具有借鉴意义的内容,编入非公维权周报“他山之石”模块,供市委、市政府参考。
二、取得成效
截至目前,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呈送周报116期,获得市委书记批示18次,推动解决诉求、问题240余件次,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健全高标准长效机制,探索政企沟通“新渠道”。联合市市监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单位,在“市民企之家”挂牌成立“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站”“经济金融风险防范宣教点”“市工商联人民调解委员会曾志芳工作室”等服务工作站点,联合市检察院建立“12309”“967788”热线联动服务平台,协同市政务服务、市数据管理局建立“12345+967788”合作平台,专线接受涉营商环境诉求线索,共促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二)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激发暖心服务“新动能”。诚邀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专家学者、技术骨干等加入非公维权服务工作,让人才队伍“走进来”为企业提供权益维护、法律服务、金融服务、调解仲裁服务法律、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专业意见,更好为企业答疑解惑,集中力量为企业解决诉求,“多对一”精准服务企业。
(三)优化高水平营商环境,构建亲清关系“新蓝图”。自非公维权周报机制推出以来,已接访、联络企业近300家,解答企业咨询问题、收集掌握诉求线索百余条,形成有效诉求30余件,用一杯杯政企咖啡“调”出非公维权服务工作的“香醇之道”,以一件件办结诉求“织”成政企沟通互动的“同心之结”,收获了企业的一份份认可和一面面锦旗。
三、经验启示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建立新机制,激活营商环境“一汪清泉”。2022年,创新探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建立非公维权工作联络员队伍和专家顾问队伍。2023年,在该项机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建立非公维权周报机制,全面推进诉求受理、转办质效,让企业合理合法的诉求得到实实在在回应,坚持不懈探索维权更优模式。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部门联动心连心,织绘民营企业“维权网络”。各部门积极加强联动合作,与金融机构建立维权服务特派员合作机制、与市法院创新设立企业法庭,以完善的“维权网络”,为民营企业提供权益维护、法律服务、政策服务、金融服务、调解仲裁等“一站式”服务。
(三)“人生乐在相知心”,将企业当成自己人,耕耘维权服务“肥沃土壤”。非公维权工作周报机制是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的结果,也是全市各部门心系企业的结果,只有时刻怀揣企业所想、所急、所望,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凝聚政企共识,进一步增强政企互信,进一步汇集政企合力,才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耕耘企业成长土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