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贷”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情况
为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湖北省黄石市工商联、人民银行黄石市分行深化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为民营企业提供最佳金融解决方案,打通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协同推动金融支持黄石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光电子信息(PCB)产业链是黄石新产业赛道最亮丽的风景,是黄石对接东湖高新、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服务支点建设的重要载体,具备开展供应链金融试点工作的多方优势。一是产业集聚度高,有一定体量。黄石光电子信息企业目前有114家,上游小微供应商486家,其中,12家全球百强企业,全省三分之二的PCB(印刷电路板)企业在黄落地,目前已成为全国三大PCB产业聚集区之一。二是产业链完整,供应链有基础。黄石大冶是3000年铜都,铜精深加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涵括铜精加工、铜箔玻纤、基板、PCB、显示屏、显示终端等本地6大产业链环节,下游对接京东方、闻泰、联想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三是融资需求大,有创新空间。该链2024年产值275亿元、增速17%,快速发展所需的资金量较大,但链条企业多为招商引资企业,租用的园区厂房、土地无法办理不动产抵押贷款,而企业的应收和应付账款、存货价值较高,适合开展供应链金融。
二、主要举措
(一)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精准对接民企需求。针对光电子产业民营企业仅凭自身信用难以充分支撑上游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的问题,黄石市工商联、人民银行黄石市分行多次召开协调会,集思广益,深入挖潜,创新出借用下游超大型企业的信用为核心企业核定授信额度、链条企业共享该授信融资的新模式,累计支持重点企业上游供应商串用4.5亿授信、开展供应链融资。促成金融机构基于重点企业与下游超大型企业的稳定合作关系,以信用方式给予专项授信额度,专用于上游供应商开展供应链融资。引导金融机构针对重点企业确权难和不愿授信被占用的情况,推广无需确权、不占用重点企业授信额度的脱核供应链融资,通过企业间稳定订单核定授信,增强供应链金融便利度。全市累计办理E订通、订单贷等脱核供应链融资金额1.58亿元,服务小微企业53家。
(二)因企施策助力,金融服务破局融资壁垒。对于因资信不足、未获授信或授信不足的上游供应商,指导银行机构灵活运用重点企业通过下游企业增信而获批的授信额度,成功搭建重点企业、供应链金融平台公司、银行机构三方合作交流平台,由链上重点企业开立电子化的付款凭证或供应链票据向上游供应商支付采购款,供应链金融平台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合作银行为上游供应商提供付款凭证或票据的买断融资服务,切实满足供应商资金需求。对于部分已有授信、但无法落实有效担保条件的上游供应商,探索出“只占上游企业授信、以核心企业应收账款为质押、无需占用核心企业授信额度”的融资模式。
(三)强化政策支持,夯实供应链金融基础。黄石市政府出台《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供应链金融协调小组,定期协商解决供应链金融推广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2024年累计召开协商会议3次,协调解决产业链融资问题8项。出台《黄石市光电子信息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工作方案》,整合专项再贷款、金融产品创新、产业发展基金、配套贴息奖补等方面政策,加大对供应链金融的支持力度,迅速实现融资突破。
三、成效与启示
(一)下好优化协同“一盘棋”。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需要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同频共振,才能取得成效。在推广过程中,市工商联与人行黄石市分行不断加强与各单位的协同联动,推动各部门高效履职,凝聚服务高质量发展合力。市经信局及时提供产业发展规划和链条企业名录信息,发展改革委督导重点企业参与确权,地方金融办加强供应链金融信息平台建设,国家金融监管分局指导银行机构加强对核心企业信用风险的监测分析,联动解决供应链金融工作的难点和堵点。
(二)当好示范引领“先行者”。黄石市光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供应链位置中游、技术中端、规模中等,作为重点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缺乏可供参考先例。黄石市金融机构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拓展视野,通过信用整链流转、银行整链授信、新型金融产品运用,最终实现光电子产业供应链金融的突破。
(三)交出金融服务“高分卷”。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推广以来,超颖电子、宏和电子等4家光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链上企业享受到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子信息产业融资整体也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态势。2025年第一季度37家重点企业贷款余额28.2亿元,较年初增长34.1%,高于其他各项贷款增速20个百分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25%,较试点前下降0.3个百分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