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三举措构建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为了引导经营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田区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率先在全市推行“三书同达”制度,即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申请表,为信用监管开启了全新的范式。“三书同达”制度以信用修复指导前移为核心,显著降低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对行政相对人在招投标、政府采购、财政资金补贴、项目申报、金融信贷、评先评优等众多重要领域的影响,有力提升了经营主体信用意识与守信意愿。截至2025年3月底,福田区已主动帮助500多家企业开展信用修复,为福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福田区发改局建立“信福分”信用积分管理体系,强化企业信用激励,助力提升监管效能。构建一个“信福分平台”,统一进行数据归集、加工处理、积分计算等,全量采集辖区超40万家企业信用信息。政府带头活化信用资源,整合“公共信用+市场信用+地方信用”等信息,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采取差异化的积分模型生成动态“场景分”,提升应用价值。截至目前,企业服务智能系统平台已调用信福分查分接口约134.53万次,涉及企业发展支持政策443个。
聚焦“一平台、一机制、一协作”解决路径,由福田区工商联牵头,会同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等部门,通过整合多单位司法调解资源,构建以“福田区民营经济基层解纷中心、10个街道商会分中心、辐射N家民营企业”为架构的多部门联动的民营经济调解工作体系,同步设立区街两级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商会商事调解工作站,实现全区10个街道、近10万家企业民营经济解纷工作全覆盖,丰富以调解为主,公证、鉴定、中立评估、域外法律查明、法律翻译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综合法律清单,助力辖区打造触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网络。同时,构建全市首个民营经济政法服务保障常态化沟通联系工作机制,形成“调仲、调诉”合力“绿色通道”,推动司法、行政各部门在民营经济领域非诉解纷轨道上有机衔接,在法治框架内最大程度解决涉企纠纷,创新福田区“枫桥式”护企优商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福田区民营经济基层解纷中心及10个街道商会分中心(含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备案登记涵盖企业家、律师、行业专家、商会专职工作者等调解员62名,吸纳专家顾问6名。同时,依托深圳市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共建合作单位,成功调解涉企纠纷800余宗,调解成功率超20%。与区司法局、市律协等联合开展企业出海法律服务培训、企业合规经营普法培训、调解优先宣传推广等活动10余场,服务超1300人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