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一块无价的金字招牌
作者:李国杰 许长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这个在许多人看来很“傻”的行为却为秦英林带来了良好的信誉。后来,由于公司扩张发展的需要,众多金融部门争相来支持牧原。河南省农发行首先贷款1.2亿元,不够用,农发行领导说,“再给你3个亿”。秦英林说,“我没有抵押物了”。行长说,“你个人的信誉就是抵押物。”
秦英林的诚信在南阳乃至河南金融界家喻户晓。
在2006年农业银行股改上市之际,秦英林的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农行的存量贷款为2540万元。由于股改需要,农行对一些资产进行剥离打包处置,只需要完善一下手续就可以免去债务。但秦英林却说:“这是国家的钱,我贷的款一定还。”他说到做到,并于2007年底将贷款全部还清。
这个在许多人看来很“傻”的行为却为秦英林带来了良好的信誉。后来,由于公司扩张发展的需要,众多金融部门争相来支持牧原。河南省农发行首先贷款1.2亿元,不够用,农发行领导说,“再给你3个亿”。秦英林说,“我没有抵押物了”。行长说:“你个人的信誉就是抵押物”。同样在没有抵押物的情况下,河南省农行开中国先例,以活猪抵押给牧原贷款5000万元。去年8月17日,世界银行向牧原投资1000万美元,这是世界银行在中国投资养猪业的第一例。
这只是秦英林守法诚信的一个小缩影。在牧原,诚信被上升为公司的第一守则。每年公司新招录大学毕业生,往往所上的第一节课就是由秦英林讲诚信。他说:“我们养的不仅仅是猪,是肉,是食品,是给爹妈吃的,是给儿子吃的,要讲良心,要讲责任。”
早在2001年的时候,牧原正面临着二次创业,最缺的就是资金。由于饲养规模不够,销路不畅,抵御市场风浪尤其是价格波动的能力十分有限。那时候,瘦肉精已在一些个体养猪户当中零星使用,很多屠宰户找到秦英林说,“我免费给你提供瘦肉精,你只管喂,我全部包销,保证仪器检查不出来,每公斤涨你3毛钱。”牧原公司副总经理曹治年算了一笔账,每头猪可涨30元,企业每年可多挣200万元。而那时牧原的年净利润还不到200万元。
200万元吸引着秦英林但始终没能打动他。秦英林对屠宰户说:“仪器检测不出来,但我的良心能检测到,党性能检测到。这是我们的责任和道德底线。我宁可不赚钱,也不会使用瘦肉精。”
秦英林和他的牧原在利益面前顶住了诱惑,多年来坚持使用本公司的饲料配方。在2001年到2002年间,牧原公司的生猪以高品质打开了国外销售市场,猪肉远销日本、新加坡和香港,不但没有亏损,反而赢利500多万元,要知道,日本是世界上对食品检测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但秦英林就是靠品质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站稳了发展的脚跟。去年国内生猪的价格比较低,但与内贸相比,他们公司出口到日本的肉品,每吨要高出国内6000-1万元。
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是秦英林身上的另一个显著标签。2009年,在收购季节,南阳阴雨连绵,小麦在麦穗上就发了芽,超出了国家托市收购标准,粮农售粮无门。在政府收购协调会上,秦英林表态要用正常小麦国家托市收购价格敞开收购。他的话让所有的人大吃了一惊,因为按照当年的小麦产量,敞开收购不但要占压牧原1亿多元的资金,而且与当时的市场价比,至少要倒贴1200多万元。这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
牧原公司现款现货敞开收购,资金不足,秦英林就贷款3000万元,把所有芽麦都收了回来。秦英林帮了麦农,老天也“照应”着他:当年饲料大幅度涨价,牧原公司反而从中受益。
对于这一系列看似非常“犯傻”的行为,秦英林却认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养猪要先养良心。诚信是牧原的最大附加值,必须坚守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