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出台“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推动传统农业农村农民向“徽美农业、徽韵农村、徽智农民”转变,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安徽样板”。日前,《安徽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正式印发。这是安徽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的纲领和行动指南。
《规划》提出,未来几年安徽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冲刺全国第一方阵,形成一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样板。展望2035年,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具体路径是推行“五化”,即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
《规划》分别就重要农产品生产、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美丽乡村、深化改革等,提出了2025年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把重要农产品生产放在首位,《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高质高效。
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供科技和装备支撑。在这个方面《规划》提出推进种业强省建设、加快数字皖农建设,要建设农业科创高地等。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相辅相成,产业体系解决的是现代农业发展哪些产业,如何布局;经营体系解决谁来发展、产业如何组织实施等问题。产业体系上,《规划》提出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皖北循环农业产业带、皖中都市农业产业带、皖西南特色农业产业带。要求推进农业工业化发展,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在经营体系建设上,《规划》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建设徽风皖韵美丽乡村。《规划》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等方面做了统筹安排,目标是打造皖北田园风光、江淮错落有致、沿江水乡风韵、皖西生态山村、皖南山水徽韵的特色乡村风貌。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能。主要指向是要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规划》专门拿出一个章节部署安排,突出健全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强调将县域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力争农民收入赶上全国水平。《规划》用一个章节进行部署,强调聚焦农民收入短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多途径拓宽增收渠道,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促进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持续缩小。
此外,《规划》还从投资、“双招双引”、用地保障等方面做出安排,健全规划落实机制。
 
			微信公众号
 思想引领
思想引领 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经济服务
经济服务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 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 中国特色商会组织
中国特色商会组织 民营经济动态
民营经济动态 民营经济视点
民营经济视点 企业家谈
企业家谈 民企风采
民企风采 直属商会
直属商会 四好商会
四好商会 商会党建
商会党建 商会服务
商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