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民营经济综述>民企风采

向“新”图强,构筑高质量发展竞争优势——广大民营经济人士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勇担创新重任

发布时间:2025-10-30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建议》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要求企业更加注重长期技术积累和自主研发,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成为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生力军。
  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构筑长期竞争优势
  “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切为“十五五”期间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赛力斯聚焦生态协同与超级工厂建设,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跨越。”赛力斯集团联合创始人、党委书记张兴明表示,未来企业将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深耕电动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构筑长期竞争优势。
  “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让我内心倍感振奋,为我们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描绘了更加清晰、稳定的发展前景。”青海省工商联副主席、青海中钛青锻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德清表示,身处锻造行业,深知“打铁必须自身硬”。“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这坚定了我们心无旁骛攻主业、专注‘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坚的信心。”李德清介绍,下一步,中钛青锻将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实干动力,加大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高端锻件的研发投入,力求以更多“国之重器”上的“青锻印记”,践行产业报国的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硬核力量。
  “全会提出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这一要求精准契合科技攻关需求。”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红军表示,汉威科技将瞄准核心材料、芯片等深度创新,积极发挥智能传感器链主作用,参与培育具身智能产业协同生态,助力加速我国具身智能产业化进程。
  山东润通齿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东表示,将聚焦电驱传动总成、超高强度轻量化齿轮、智能在线检测与诊断系统等前沿方向进行攻关;引入工业大脑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全过程的实时感知、优化决策和精准执行,打造一个自适应、自学习的“未来工厂”。“把新能源汽车传动部件作为核心增长极,研发更高转速、更低噪音、更高效率的齿轮与电驱部件。”
  持续加强产学研合作,引领技术升级新突破
  产业化落地是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关键环节,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技术突破迈向市场应用,已成为国内创新型企业抢占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目标。
  “全会提出要‘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企业指明了未来向新图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方向。”华勤橡胶工业集团总经理牛飞表示,华勤集团将对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持续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升级新突破;继续深耕制造业主业,与更多优秀合作伙伴携手并进,在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主动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使命。
  作为一名扎根机械行业“压缩机”专业三十多年的民营企业家,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广州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表示,未来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扎根本土深耕本业,坚定以“人工智能+”引领赋能,结合广州优质的人才资源,克服行业和产业升级难关,设立对标全球压缩机龙头企业的先进压缩机生产制造厂,加快推进暖通空调设备全面国产化进程。
  “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湖北省十堰市工商联副主席、十堰楚商联合会会长、汉成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表示,作为一家商会负责人,我们必须主动作为,不断搭建跨行业创新交流平台,推动会员企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学习先进企业研发经验,在关键领域协同攻关,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技术突破与成果落地,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能。
  在消费服务领域,创新同样连接着消费市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字里行间激荡着引领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更传递出笃定温暖的‘时代温度’。”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重庆钰鑫实业集团总裁尹顺新表示,唯有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要求转化为研发、生产与品牌建设的实际行动,把新质生产力具象为车间革新、配方升级与消费响应,方能赢得主动。“特别是在食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需要科技支持。只有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锚定“人工智能+”,助千行百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生态已成为行业共识。从技术突破到实际应用落地,人工智能正驱动着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从“技术突破”迈向“应用落地”的关键阶段。
  “智能体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形态,正成为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键桥梁’,其广泛应用将深刻重塑生产方式、组织形态与安全格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周鸿祎说,过去几年,大模型的突破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大脑”的潜力,但仅有“大脑”还不够,产业需要的是能“动手”的“员工”。这正是智能体的价值所在——它不仅是技术演进的产物,更是打通科技与产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载体。
  如何拥抱人工智能?周鸿祎认为,只有安全的智能体才能适应未来“机器对机器、模型对模型”的对抗新局面。它能够实时监测智能体的行为模式,实现告警研判、事件分析、威胁溯源等,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安全能力上“质”的突破,从而确保智能体在安全、向善、可信、可控的轨道上健康发展,真正成为驱动经济社会进步的“智慧引擎”。
  智能体应用上,浪潮将以已有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不断创新,助力各行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智能ERP产品负责人周娜表示,浪潮通软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发展成果显著,以浪潮海岳“AI First”战略为核心,全面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
  周娜介绍,浪潮通软发布海岳大模型平台3.0,在企业服务垂域大模型服务能力和多智能体协同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打造从模型训练微调—部署—智能体开发的体系化低代码工具链,支撑海岳商业AI通用智能体和行业定制化智能体的开发、部署和运行。
  “我们将持续发力,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海岳大模型等技术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不断优化产品,提升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精准性与高效性。”周娜介绍,另一方面,加强生态合作,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携手,共同打造开放共享的数字化生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会精神引领下,广大科技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正将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把前沿技术突破变为现实成果——在实验室里攻关核心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推进数字化转型,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开拓新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民营企业家们心怀大局、协同共进,在科技创新高地、智能化转型新赛道上不懈奋斗,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