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工商联:让民营企业在“星商”沃土向上生长
近年来,长沙市工商联发挥“联”的优势、“商”的作用,聚焦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激活星商动能,打造以星商之声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简称“星商之声”)为主体,以“星商学”访学充电、“星商通”融通发展、“星商说”交流成长、“星商夜话”政企同心等多个活动品牌为支撑的“1+N”星商服务体系,汇聚“政府+民营企业+商会+高校及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各方资源,探索出一条“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工作新路径,在民营企业家群体中逐步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关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长沙市实有经营主体196.23万户、同比增长7.82%,其中民营企业71.68万户。
聚星成链
企业家服务企业家
“面对日益增多的经营主体和日趋多元的服务需求,仅靠工商联的力量难以有效覆盖民营企业,有必要发挥企业家自身的积极性,探索‘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发展路径。”长沙市工商联负责人道出创立星商之声的初心。
2022年3月,这个由10位民营企业家发起、由长沙市工商联主管、在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应运而生。
“在成立之初,我们就注重挖掘思想政治坚定、具备行业影响力、乐于奉献的10余位民营经济人士作为发起人。对发起人以及理事长、监事长、秘书长等人选进行任前考察与综合评价,把牢‘方向盘’,确保星商之声平台发展方向明、目标清、步子稳。”长沙市工商联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在组织架构上,星商之声突出自我管理,设立理事长、监事长、秘书长等职务,实行按月轮值、按活动项目轮值、积分考核。在制度规范上,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民主决策制度等十余项规章制度,确保组织运转高效。在经费保障上,主要为理事自筹、社会捐赠以及承办活动收入,建立财务监控等机制,实现稳定规范运行。在发展引导上,聘请知名专家及领军企业家担任顾问团和导师团,强化“传帮带”、青蓝接力作用,实现传承与发展的同频共振。
在一些会员企业看来,星商之声搭建起民营企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平台,是将“服务对象”变为“服务力量”的关键一步。“我们发挥发起人贴近企业、贴近市场的敏锐性和年轻朝气、敢闯敢想的主动性,协同聚集‘政府+民营企业+商会+高校及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各方资源,策划实施‘星商’系列品牌活动,打通市场信息和资源壁垒,汇聚起合作共赢的发展合力。”长沙市工商联负责人表示。
资源整合
从“单打独斗”到“星商矩阵”
“长沙市工商联为有效整合资源,多次组织民营经济人士,召开资源对接会,每一场会议都内容丰富、干货满满,既收获了及时全面的‘企业出海政策包’和‘企业出海服务包’,还熟悉了最新的出海政策,拓宽了国际视野,后续拓展海外市场也更有信心和动力。”长沙某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前不久,长沙市举行了国企民企协同出海推进会。会上发布了涉及国家、省、市三级的“企业出海政策包”和银行、律所、海内外商协会、驻外机构等提供的“企业出海服务包”,成立了“长沙市工商联国际合作委员会”,与加拿大湖南商会、法国湖南商会、澳大利亚湖南商会等8家国外商协会签订了服务民企出海合作框架协议。
这场推进会只是“星商通”促进国企民企协同合作的缩影。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星商通”建立的国企民企协同发展项目库不断完善并动态更新,促进了国企民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去年,仅两场‘星商通’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活动,就发布247个总投资达2029.55亿元的协同项目库。”长沙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何惠风告诉记者。
出海征程中,民企不再孤军奋战。在助力企业出海拓展国际市场方面,“星商通”聚焦“国内+国际”对接,推动“内外联动”。
何惠风向记者介绍:“我们对内构建政府+商会+金融机构+企业的多元协同平台,供需端和金融侧双向赋能。对外联合举办‘国际采购暨高端产经对接会’,邀请世界500强、行业冠军企业长沙行,支持长沙县中非经贸商会、长沙县东盟经贸商会、邵商联合会非洲发展中心等成为出海新通道。”
此外,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精准匹配,打造产业共同体,“星商通”聚焦“链主+供应链”联动,推动“同链共振”。
“我们全面梳理优势产业链主、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情况,定期举办‘星商通·供需链接智赋民企’等专场活动。”何惠风说。
自2022年启动以来,“星商通”着力畅通政会银企之间的对接渠道,整合多方资源,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28场次活动,惠及民营企业家近6000人,服务企业融资需求超8亿元。同时,“星商之声”打通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500多家民企通过“星商之声”平台找到了业务合作商机。
“星商通”为民企发展“搭台子”“找路子”,当企业在前行中遇到急难愁盼的“拦路虎”时,“星商夜话”则以更精准、更高效的政企对话,为企业“解扣子”“通堵点”。
“诉求直达、服务精准、落实高效”的沟通体系,正是“星商夜话”打造的政企恳谈新平台。
“我们聚焦湘商总部基地、中非经贸、跨境电商、青年企业家成长等主题,由市领导带领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与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交流交心、答疑解难。还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举办法企、检企、警企等座谈会,构建立体化政企恳谈体系,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何惠风介绍,2024年以来,召开有市领导参加的各类政企恳谈活动8场,收集和解决各类问题160余条。
更让民企暖心的是“星商夜话”“12345-1政企通”专线的设立。这条全天候服务的热线,实现了企业诉求“受理、交办、督办、反馈、考核”的一站式闭环,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向新而行
为企业发展注入“思想动能”
“原本我们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总是找不到突破口,参加这次活动后,终于理清了思路。”长沙某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难掩兴奋。在今年5月“星商学”企业家访学活动中,他与30余名长沙民营企业家走进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无锡市,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变革,探寻“他山之石”。
“星商学”作为“1+N”服务体系中的“教育引擎”,始终聚焦民营企业家能力提升,采用现场教学、专家授课、交流研讨等形式,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和创新能力。
除定期组织民营经济人士访学考察,“走出去”学习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优秀样本外,“星商学”还联合高校等举办长株潭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周,搭建产学研项目对接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此外,聚焦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培养,“星商学”开展“百名青商‘长青树’培养工程”,遴选116名优秀年轻企业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三一集团总顾问梁稳根等9位知名专家、领军企业家担任导师,搭建“导师结对+同心实践+访学培训”的培养模式。
“每期都是思想碰撞的火花!”走进“星商说”活动现场,民营企业家们的激情扑面而来。
“星商说”以“老带新”的分享模式成为长沙创业生态的“催化剂”,每期邀请4-5位资深企业家或创业先锋分享创新创业故事,通过经验分享,激励广大企业家抢抓机遇、持续奋斗。目前,聚焦建功强省会、春风聚暖、家国情怀等主题已举办4期活动,吸引超2000人次参与。
“今年,我们开启第四季·高校行活动,走进湖南大学、长沙学院等高校,深化校企协同创新,全力托举大学生‘背着双肩包创业’的梦想。”长沙市工商联以“星商说”为牵引,支持青年创新创业。
如果说“星商学”“星商说”解决的是“本领恐慌”,那么“星商杯”则是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团建”。
“星商杯”聚焦企业家精神培育,以赛事为纽带构筑企业家交流平台。目前,共举办羽毛球、气排球等3场主题赛事,吸引1100余名企业家跨行业组队参赛。
“我们通过竞技体育凝聚奋进力量,磨砺企业家拼搏精神,增强企业家的协作意识,形成‘以赛促融、以赛赋能’的发展新格局。”何惠风说。
“民营企业家正从营商环境的受益者转变为建设者。”长沙市工商联用4年时间写就“星商之声”答卷,从“企业家服务企业家”到“企业家成就企业家”,“星商之声”搭建的已不仅是服务平台,更是一个激发内生动能的生态圈。星城长沙,正以营商“软环境”铸就发展“硬实力”,书写民企与城市共荣的新篇章。
站在新起点,长沙营商环境持续升级。下一步,长沙市工商联将持续完善“1+N”星商服务体系,以“星商之声”为枢纽,擦亮“星商学”“星商通”“星商夜话”等特色品牌,升级政策智能匹配系统,实现惠企服务“一键直达”,实施“百名青商”培育计划,以一流营商生态滋养企业茁壮成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