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走出新图景
9月29日,湖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推进会暨光彩事业十堰行活动举行。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交流经验,部署工作,推动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
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宁咏出席会议时指出,要将“企业所能”与“乡村所需”深度链接,通过产村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等模式,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要加强典型推广、示范引领,鼓励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更多湖北“兴村”路径模式。要加强工作调研,了解乡村所需、企业所盼,将“万企兴万村”行动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有机融合,引导企业坚守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红线不突破和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
湖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庄光明表示,2021年2月以来,湖北省率先在全国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有效衔接“万企帮万村”,广泛动员楚商发扬光荣传统和优势作用,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湖北省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党蓁在会上通报了2025年度省级“万企兴万村”行动的优秀案例,共有42家企业的相关项目上榜。截至目前,湖北省已有5819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5578个村,实施帮扶项目8106个,投入资金1523亿元。
优化服务
畅通惠企兴村渠道
近年来,湖北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湖北省工商联着重搭建“三个平台”,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有力有效。加强与海外、省外湖北商会联系交往,利用楚商大会、楚商年会,积极搭建楚商回乡创业平台。今年5月至7月,湖北省工商联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分别举办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楚商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功能类食品精深加工、智慧渔业数字化、虾谷文旅度假等食品加工、养殖、文旅项目17个,投资金额86.95亿元。此外,湖北省工商联联合金融机构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开展各类金融助企活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以现场推进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总结交流经验,推动行动向纵深发展。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泽刚介绍,“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积极动员引导各类社会力量投身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平台。”具体表现为推动乡村产业共兴,鼓励支持企业将人才、技术、市场等优势与乡村的资源、生态、劳动力等优势相结合,合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搭建服务平台、创新金融服务,为民营企业立足乡土、振兴乡村做优做实服务保障。出台《大规模推进楚商回乡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方案》,支持和鼓励更多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形成回乡投资兴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生态。
湖北省各地市也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出各项政策办法,推动村企联合,激发内生动力。如黄冈市委、市政府将“万企兴万村”行动纳入市县“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出台15项农村资源要素抵质押融资办法。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探索“高效农业”“电商直播”“文旅融合”“供应链”带动等联农带农模式,既增加群众收入,又调动参与行动企业积极性。
十堰市通过高质量结对精准联建、高水准协作合力振兴等方式,统筹多方资源共建。聚焦乡村振兴重点村和经济发展薄弱村,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帮扶模式,组织企业和商会结对联建,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同时,以公益和投资形式引入外部资源赋能乡村发展。据十堰市工商联介绍,十堰市依托京津冀对口协作平台,积极动员首都各方力量,截至目前,签订合作项目40多个,签约金额300多亿元。
荆门市则由市工商联、农业农村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印发《荆门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方案》,解决企业融资、销售、用工等方面难题,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走深走实。
……
湖北省各地市主动作为、积极行动,或引入外部资源助力、或以政策方案破解难题,涌现出了更多因地制宜的“万企兴万村”实践方案。
立足产业
实现村企共兴有机结合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以来,湖北省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打造了一大批兴村富民项目,取得了村企互惠、联农惠农、共建共兴的良好成效。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交流行动经验,扩大行动影响,湖北省工商联开展了2025年度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会上通报42个优秀案例。
其中,湖北双竹生态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自身在科技方面的优势,助力产业延伸,创新带动乡村振兴。公司在“竹溪贡米之乡”原产地竹溪县中峰镇,建有标准化“有机竹溪贡米”核心示范基地2376亩。依托示范基地的独特资源优势,公司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经营机制,采取“土地流转”“订单生产”“返聘打工”3种模式,带动竹溪贡米区域内3700户农户标准化种植竹溪贡米3万亩,将“一粒米”做成大产业,带动一方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武汉阳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则以驻地海洋村的生态优势为基础,整体规划开发,流转近5000亩闲置用地,面向武汉高端消费和高知养老群体,发展以高端民宿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和康养产业。“十余年来,累计投资超2亿元,在海洋村建设民宿15栋。并积极带动村民共同发展,现已培育家庭农场3家、合作社2家、农家乐及民宿3家。”武汉阳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驰介绍,公司还积极推动三产融合,农文旅协同。与省、市农科院合作建立智慧农业科技大棚和示范基地,引进优质水果、稻米及中药材,发展订单农业和会员制模式。通过种植香樟、玉兰等高附加值苗木,科学散养土鸡,年收益超百万元;同时开发农事研学课程,拓展消费场景,实现农业“接二连三”。
湖北君康山珍食品有限公司充分挖掘白桑关镇丰富的林地资源潜力,专注于林下经济全产业链开发,在规模化种植稀有食用菌品种的同时,实施野生菌资源保育促繁计划,构建菌药复合生态系统,成功打造了集菌种研发、生态种植、产地加工于一体的林下经济示范体系。在经营上,公司创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优先吸纳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到种植基地务工,为他们提供从种植、养护到采摘、加工等一系列工作岗位。2024年,直接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就业,其中脱贫户50余户,人均年增收达到1.2万元。
金融支持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企业发展、实现村企共赢的关键因素。
为加大对民营企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强化金融服务力度,积极构建“投、补、贷、保”四位一体的政策体系,为涉农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近年来,累计贴息22.3亿元,带动银行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放贷款1987亿元;省级财政投入1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78亿元,支持产业链发展。同时,通过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水平、激活商业农险发展动能,不断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保险保障需求。
湖北省工商联积极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联合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在全省组织开展“金融活水润民企”活动,引金融“活水”润民企“沃土”,以“对接率100%、融资需求尽调率100%、有效融资需求授信率100%”为目标,有效化解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各金融机构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万企兴万村”行动中。
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通过建机制、抓服务、促投放,把支持“万企兴万村”行动作为服务民营经济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重要抓手,全力服务行动参与各类主体。在深化政银合作、倾斜资源配置、推出特色产品、制定专属方案等举措深入实施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8月末,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已累计为全省1667家“万企兴万村”行动企业提供贷款347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929.6亿元,增速16.67%,远超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也采取有力举措。一方面加强支持力度,推广粮棉油信用保证基金、“定购贷”“订单贷”“智农贷”等多种业务模式。另一方面,拓展帮扶路径,运用粮油供应链、物资供应链、资金供应链等融资手段,积极支持链上核心上下游企业发展。比如运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来凤油茶发展,惠及8个乡镇185个村,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能够得到保底分红约480万元,参与务工的农户人均每月增收可达1800元。同时,深入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今年投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3.73亿元,支农支小成效显著。
“万企兴万村”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庄光明表示,下一步,湖北省工商联将重点做好政策宣导、纾难解困、项目对接、典型示范等工作,持续汇聚全省各级工商联和广大楚商智慧力量,向先进对标看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