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亚国家商会经贸合作培训研讨会”的情况汇报
关于“中亚国家商会经贸合作培训研讨会”的情况汇报
由全国工商联主办,武汉市人民政府支持、武汉市工商联承办的“中亚国家商会经贸合作培训研讨会”于2008年12月8日—11日在武汉召开。来自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下的中国、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七国的国家商会、行业商会和企业代表,湖北、四川、新疆、武汉、南昌等省市区工商联负责人及来自国内的旅游、纺织服装、建材和汽摩配等行业的民营企业家代表共约100余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外方代表33人)。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获得了圆满成功,中外代表对本次活动给予一致好评。现将活动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亚国家商会经贸合作培训研讨会”基本情况
培训研讨会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大环境下举行的,对进一步加强中亚国家商会的民间渠道作用,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内贸易投资,从而达到稳定中亚各国经济,削弱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提高整体应对国际经济风云变幻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活动希望达到三个目的,即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促进中亚各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加强商会合作。活动以培训研讨为主,采取专家授课、学员交流、案例分析和项目洽谈等形式进行。
12月8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安民,武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岳勇,武汉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贾耀斌,湖北省工商联主席赵晓勇等领导出席。开幕式由我会经济部部长欧阳晓明主持,孙安民副主席和岳勇副市长致辞。
孙安民副主席在致词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正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并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中国与中亚国家地缘上相邻、经济上互补,民族文化相通,在“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合作领域逐步拓宽,科技合作更具实效,相互依存度进一步加强。可以预见未来,广阔的中亚区域将逐步发展成为优势资源开发区、以各国市场为导向的制造加工区、具有较强市场辐射功能的物流集散区、通达亚欧腹地的交通枢纽和多种文化汇聚繁荣的人文合作区。而且随着中亚各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亚各国市场将趋向于透明、公正、有序与规范,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将更加广阔。他表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会的服务、协调、沟通和自律作用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随着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各国商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商会的民间渠道作用,将我们的网络优势和会员优势从国内拓展到中亚地区,促进各国工商企业间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向更深的层次、更广泛的领域发展。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更需要各国商会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努力化解危机,积极寻找机遇。全国工商联愿意与各国商会共同努力,构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长效机制,为中亚地区的经济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训研讨会邀请了六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介绍了中国非公有制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分析了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与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继勇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朱英介绍了市场经济中商会的作用及中外商会比较,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叶青介绍了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新疆自治区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新疆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张平全介绍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潜力与展望。会议还邀请了两家已在中亚国家投资合作的民营企业---浙江华立集团和新疆三宝集团介绍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情况。出席会议的六国代表团团长也分别介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对外合作意向。全体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武汉高新技术开发区。
参会的中亚国家商会和企业代表纷纷表示非常感谢全国工商联主办这次会议,这次培训研讨会加深了中亚地区国家商会和企业对中国经济社会的了解和认识,一致认为中国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对中国人民是福音,对中亚地区国家是机遇。希望各国工商界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促进中亚地区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和共同发展。
12月10日上午举行了中国企业与中亚六国代表经贸洽谈会,按国别分成六个小组分别摆台与我国的对口行业商会和企业进行了交流洽谈。洽谈内容广泛,涉及电梯、房地产开发、包装机械、包装材料、机电产品、电力产品、物流、环保、汽车、钢铁、煤炭、纺织、服装等30多个项目。其中:武汉智能电梯有限公司生产的民用电梯、武汉人天包装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包装设备、武汉大枫纸业生产的60-100克的纸张、武汉温州商会的皮鞋生产项目、咸宁汇美达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瓷器、武汉太原商会的煤炭、钢铁等能源开发项目、武汉兴隆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家用、草坪太阳能灯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为中亚国家人才培养以及旅游开发等项目都受到中亚国家代表团的青睐,还有几个项目在短短时间内就取得了较大进展,如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两个国家代表都对武汉智能电梯有限公司的产品非常感兴趣,洽谈会后即前往公司实地考察,就武汉智能电梯的代理业务和利用智能电梯的技术合作办厂进行了深入的洽谈,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阿塞拜疆代表专程到湖北省咸宁市汇美达工贸有限公司考察,采购了该公司生产的瓷器样品,并表示回国进行市场考察后,将作为该公司陶瓷餐具在阿塞拜疆销售总代理;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等国代表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就互派留学生问题进行了深入交谈,并达成了合作意向。各国代表团纷纷表示,回国后将开展进一步市场调查,希望在能源开发、工业制造、科技教育、现代服务、观光旅游等行业与中方企业开展务实合作。据武汉市工商联不完全统计,此次洽谈项目近40个。
会议期间,本会经济部部长欧阳晓明还接受了《楚天金报》、《湖北日报》和《长江商报》的记者采访,她向媒体介绍了中亚区域合作机制的情况、分析了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以及工商联促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及机遇。
二、“中亚国家商会经贸合作培训研讨会”项目背景
此次培训研讨会是我会自2006年成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方成员之一以来的又一个阶段性成果。在外交部和财政部支持下,我会于2007年9月在杭州与亚洲开发银行共同主办了“中亚国家商会合作研讨会”,我会第一次与中亚地区各国的国家商会建立了联系,这不仅对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加强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而且对发挥商会的民间外交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我会再次得到两部委支持,又一次在中国举办由中亚各国工商界代表参与的重要活动,不仅使我会与中亚各国商会的关系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宣传,使中亚地区国家加深了对中国市场经济的了解,加强了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的信心,受到了中亚各国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三、培训研讨会成功举办的原因
培训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外交部和财政部的项目资金支持;二是培训研讨主题定位准确,专家演讲内容丰富精彩;三是经贸洽谈准备充分、务实有效;四是有武汉市政府和武汉市工商联的大力支持。
四、培训研讨会的意义
1.彰显大国风范
此次培训研讨会的全部费用都由中方承担(经费由全国工商联申请外交部、财部政“亚洲专项资金”支持,武汉市人民政府也给予部分资金支持),作为中亚区域的一个大国,中方的这一举动赢得了中亚各国代表的赞赏,他们由衷感谢中国政府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所做的贡献。
2. 有助于扩大我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
中亚国家战略地位重要,资源丰富。由于历史原因,俄罗斯对中亚地区国家的影响一直很大,苏联解体后,美国和日本正不断把开发援助的重点放在中亚地区,试图扩大其在那里的影响。近年来,中国正以经济快速发展为后盾,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及欧亚大陆桥建设,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合作。我会举办此次活动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配合了国家的整体战略,同时在情感上拉近了彼此距离,有助于增强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和主导地位。
3.加深了解,促进合作
中亚各国目前都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许多方面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培训研讨会上,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宣传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对中亚地区各国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十分有益,同时对加强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十分有益。与会外国嘉宾对讲座非常感兴趣,认为收获很大。哈萨克斯坦国家工商会副主席说:“这两天会议使我对中国的了解多于我这一辈子。”
五、建议
1.建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我会的民间外交作用。
建议政府高度重视发挥工商联的民间渠道作用,继续支持我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中亚各国商会的能力建设,加强商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更多民营企业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更好服务。
2.建议我会抓住契机,加强与中亚各国商会的合作。
这几个国家中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最好,商会也比较活跃,影响力较大;蒙古和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较慢但政治相对稳定;阿塞拜疆经济近几年增长速度较快;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对落后。就经贸合作而言,我国与中亚地区国家在资源、产业和技术上都存在较强互补性,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
会议期间,哈萨克斯坦工商会和乌兹别克斯坦工商会都表现了很强的合作意愿,希望与我会签订合作协议。阿塞拜疆雇主联盟也表示了这一意愿。我会应抓住这一契机,争取将与哈、乌两国工商会的合作协议签订事宜列入明年“全国工商联访问中亚三国代表团”的议事日程中。此外,我会应就如何与中亚各国工商会合作制定出一整套中长期计划,把商会合作与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培训、研讨和经贸洽谈等活动增进彼此了解和沟通,为企业间经贸合作提供更多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