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钢治同志在与临沂市有关部门座谈时的讲话
王钢治同志在与临沂市有关部门
座谈时的讲话
(2014年7月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在临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农委、市扶贫办等有关部门为我们这次调研做了精心安排并提供了热情服务。三天下来,我们考察了兰山区金锣集团、龙盛农牧集团,费县薛庄镇富裕果蔬种植合作社、上冶镇化海养殖农民合作社、费城街道王家庄瓜菜农民合作社,平邑县仲原新科技生态农场、康发食品集团,兰陵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并与三县一区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召开了三场座谈会,我感觉这次调研行程紧凑、内容丰富、收获很大,达到预期目的。
今天,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意见:
首先,我感觉临沂继承了沂蒙精神的优良传统。沂蒙山区作为革命老区,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最后一口粮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当时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的真实写照。沂蒙精神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世代相传,深深鼓舞和影响着几代中国人。
1995年,临沂地区就提出实现整体脱贫,我相信当时的临沂并不富裕。现在有一些地区,日子好过了,也不愿摘贫困的帽子,希望能得到国家更多的财政支持。临沂的表现充分体现了革命老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求发展的精神面貌。我们去过较多的革命老区,每次去都很伤感,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那么多贡献,可是他们今天的生产生活依然很艰难,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在他们身上体现的不充分。临沂的各级党委政府继承革命老区精神,带领全市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农民的人均收入已在万元以上,让我们很受鼓舞,当前全市积极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正在快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临沂市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让我们此行很受教育。
第二,谈谈这次专题调研的目的。农业涉及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康,农业本应是“母亲”产业、朝阳产业。但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却处于一个劣势状态。这种情况不改变,不可能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目标。一家一户、提篮小卖的小农经济,不可能全面准确的接收、反映市场供求信息的变化和正确把握市场经济内在的运行规律、运作方式,因而难以有效的规避和抵抗市场风险,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产业链条中只是最低端的价值部分在农村,导致了我国农业长期处于一种劣势状态。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业已开始进入到以市场为导向的阶段,农民不再是种了什么、养了什么再去卖什么,而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考虑种什么、养什么,加工什么。如何适应这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需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业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充分提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题调研,了解和研究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特点、作用、功能、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以探索工商联参与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的新途径、新思路。
第三,临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良好。从这些天在临沂走访考察来看,临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数量、规模和发展质量都走在了全国前列。我们走访考察了临沂三县一区,考察调研了蔬菜、养殖等多家农村合作社,也调研了康发食品等几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在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市场化、规模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比如,我们在兰陵县看的代村,全村人均收入过了3万元,该县的矫书记说这就是农民的梦想,我认为这已经不是做梦的阶段,而是圆梦的阶段了。
我们越深入调研,越清晰的发现,通过合作组织推动农业科学发展,尤其是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用市场经济理念来经营农业,对提高农民抗击市场风险,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十分有利。当然,这次调研时间有限,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跟踪,与有关单位和部门进一步对接,深入挖掘更加具体的材料,希望大家能配合我们。
第四,谈谈对临沂市民营经济发展和工商联组织建设的看法。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始终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壮大实体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增长。当前,全市的民营经济已经占到了全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这充分体现了临沂市委、市政府思想解放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农村经济同样离不开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县域经济。临沂市工商联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他们编制不多,但是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为会员创新服务手段,认真抓好组织建设、商会建设和队伍建设。在市工商联引领下,全市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五,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的讲话就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营。80年代中期,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他预测第六次人类的产业革命,将是以知识密集型农业产业为引领的,包括沙漠治理和沙产业。农业型产业是指以太阳能为直接能源,靠生物的光合作用来进行产品生产的体系。知识密集型农业产业的建立,将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生产体系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按照钱学森的论述,知识密集农业产业依其生产活动的类型及资源空间的不同分为农业产业、林业产业、草业产业、海产业和沙产业。不论是实现小平同志讲的第二次飞跃还是迎接第六次产业革命,现在看来实现和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是十分必要的前提条件。但推进我国农业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农业离不开土地,要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需要土地的集约使用,这就涉及到土地流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探讨它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可持续性,不能出现坑农、伤农的问题。再一个就是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农民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农村经济、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没有金融资本支持是不可能的,现在很大的问题就是农村的金融服务改革滞后,不能够提供很好的金融服务和支撑。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用市场经济的理念经营农业,用现代化机械设备武装农业,用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产业化、集约化提升农业,用现代工业和企业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农业,用标准化规范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农民不再仅仅是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而是一种社会职业。
最后,再次向临沂市委、市政府及市委统战部、工商联为我们这次调研提供的热情服务和周到安排表示十分的感谢。王晓嫚主席、张建军书记及市工商联、农委等有关部门的同志一路陪同我们,向我们介绍情况,对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临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同时,一路走来,我们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祝愿临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更大成就,临沂百姓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