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本会简介>组织机构>机关部门>社会服务部(光彩事业部)>工作动态

黄孟复主席率团赴织金县 考察扶贫工作的报告

为贯彻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议”精神,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近期关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情况的重要批示,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持之以恒、扎实推进全国工商联定点扶贫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今年524-2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率团赴贵州省织金县进行了考察调研。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刘鸿庥、省工商联主席郑楚平等陪同考察。

一、基本情况

贵州省织金县是1994年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工商联定点扶贫县。十五年来,全国工商联的历任领导都十分重视对织金的扶贫工作,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从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渠道的持续帮扶。探索和开辟了教育信息扶贫、科技示范扶贫、劳务输出扶贫、光彩项目扶贫、干部培训扶贫等多种既符合当地需要,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扶贫方式,受到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扶贫办和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自1994年以来,全国工商联机关及会员企业为织金县累计捐款和投入资金2400多万元,捐物折合500多万元;实施“种养加”及基础建设项目90多个,修建小水窖2600口;培训乡镇干部225人,科技能人1140名,农民5859人,中小学校教师169人;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5191人;援建光彩学校、教学楼、图书室14所,乡镇卫生院7所,村卫生室20个;资助大中小学生7300多人。这些努力,对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织金县和毕节地区的领导对黄主席说:“全国工商联为织金县的扶贫工作是动真情、出高招、做实事。”

此次考察是黄孟复主席第二次率团赴织金调研扶贫工作。考察团由61人组成,包括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安民,全国工商联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扶贫办有关司局领导,来自17个省市的30多名民营企业代表,重庆、江西、深圳等地工商联、光彩会及部分行业商会负责人。

三天考察中,黄孟复主席一行先后走访考察了熊家场乡传统腊肉加工生产项目、三甲乡涌潮村特种猪养殖场、官寨乡麻窝村新农村建设、八步镇坪上村畜牧养牛项目、绮陌乡墨峰村竹笋种植场和织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等。黄主席每到一地就与企业员工、村民百姓直接交流,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他们自身对改善贫困面貌、发展当地经济的看法。考察团团员也深入到村民中间了解情况,寻找自身企业帮扶的着力点。不少企业家表示,此次考察让他们深受教育,很有启发。上海复兴集团李海峰说,“此行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同时也带来了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东方美亚投资有限公司郭丽双董事长说,“扶贫工作和公益活动不分企业大小,是每个人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大连万达集团党委书记高茜说,“此次考察,让我们看到和感受到了全国工商联对扶贫工作,用真情见行动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并且逐步向着科学发展扶贫事业去努力,扶贫工作不仅是拿钱去扶贫,更重要的是要论证扶贫项目的可行性,要看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水平。”

考察期间还召开了“全国工商联考察团赴织金县扶贫工作座谈会”和“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黄孟复主席一行分别听取了毕节、织金党委、政府关于毕节试验区、织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有关部门和企业介绍了当地的资源情况和招商引资项目,并与考察团团员进行了对接。

最后半天还专门召开了“全国工商联扶贫工作委员会专题扩大会议”,邀请所有团员和当地部分领导干部列席。会议交流了全国工商联三个定点扶贫地区的工作情况,共同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和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这是扶贫工作委员会首次将会议放在定点扶贫地区召开。扶贫工作委员会成立之初,就打破了以往专门委员会主任由专职副主席担任的格局,由企业家们来担任扶贫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委员中有2/3是企业家,其余的是一些专家、地方工商联领导及有关政府部门的官员。是一个集政策性、融资性、咨询性、扶贫工作示范性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扶贫工作委员会对工商联整体扶贫工作的引导、推动、规划和总结等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将贵州织金、四川巴中、仪陇确定为扶贫工作委员会的重点帮扶工作地区。扶贫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使工商联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更加切合实际,更加长效有序。

二、主要成果

1、签署了《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支持织金县经济社会发展框架协议》

在总结全国工商联长期参与定点扶贫工作的经验基础上,近年来,开始探讨以协议形式与地方政府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工作机制,发挥各自的优势,明确双方的责任,制定出一定时间内的工作目标,使扶贫工作走向组织化、规范化、长效化。按照科学发展要求,借鉴民营企业发展经验,以市场经济规则,运用金融手段,将会员企业的捐款用于扶持农民的生产性项目。资金按照无偿使用、到期返还、滚动发展的原则运作,这样可使更多的农民受益。全国工商联已经在四川巴中市、仪陇县进行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此次考察期间,全国工商联又与织金县政府签署了框架协议,在友好平等、优势互补的原则下,双方从规划、培训、招商引资、劳务输出、资金扶持、整乡推进、放宽准入、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努力消除贫困、发展当地经济社会事业。框架协议中重点明确了由扶贫工作委员会建立生产性项目扶持资金,本期额度为人民币1000万元,用于织金县重点帮扶乡镇的“种养加”项目。对项目采取有规划、有论证、有地方配套和农民投入、有监管、有合作组织参与的多角度保障措施,切实保证帮扶到位、有效、可持续发展。此次框架协议的签署,是全国工商联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按照“持之以恒、扎实推进”的要求,对织金县扶贫工作的重大调整,是全国工商联定点扶贫工作的新举措、新发展。

2、为织金县引进一批高新项目

考察期间,随团企业共与当地签订了11个投资项目协议,其中正式协议7份,意向协议4份,协议投资总额达21.6亿元。其中有3份劳动力培训与安置就业协议,2份矿业资源开发协议,1份生物有机肥研发生产协议,1份农特产品竹荪综合开发协议,1份高炉磷酸工业化试验合作项目及3份煤矿技术改造、扩建协议。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前相比,此次签约的项目总体科技水平较高、可持续发展性强,不仅有农副产品加工、资源开发等区域特色项目,还有高科技、循环经济相关的项目。尤其是江西众一集团与织金县签署的投资1.5亿元建设50立方米高炉磷酸新工艺生产项目,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投资少、成本低、资源综合利用高、对磷矿品位要求低等特点。能够实现伴生资源不流失、污水回收再利用,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为织金在煤电磷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和示范中提供新型工艺技术。该项目在毕节地区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是当地近年来招商引资的亮点。这些项目的签署,不仅表明全国工商联对织金县定点扶贫工作在招商引资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同时也体现了民营企业的扶贫项目正在从资源粗放开发到科技型、环保型、循环型、精细型的转变。

3、捐款捐物

在签约捐赠仪式上,扶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代表扶贫工作委员会向织金县政府提供帮扶项目滚动资金1000万元,另有捐款捐物折合650万元,共计1650万元。

三、体会与思考

1、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

去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通过考察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区域差别、贫富差别仍在加大。按照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人口计算,我国仍有4000多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在织金县这样的贫困地区,尽管这些年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与发达地区比较,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离小康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任重道远。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的扶贫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长期的准备。除了需要国家对贫困地区、贫困人群按照多予少取的方针,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扶持,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保障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尤其要强调的是,在部分交通、生态条件极差的贫困地区,其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的动力依然来自外部,内生性的经济发展力量还没有建立起来,如果缺少进一步的帮扶,不仅很难持续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很有可能会产生倒退。因此,定点扶贫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2、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

扶贫工作不仅是一项经济性、政治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调研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扶贫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当地的实际,与地方政府共同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发展规划,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再不能做以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的蠢事。在这方面应派一些专家给予贫困地区必要的指导。另外,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干部和群众的教育与培训,要选择一批优秀干部到贫困地区去,提高那里的干部和群众脱贫致富、创业建业的能力和素质。扶贫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要从实际出发、从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需求出发,按照科学规律、经济规律开展扶贫工作。

3、只有造血式扶贫才能解决发展问题

去年11月,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会上指出:“开发式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道路最根本的经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全国工商联的扶贫工作,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开发式、造血式扶贫的特征,多年来,一直积极倡导和践行这一扶贫模式。从1994年开始实施的光彩事业,就是以开发式扶贫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扶贫事业。全国工商联还从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的角度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开发式扶贫的具体方式,比如此次考察期间签订的合作协议,就是全国工商联参与开发式扶贫的新经验。输血式扶贫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只有造血式扶贫才能解决发展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到贫困地区投资置业的民营企业,国家与地方政府也应研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更多的企业愿意到贫困地区、到落后地区去投资置业,使更多的资本能流向这些地区,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为加快缩小区域差别和贫富差别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