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行——有诗和远方的路上
鲁迅讲过:“希望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年轻时为梦想一直在寻路。七十年代初,为朝圣井冈山,我敢身无分文在闷罐列车厢里“磳车”;八十年代初,为与恋人旅游桂林,在解放牌大货车的车厢里颠簸了几百公里;九十年代初为做生意找货源,走遍分布在重庆到成都几百公里路程上,崇山峻岭的中的县乡镇,体验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难。
没想到的是,这次随全国工商联调研组到云南怒江的调研之行,路况竟然比昔日的蜀道还难走。
凌晨五点,半梦半醒之间,我们一行乘中巴从安宁市出发,前往昆明机场乘机飞往丽江。
我们将到分布在从兰坪县到泸水县六库镇(怒江州政府所在地)的几百公里路程中的几个脱贫致富企业考察。
这条从剑川至兰坪的剑兰线,山高路险。据说,在九十年代,有一任省委书记去独龙江乡访贫问苦,走的就是这条路。当时他们到了贡山县城,因山路崎岖汽车无法通行,只好弃车徒步,走了三天才到目的地。
我们此行第一站是从丽江机场到兰坪县的通甸镇。 沿途远山云遮雾绕,丽江古镇、大理旅游、玉龙雪山等风景点的旅游指示路牌目不暇给。通甸镇地处横断山脉腹部,剑兰公路像被拉伸的蚯蚓,又像床垫里的拉簧,弯弯曲曲拦腰“壁挂”在危崖如削的峭壁上。
我们的中巴在蜿蜒曲折,只有七米宽的狭窄山路上,以几十公里的时速飞驰,有时每隔十几、二十米就一个急转弯,两车相遇时的流光掠影,轮胎摩擦路面发出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在耳边呼啸而过,望着路下面的万丈深渊,不由胆战心惊。
但见司机如履平地般从容驾驶,时而适时鸣笛提醒对方注意会车,时而娴熟地避让,车子像装在疯狂过山车的固定轨道里,险象环生却有惊无险。司机师傅高超的驾驶技术,令大家心安了许多,沿途的群峰幽谷令大家兴奋起来,有人用手机捕捉稍纵即逝的拍摄目标,有人作诗赋词。
下午将近两点,我们到达通甸镇政府的食堂用午餐。接着,我们一行到通甸武装暴动胜利纪念碑瞻仰并敬献花篮。在通甸,我们考察了万亩蓝莓园,2000亩蔬菜基地,调研了该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就业安置、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运营情况。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日和宣讲活动。
在兰坪境内,绵延142公里,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山有15座,其中最高的海拔为4500米。我们从兰坪去六库要翻过其中的两座雪峰。第一座是碧罗雪山,出县城后我手机中的海拔表显示为2321米。
随着山路往上盘旋,高度不断上升,到海拔表显示3000.54米时,我感到脑袋有些眩晕的感觉。同行的当地干部关切地问我,是不是有高原反应。我曾两次赴西藏慰问援藏干部,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这时候,忽然山中刮起大风,吹来一阵又一阵的浓雾,把前面与我们一直保持十几米距离的一号车几乎淹没了。我曾在四川峨眉山金顶遇过这种雾,这是山顶终年不化的雪被大风吹融的水气,我知道车已近山顶,要翻过雪山了。
翻过两座雪山后,我们来到澜沧江的河谷,与山顶的落差有两千多米,我的耳朵出现了飞机降落地面的那种胀痛。我以为从此一路平川了,但没走多远,却尝到另一种路难行的滋味。公路的一侧是地质疏松的山体,不时遇见裸露的石头像瀑布倾泻而下的塌方痕迹;另一侧是激流汹涌的江水。雨后的崎岖路面一片泥泞,路况比山上还差。没走多远,因为塌方,前面的路在修理,我们停下来等待。这次意外停车,我们下车静看远处的群山云雾和江流汹涌,大家掏出手机拍个不停。
路终于恢复畅通,我们驶入六库,看见一幢幢新落成的楼宇,墙体上写着“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显眼标语。是的,精准扶贫,全国都在努力,正如我们此行一样,一路走来攻坚不怕难。
国家扶贫,建设新楼房,把分散的贫困山民集中安置在乡镇。企业家扶贫,办企业提供就业。山区条件艰苦,路难行,物流困难,贫困地区的特产销出去更难。但是,只有将山区的产品销售出去,山民才能普惠,脱贫才有希望。大众扶贫,?扶贫才能可持续发展,有些人将扶贫简单理解为慈善、施舍、”利他”,但当你走过扶贫路,才知道这项基本国策的英明。想想他在边境偏贫一隅为国守土,帮他也是帮偏安一隅的自己,听听“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这句振聋发聩的声音吧!扶贫,不仅仅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也不只是国家和有钱人的义务,工商联的消费扶贫,就是给大众创造一个足不出户,利己时兼顾利他的机会。
我很佩服同行的“滕大妈”滕德素女士,她作为全国工商联消费扶贫平台“联成e家”的运营团队负责人,不畏艰辛,千方百计把贫困地区的土特产销出去,帮助山民脱贫。与她同行,每到一地,她不顾舟车劳顿,一下车,就为消费扶贫平台上创建的怒江扶贫馆寻找货源。她的大爱精神,贯穿在甘肃,云南等地的扶贫之行。在今天成都的品鉴会上,看见有不少爱心人士在预定怒江的农产品,心里对滕女士言必行行必果的作风真的刮目相看。我真心呼吁,大家积极通过“联成e家”平台,以购代捐,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因为,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有效扶贫。
近日,我读了《攀岩者》一文,说的是前不久,有人徒手成功攀上了近千米高,完全垂直,表面光滑,只有手指勉强插进去的缝隙的岩石(美国塞米蒂公园里著名的酋长岩)。有人问:“这种攀登有意义吗?”他回答说:“对我自己来说,目标就是意义”。
怒江之行,山路崎岖,艰险疲乏,我们为什么一直保持饱满的精神,究其因,因为路上有诗和远方,因为我们的精神和认知在升华。
2019年6月23日写于广州
(作者:劳健斌)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