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民营经济综述>企业家谈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本宏: 以“精进”之志铸就高端制造脊梁

发布时间:2025-08-07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胸怀报国志·奋斗正当时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胸怀报国志 奋斗正当时”讲述民营企业家奋斗故事,展现广大民营经济人士不负嘱托,增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责任感、使命感,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到企业发展战略和具体行动,以时不我待、爱拼会赢的精气神,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锐意进取、拼搏出彩,厚植家国情怀,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专心谋发展,昂扬向前进。   
      在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版图上,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德数控)以自主研发为矛、全产业链布局为盾,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突破重重技术封锁,书写了一段从国产替代到全球竞争的奋斗传奇。

  作为国内极少数同时掌握高档数控系统与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双研发体系的企业,科德数控不仅扛起了制造强国从工业母机突破的使命,更以技术硬实力和产业协同力,为中国智造注入澎湃动能。

  核心技术自主化

  打破卡脖子枷锁

  创新研发企业要将敢于破局、葆有韧性、协同共进。尤其是在高端制造领域,跟随策略无法打破垄断。技术攻坚周期长、市场替代阻力大,需用韧性对抗不确定性。科德数控董事长于本宏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核心技术长期被欧美日企业垄断,尤其是五轴联动数控系统,被视为工业母机的大脑,其自主化程度直接关乎国家产业链安全。面对这一卡脖子难题,科德数控选择了最艰难却最坚定的道路——自主研发。

  当年,科德数控组建了一支由35名青年工程师组成的攻坚团队,历时5年突破底层核心技术,构建起控制系统-核心算法-关键部件全链条自主创新路径。最终,攻坚团队成功研发出GNC60总线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经国家检测机构认定为全部掌握数控系统程序软件源代码的数控系统,让国产五轴机床真正拥有了自主可控的大脑,填补了国内空白。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于本宏回忆道,在一次至关重要的国产化验证项目关键期,项目组全员连续两年下沉在客户现场,其中,家住北京的陈虎博士曾为节省通勤时间,连续两年住在企业旁的招待所。期间,研发团队发现并解决了300余项技术问题,累计完成100多种发动机核心零件的工艺验证。后来,该院所采用科德自主研发的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组建了国内第一条解决卡脖子问题完成进口替代的关键零部件生产线,有力保障了某型号重要装备国产化应用的增倍量产。这种把论文写进机床轰鸣声的奋斗精神,成为科德数控攻克难关的制胜法宝。

  截至目前,科德数控的高端装备实现在多个领域规模化应用,核心部件自主配套率高,整机国产化率超90%产品谱系完善,能够有效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并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海外市场。通过多轮募资、优化生产基地布局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有力保障了公司产能扩张稳健发展。

  我们坚持高研发投入,构建了从数控系统到整机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打造了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产品性能领先行业。于本宏说。科德数控在研发投入占比、研发人员占比、发明专利数量等方面均居行业前列,累计获国内外有效专利343项,承担国家级重大专项50余项。高强度的投入使公司掌握了不受国外限制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尤其在航空航天、军工等关键领域实现进口替代,保障了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正是科德领先的秘籍

  全产业链协同

  锻造差异化竞争力

  近日,科德数控联合沈阳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国内首个完全基于国产高端五轴数控机床构建的大飞机结构件工艺验证中试基地

  据了解,中试基地规划配置了数十台科德数控面向发动机、国产民机、军机及大型无人机结构件等航空领域核心部件提供的高端国产五轴装备。以科德数控全链条自主化能力为支撑,中试基地聚焦C919/C929等国产民用大飞机、大型无人机的复杂结构件精密加工,着力破解核心部件实验室到量产转化瓶颈。

  于本宏表示,科德数控积极践行以高端装备支撑制造强国的使命责任,以大飞机核心结构件为牵引,通过为主机厂等提供更优的零件制造工艺方案和更具性价比的制造成本核算依据,致力于构建适应民企参与的准入、标准、产权、保密、采购新机制,为破解军民融合玻璃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树立深度融合新标杆。

  面对国内高端制造业普遍存在的核心技术卡脖子风险高、产业链协同不足、研发转化效率低、复合型人才缺乏等共性难题,于本宏提出:国内机床企业应持续加大高端五轴机床研发投入,加快生产制造技术改造,整合国内外产业链资源,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科德数控以自主技术为支点,串联起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推动国产高端制造从单点突破到系统竞争力整体提升,用实际行动担当起我国高端五轴机床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排头兵、科技自立自强的领导者、市场自主可控的生力军角色。

  在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科德数控通过垂直整合的全产业链布局和场景化服务能力,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据介绍,从数控系统到机床整机,科德数控实现了全流程自主研发,能根据用户需求完成从系统优化到工艺适配的全套解决方案交付,远超行业平均周期。这种垂直整合模式不仅降低了供应链风险,更让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

  通过‘技术深耕与市场适配’双擎共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端市场快速造血,科德数控推出一系列自主可控高性价比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同时,科德数控坚持长期刚性保障研发投入,通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将成熟技术模块化输出,反哺前沿研发。于本宏对记者说。

  2023年,科德数控借势国际供应链重构,以自主系统+快速响应策略突破新兴市场,形成了技术突破-市场收益-再投入的闭环增长模式。其竞争力不仅在于产品,更在于深度融入客户场景的服务能力。通过与关键领域用户共同攻关、共同提升、共同受益的产业模式,科德充分发挥研发-制造-应用链作用,有效帮助客户降低试错成本,提升加工效率。例如,在某航空项目中,科德团队与客户联合开发复合材料切削方案,加工效率提升30%,实现了从设备供应商问题解决者的跃升。

  从国产替代到全球竞争

  重塑中国制造逻辑

  科德数控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在“政策红利+产业升级+技术拐点”三重机遇叠加下,这家企业正从国产替代的“排头兵”,向全球竞争的“领跑者”迈进。

  随着企业体系化创新能力和市场快速响应能力不断突破,科德数控坚信要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技术创新为发展基调,重新定义高端数控机床的价值链,给客户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解决方案,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我们的定位不仅是机床制造商,而是致力于成为智能制造的赋能者。在高端制造国产化浪潮下,科德数控希望以技术硬实力和场景深融合双轮驱动,重构中国高端制造的底层逻辑。”于本宏畅谈道。

  以匠心践行使命,用行动铸就价值。科德数控通过突破“卡脖子”环节、推动产业链协同,为中国高端制造注入了自主可控的基因。正如企业负责人所言:“我们要让中国高端制造走得稳、跑得快、站得高。”这份家国情怀,正是科德数控奋斗精神的灵魂。

  科德数控企业研发成果已实现数十个国内第一,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近年来,为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企业在现有的四大通用技术平台和四大专用技术平台的基础上,追求技术创新与产品线的优化及拓展,先后推出了五轴铣磨复合加工中心KTFMS200、高效紧凑型专用卧式五轴加工中心KFMC1020U、高动态全直驱五轴立式加工中心KMC1000等多款新机型,产品谱系日益丰富,竞争优势显著。在今年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上,科德数控携12款自主研发的国产高端五轴数控机床及全产业链核心部件、系统部件重磅亮相,成果斐然。其中,全球首发的坐标级非正交卧式加工中心,凭借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方法,成为全场焦点,获得行业专家高度赞誉。

  于本宏透露,科德数控将瞄准下一代制造需求,重点突破智能数控系统、超精密加工等前沿技术,通过“技术研发-产品迭代-市场拓展”的良性循环,持续构建覆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规模化生产的全链条竞争力,巩固国产高端数控机床领军地位,甚至是完成从进口替代到全球竞争的渗透升级。

  面对未来,科德数控选择以“精进”为锚点——在技术上追求从“能用”到“极致可靠”,在产业链上实现关键部件的“隐形突破”,在应用场景中完成从“替代者”到“问题解决者”的蜕变。

  从技术破局到产业链立势,从国产替代到全球竞争,科德数控的奋斗之路,是中国高端制造业突围的缩影。

  精进不是保守,而是务实,在高端数控领域做到这些,比任何宏大叙事都更具穿透力。这种务实而非冒进的策略,正是科德数控穿越周期、走向全球的底气。未来,随着“精进”战略的持续推进,科德数控将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