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以现代治理夯实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之基

今年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载入史册的一年。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提出殷切希望,强调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总书记的要求和嘱托,激发了小米持续向前的斗志。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彰显了党和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
今年也是小米的特殊年份——创办15周年。一路走来,我们不仅见证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也有幸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践行者。
小米第一个“五年”从智能手机起步,推动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第二个“五年”培育、孵化创新的创业团队,构建起全球最大规模智能家居生态,同时全面进入国际市场;第三个“五年”死磕核心技术和智能制造,3纳米手机系统级芯片玄戒O1实现商用,小米汽车以高端、智能赢得用户喜爱,刚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小米位列第297位。未来五年,我们将聚焦“人车家全生态”,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2000亿元,希望在二十周年的时候,交出更高质量的答卷。
小米15年的升级迭代,走出了一条坚持诚信守法经营、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的法治企业建设之路。
第一,完善企业治理,锻造长期发展硬功夫。一家企业要想走得远,离不开制度建设。小米是个快速成长的企业,2018年上市后,我提出要“补课”,下大力气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合规和风控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截至今年6月底,小米内部共制定千余项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覆盖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
企业的治理,法治是基础,董事会是关键。我们确立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核心职责,指导管理层,监督运营及财务表现。此外成立法务部、内控部、监察部等部门专司其职,确保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落实集团战略。近两年,我们还多次邀请属地公检法司机关走进小米做普法教育,持续培育企业管理的法治文化。
防范风险方面,小米建立了系统的风控体系,并将动态防控贯穿各项业务,“事前”有体检,“事中”有审计,“事后”有复盘。我们要求法务部门持续学习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应对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挑战。
第二,用好良法善治,促进企业高质量创新。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既需要研发投入这个“硬条件”,也需要法治保障“软条件”。
新时代以来,立法、司法、执法机关贯彻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要求,一方面,依法履职尽责,加强对查封、扣押、冻结等行为监督,严惩造谣抹黑、敲诈勒索,平等保护广大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多次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破解技术创新与规则滞后的矛盾。这些法治保障,极大激发了民营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也增强了我们大显身手的信心。
小米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希望做出突破行业水平的成果。小米自研自产的V8s电机,最高转速达到27200转,超过特斯拉和保时捷,排名世界第一,这款电机帮助小米SU7Ultra量产版,刷新了德国纽北赛道的圈速纪录。
第三,加强海外合规,建设全球化发展能力。今天,小米海外营收接近总营收一半,产品进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三星、苹果长期稳居全球手机市场前三,几十亿智能设备服务全球用户。上个月发布的2025中国全球化品牌五十强榜单中,小米排名第二。
要想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保持竞争力,除了信守商业规则与契约精神,还需要适应复杂多样的政策法律环境,遵守业务所在国法律法规。我们在用户数据与隐私保护方面达到全球最高标准,确保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合规运营,赢得合作伙伴及当地社会的信任与尊重。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开拓海外市场是大势所趋,也定会大有可为。在此,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在国际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完善涉外法律服务、加强国际司法合作,为更多民营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一个现代化的企业也必然是依法治理的企业。小米愿做“守法善经营”的表率,与广大民营企业共勉、共进,讲法治、争向善,持续提升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系雷军在第六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大会上的发言摘编)
相关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