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商时报:走好守法经营这条长远发展之道——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系列评论之四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坚持依法保障民营企业权益与促进守法合规经营并重,把推动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纳入市场监管政策体系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体系,在民营经济领域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信仰、强化法治教育,有力提升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法治素养,推动法治民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同时也要看到,在民营企业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依法用工、依法维权、培育法治文化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还存在不少不讲诚信甚至违规违法的现象,不仅危害民营企业自身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而且影响市场秩序、破坏社会风气、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经济发展以秩序为前提和保障,法治则是秩序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手段确立巩固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繁荣发展。在建立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过程中,民营企业既是法律保护的客体,也是法律实施的主体。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意识规范,也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的重要要求。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自觉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发展壮大之道;要善于运用法治视角审视问题、用法治逻辑分析问题、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民营经济是生力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民营经济是重要力量。现在,一方面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许多民营企业家都是创业成功人士,是社会公众人物,他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对社会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民营经济的这种规模、分量、地位,决定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必须在守法善经营上强担当、作示范,做到投资决策必问法、经营管理必守法、市场履约必依法、解决问题必靠法,用正确的法治观引领企业健康发展。同时,要练好企业内功,特别是要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正在重塑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由此带来一系列涉及知识产权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在问题产生和制度供给、制度创新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平台企业掌握海量数据,连接大量主体,是落实协同治理的关键节点,要围绕如何依靠法治解决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深入研究问题,及时总结规律,推动标准创建,主动参与立法实践。
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将法治信仰融入血脉、法治思维镌刻脑中,在守法善经营上强担当、作示范,争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走好守法经营这条长远发展之道,以实际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