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民营经济综述>民营经济视点

中华工商时报:助力民企参与基础研究的重要一步

发布时间:2025-07-21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在北京设立,恒瑞医药、迈瑞医疗、协合医疗、齐鲁制药4家药企作为首批企业加入。根据协议,民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创新发展需求“出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过联合基金资助的方式在全国寻找优秀科研人员“答题”,标志着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国家基础研究迈出重要一步。
  强大的基础研究是科技强国的基本要素。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不仅是技术突破的基石,更是产业变革的底层驱动力。人类科技事业的进步,都能从基础研究的突破中找到逻辑原点。特别是,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性基础研究,直接面向市场,在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链条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由于具有周期长、难度高、不确定性大的特点,长期以来,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内。
  新时代以来,在建设科技强国目标驱动下,民营企业凭借其创新活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逐渐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支撑国家战略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数据显示,目前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党和国家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一批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备攻坚能力的民营企业被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重视基础研究,成为基础研究领域的一支新兴力量。华为ICT基础科学战略研究院、阿里达摩院、腾讯量子力学实验室、百度研究院等都是致力于开展基础研究的典型代表。企业从“技术创新主体”转变为“科技创新主体”,表明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角色、使命、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民营企业开展国家基础研究有其现实需要。工业母机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光刻机、航空发动机、高端数控机床自给率均低于10%,高精度传感器80%依赖进口……当前我国一些关键领域出现“卡脖子”问题,根源就在于基础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只有突破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础软硬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瓶颈制约,才能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在从事基础研究的各类主体中,企业具有独特优势,能将科技资源和市场资源结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良性循环。
  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设立为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基础研究打开了便利之门。长期以来,科技创新领域一直存在“企业有需求,但不一定能找到最匹配的科学家;科学家研究工作开展得很好,但不知道企业需求在哪里”的困境。联合基金平台在民营企业“出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答题”之间搭建起了桥梁,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贯通,有利于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新动能。
  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设立只是第一步,发挥好联合基金的优势和作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作为“出题人”,民营企业要提高“出题”的能力,善于从企业实际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同时,还要宽容失败,毕竟基础研究是“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的自由探索,难以做到每个题目都能找到“完美答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来说,在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应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的紧迫需求,聚焦关键技术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及时、高效、精准回应企业需求,同时还要在研究过程中密切跟踪科技发展趋势,着力提升科学研判前沿性方向的能力,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催生颠覆性创新。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营造激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良好环境,不断壮大基础研究的参与力量。
  建设科技强国,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支撑。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是科技强国的根基底座。广大民营企业要切实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拥抱基础研究,努力在推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夯实发展的科技支撑,以自身参与国家基础研究迈出的“重要一步”,推动科技强国建设跑出“加速度”。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