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地方工作>福建>工商联工作

福建省工商联及所属商会与民营经济人士齐心发力“千企帮千村”

发布时间:2020-06-23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葛垅村的纬度、海拔、气候与宁化县很相似,河龙贡米试种成功率高,稻米的质量应该不错,还能充分发挥其富锌的特性。”

  前不久,在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福建省工商联、省光彩会牵线搭桥下,三明河龙贡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来到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葛垅村,现场指导河龙贡米引种试种工作,并帮助制定葛垅村水稻生产销售规划。面对村民期盼的眼神,公司总经理陈文城自信地说。

  此次同行的还有福建省青年闽商联合会、福建省浙江商会、福建沈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春伦茶业集团等多家商会、企业分别组织的帮扶团队,目的在于帮助当地村民解决茶叶、稻谷、油茶等销路问题,进一步拓展该乡农产品销售市场。

  2019年12月以来,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精神,贯彻落实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关于帮助下党乡发展的有关指示要求,福建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光彩会多次组织民营企业家、商会负责人深入下党乡10个行政村调研,对接确定了7个扶持项目,计划投入支持资金600万元。

  从2016年“百企帮百村”起步到现在“千企帮千村”活动不断深入开展,福建省工商联与省委统战部、省扶贫办、省光彩会、省农发行精诚合作、上下联动,全省广大民营企业家和商会组织积极参与、贡献力量,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捐赠等形式,与发展需求迫切的群体之间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全省1300家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结对帮扶1397个贫困村,投入资金7.9亿元,惠及4.9万贫困人口。

  产业扶贫 打造精准脱贫长效机制

  一幢幢新房矗立青山绿水间,宽阔的道路以“花化+亮化”的新姿穿村而过,超市、食品店、餐馆生意火爆……立夏时节,南平市光泽县鸾凤乡中坊村,处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坊村是光泽县的贫困村。2015年11月,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其结成了帮扶对子。两年多后,这个村就实现了脱贫。其背后,离不开圣农公司产业扶贫思路的践行。“公司优先利用村中的荒地、劣地等建厂房,增加村民收入。公司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了70%的村民转化为产业工人,还带动25%的村民发展服务业增收致富。”圣农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傅光明说。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福建省工商联注重以产业扶贫打造精准脱贫长效机制。因企因村施策,探索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双赢模式,涌现出寿宁县下党乡的茶叶、宁化县河龙乡的贡米、尤溪县洋中镇的油茶等一批新名片,有力拉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产业扶贫还释放“溢出效应”,贫困地区乡村正发生深层次变化。

  产业扶贫,壮大了特色优势产业。宁德市下党乡盛产茶叶、稻谷、油茶。福建省工商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商(协)会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扶持既有特色产业发展。沈郎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在下党乡杨溪头村打造光彩油茶产业示范基地,中庚集团捐助60万元用于该油茶基地的山地开荒、道路建设等,进一步提升油茶产业基础。春伦集团委派技术骨干赴下党乡帮助提升茶园管理水平,协助做好“梦之乡”茶厂技改,提高“下乡的味道”品牌茶叶品质,并与下屏峰村茶叶合作社洽谈,意向采购合作社干茶2万斤,金额约50万元……如今在福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品不断涌现,并阔步“走出去”,闯出了大市场。

  产业扶贫,推动了乡村产业融合。2018年9月,“福美农业产业园”扶贫项目在漳州建美村开园。“产业园利用该村养殖鹌鹑优势,最大程度调动了贫困户的参与热情。既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又推动当地鹌鹑养殖产业化发展,一举多得。”福信集团发起成立的福建省陈章辉福信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屠耀华说。

  产业扶贫,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福州市鼓楼区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昌勋告诉记者,在对口帮扶永泰县白云村、同安村、赤锡村中,区工商联和帮扶企业注重尊重群众的意愿,盈科美辰国际旅行社福州分公司指导帮助白云村开发旅游产业,福建万维新能源电力有限公司帮助同安村建设光伏电站。“在这一过程中,村民普遍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既获得了‘物质’,也提升了素质,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提供了长久动力。”

  就业扶贫 提供农民稳定收入新途径

  “家门口上班,既照顾家庭,每月还能挣3000多元。”日前,在宁化县禾坑村村部,祥龙集团鞋面加工点,曾凤琴高兴地说。

  祥龙集团与禾坑村结对帮扶一开始,福建省工商联副主席、福建祥龙集团董事长景浓带领扶贫团队多次深入实地,结合当地党委政府的建议、贫困户的意见和企业的实际,在贫困村建设分厂。很快,厂房落成,6条生产线解决了200人的就业。

  在两百多公里外的尤溪县官洋村、际深村及华阳村,福建沈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在这几个帮扶村的荒山、荒地种植油茶林及低产油茶改造,安排贫困户就业166人,户年可增收1.5万余元;同时安排部分符合用工条件的贫困农户到企业进行系统培训后,到公司就业或者推荐到园区的其他企业就业。

  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福建各级工商联坚持就业扶贫要就地就近就业和推动劳务输出的思路,引导企业定点招收帮扶村农民务工就业,以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催生贫困人群发展的内生动力。两年来,企业、商会送岗上门,送技到人,安置4300多人就业,提供免费培训2600多人次。

  发展扶贫车间吸纳就业。走进龙岩市上杭擎荣农产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加工芋头。目前在公司就业的贫困劳动力41人。“扶贫车间”进镇入村,是福建的创新举措。为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福建工商联等部门结合乡镇(村)产业实际和精准扶贫对象特点,引导服装制衣、电子、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组织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车间务工。目前全省共有扶贫车间83家,吸纳885名贫困人口务工。

  支持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福建广大民营企业、商(协)会通过返乡创业或支持创业等形式,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如江苏镇江福建商会会长丁仁友响应闽商回归号召,在浦城县泽潭村投资2000万元流转土地800多亩,开展中草药种植和林下经济项目,带动当地贫困户60户贫困人口128人就业,可为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3000余元,为泽潭村村财每年增收3万元。又如,纵横集团支持结对村返乡大学生创办农业合作社,企业无偿为贫困户提供家禽种苗,并保底销售,每年可为贫困户增加8000多元的收入。

  多元劳务输出促进就业。立足贫困村实际,福建各级工商联积极与当地有关部门对接,开展劳务输出,涌现出一批典型。如恒安集团专门到永春新板村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安排600多名村民到企业上班;厦门柯依达工贸公司吸纳57名帮扶村民到公司上班;龙岩双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龙潭镇合作,解决56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鸿星尔克通过“订单式”“定向式”等职业技能培训,吸纳贫困农民就业,建立稳定的劳动力资源输送渠道。

  捐赠扶贫 助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

  新房子建起来,广场建起来,路灯亮起来……恒兴集团用项目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

  恒兴集团董事长柯希平介绍,集团与安溪留山村和大坂村结对帮扶后,着力从“解决生活困难,助力安居工程”入手,给生活困难的贫困户每户发放2000元生活补贴,为搬迁困难的贫困户每户提供2万元经费支持,并确定了一批升级改造项目。

  捐赠扶贫,是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之一。福建各级工商联、商会和广大民营企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慷慨解囊,以扎实有效的举措,切实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工商联在发力。2019年,福安市工商联决定打造“公益月”品牌,将公益活动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今年,我们集结所属会员企业及各乡镇、街道商会力量,重点围绕精准扶贫户、孤寡老人、贫困户等困难群众开展慰问,活动覆盖全市22个乡镇(街道)68个村居,慰问735人(户),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总金额达35.3万元。”福安市工商联主席薛成福自豪地告诉记者。

  商会组织在发力。“千企帮千村”行动开展以来,以“同心·光彩助学”活动为载体,福建省光彩会捐资575万元资助了1150名贫困大学生,并带动全省民营企业家捐赠2.12亿元资助贫困学生57478人。福建省女企业家商会发起“光彩·粉红丝带”健康扶贫活动,投入50多万元,帮助更多贫困地区女性实现两癌筛查。福建省太阳能光伏商会投资60万元在福清市一都村捐建光伏电站,所得电费收入直补给贫困户,项目将持续开展20年。

  民营企业在发力。福建各级工商联大力倡导“公益双赢”理念,收到了积极的响应。兴业皮革资助连城县姚坊村50万元用于洪灾后恢复生产,解贫困户燃眉之急。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捐资1亿元,其中8000万元用于帮助乡亲创建有长期收益的项目。河南闽兴建筑公司为贫困户搬迁提供补助和生产资金,开展捐资助学,减轻其生产生活负担……

  福建广大商会组织、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还通过各种途径助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如福建省青年闽商联合会通过帮助帮扶村发展林下经济和旅游产业、结合会员所需采购帮扶村物产,用产业和市场实现内生式脱贫。福建省民营企业商会在协助销售农牧产品的基础上,将其培育成产业和品牌,带动村财、村民及贫困户稳定增收。航天凯天环保科技将乡村厕所建设与“厕所革命”有机结合,在宁德霞浦县、福安市的畲族建档立卡贫困村建设环保厕所,由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营,解决生活困难。

  压紧压实 巩固提升帮扶工作成效

  前不久,龙岩市工商联加班加点收集编印《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汇编》,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推动工业企业增产增效。“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就是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就是保稳定、就是保脱贫攻坚。”龙岩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郑玉琳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是当前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给企业的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也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针对这一现实,福建各级工商联精准施策,深化“联百会助千企”行动,全力服务民营企业防疫和复工复产“两不误”,帮助解决生产物资、防疫物资、招工用工短缺等难题,送上惠企政策、金融政策,开展法律咨询援助等,帮助企业把疫情耽误的进度抢回来,用最短时间实现满产达产,增强参与扶贫工作的动力。

  针对这一现实,福建广大参与帮扶的企业加强产业扶贫,优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恢复生产,大力开展就业扶贫,广泛招收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打工的贫困劳动力就业,优先招收贫困地区、老区苏区贫困家庭的大中专毕业生,增加贫困群众劳务性收入。发挥自身在对接生产信息、市场流通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消费扶贫,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

  在多措化解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福建还着力在三方面做文章、下功夫,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巩固提升帮扶成效。组织开展“回头看”和“五个一”活动(制定一张清单、开展一次回访、送上一份温暖、再办一件实事、解决一个困难)。引导结对帮扶的企业和商会进村入户回访交流,现场检验帮扶成效;总结梳理帮扶事项,把该尽的责任、作出的承诺补缺补漏;保持既有的帮扶力度不减,对贫困村、贫困户再扶一把、再送一程,巩固脱贫成果。

  ——总结推广帮扶成果。重视台账管理,防止“数字扶贫”“虚假脱贫”。按照企村对接清单、扶贫项目清单,完成一项销号一项,按照“三个一批”要求,推进精准扶贫行动提质增效。重点排查企村对接名存实亡名单,及时调整有经验、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企业商会接替帮扶。及时总结、加大宣传典型,讲好新时代民营企业、商会组织扶贫事迹和感人故事。

  ——推动“千企帮千村”行动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衔接。今年,福建将着力做好以下党乡为示范样板的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重点支持松溪、建阳、连城、政和等老区苏区、贫困地区发展。福建省工商联要求各级工商联要打好“乡情牌”,鼓励商会、企业开展“回报家乡”行动,将当地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家乡产业振兴。要充分发挥异地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与老区苏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企业家家乡的村结成行动对子,促成一批“双赢”项目落地,努力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共同发展。

  攻坚号角已吹响,聚力奋进正当时。福建各级工商联、商会组织和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意志坚定、信心满怀。大家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绷紧弦、加把劲,坚决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新局,答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时代答卷,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