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专题专栏汇总>稳增长保就业 支持民企在行动>专家解读

徐强:新时代推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

发布时间:2020-03-30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林业发展是绿色经济的重点,这需要先树立起绿色的价值观,在效益产出的同时,始终将环保、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内容,不仅仅提升林业经济效益,更要突出林业生态建设在绿色经济理念中的地位,这也是推行绿色经济的关键所在。

  ◆发展绿色农业,还要通过农村的自身发展,尽快培育出多个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农业自主改革创新,并通过促进农业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输出的对接,逐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改变农业生产小、散、弱的状态,实现绿色农业规模经营,为扎实推动绿色农业产品奠定基础。

  ◆生态系统健康与保护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对水生态系统而言,涉及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完整性等多个研究领域,同时,还会受人类普遍的认知价值观影响。我国应尽早开发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领域,而评估范围,也不应再局限于单个水域,

  ◆强调工业技术绿色创新是解决人水矛盾、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工业企业生产技术创新和治污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治污效率,建立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是绿色工业的明确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发展绿色经济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效手段,多年来,我国致力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2019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上,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郑新立表示,据估算,2018年我国绿色经济产值约为6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达到12万亿元,约占GDP的8%;到2035年,有望达到GDP的10%以上。新时代下,中国绿色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猛烈态势。

  关于绿色经济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阐述,归纳起来绿色经济就是以绿色价值观为导向,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与社会、生态和谐统一,通过绿色的管理途径和措施,调整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生态协调共赢以及兼顾生产效率和商品、服务质量,从而更加文明高效的为社会服务。

  新时代下绿色经济包含的领域主要涉及现代林业规模发展和品质提升,农业产品技术的发展与改良,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保护,工业技术创新与城市生态协调发展等几大板块。

  现代林业规模发展和品质提升。现代林业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且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现代林业的规模发展和品质提升,是拓展林业多功能发展的重要环节。近些年来,我国在不断进行植树造林,并且在植被绿化上取得了较好地成效。目前,我国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750个。美国航天局等机构根据卫星数据进行的研究表明,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中国贡献比例居首。然而,我国依然存在总体森林面积较小的问题,强化现代林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仍旧刻不容缓,必须将林业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以此推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林业发展是绿色经济的重点,这需要先树立起绿色的价值观,在效益产出的同时,始终将环保、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内容,不仅仅提升林业经济效益,更要突出林业生态建设在绿色经济理念中的地位,这也是推行绿色经济的关键所在。

  农业产品技术的发展与改良。农业建设成果往往会对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等产生直接影响。农业技术的发展在绿色经济中至关重要。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严格按照国家战略部署规划要求进一步开发农业产品技术,是实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直观体现。我国农业农村部在2018年7月下发了《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大力支持开展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建设和成果推广,做好技术创新、集成应用和成果推广,完善绿色农业技术体系,更好地推动我国绿色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绿色农业需要有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通过产业链的全环节管控,通过绿色设计,节约和循环使用可持续资源,节约成本、增产节支;通过绿色技术,使社会成本不断下降,通过积累资金投入到新的绿色产品,刺激新的消费理念,从而达到经济体系的良性循环。发展绿色农业,还要通过农村的自身发展,尽快培育出多个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农业自主改革创新,并通过促进农业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输出的对接,逐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改变农业生产小、散、弱的状态,实现绿色农业规模经营,为扎实推动绿色农业产品奠定基础。

  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保护。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活动、生产建设、经济发展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我国人均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水利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生态文明健康,这也是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难点。地球上任何一个水体中现在有的生物群都是长期地理变迁和生物进化的成果,它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完整性”,包括生物的群落、种群、物种和基因及其过程。生态系统健康与保护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对水生态系统而言,涉及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完整性等多个研究领域,同时,还会受人类普遍的认知价值观影响。我国应尽早开发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领域,而评估范围,也不应再局限于单个水域,而是要将视野扩大到整个流域、界河甚至是全球,进而对生态体系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实现人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工业技术创新与城市生态协调发展。我国工业大量消耗本已匮乏不看的水资源,工业污染严重,强调工业技术绿色创新是解决人水矛盾、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工业企业生产技术创新和治污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治污效率,建立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是绿色工业的明确目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鼓励工业企业加速技术创新。同时,构建创新型工业生态区域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强化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资源发展共享。同时,寻求工业技术变革带动城市发展,这需要因地制宜的设计工业政策,技术更新、人才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和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的同步改革与发展。以创新型工业集群产业生态化为先导,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显示,2018年,我国GDP较2013年大幅增长,同时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48%、39%、32%。有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约46%,提前完成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已获得显著成效。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强调推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长期从认识上提高占位,从措施上有效跟进,做到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企业参与。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绿色价值观,绿色价值观是新型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把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作为基本理念,始终将环保、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石,这也是绿色经济能否持续的关键。人们对绿色经济价值观认识越深刻,才能充分发挥出绿色经济的各项效能,为社会各个领域服务。

  循环技术、低碳技术、生态技术,这是支撑绿色经济发展的三大技术。真正发展绿色经济,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工夫,要真正解决技术本身的问题,解决技术政策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技术进入市场的问题。解决技术改革的不断创新和落地问题,让科技迅猛发展,才能为经济良好运行提供高效推动力。技术创新力度的加大,将会增大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动力和关键因素。

  通过政策导向与市场淘汰机制刺激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层级、责任主体企业以及监督主体环保组织,各方都能够充分发挥功能,形成强有力的治理能力。加速淘汰重度污染的企业,通过有效的治理机制,带动整个城市发展,打造一条多方环保生态链接,逐步与品牌、技术、金融等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服务,合力共建良好的绿色经济文明社会。

  此外,在整个绿色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点,中国不能闭门造车,要注意发达国家的策划和理念,同时也要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通过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碳市场的规则制定当中去,不断通过中国的努力和中国的实践,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