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勤:铁娘子的侠骨柔情
作为一名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女企业家,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走了一条艰苦卓绝的创业之路,品尝了追梦路上的酸甜苦辣、人生百态,挥洒过汗水、泪水,也同样收获着丰收的喜悦。如今,经过数年的奋三斗,我与我的2000多名员工在我们共同的大家园——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工作,朝着我们的目标“十年奋进,铸就百年扬杰”迈进。
侠骨铮铮方能涅槃重生
进入半导体行业十多年的扬杰,分立电子器件的总产能已经达到了国内第二的位置,现已投资投产了二条4英寸片生产线、一条6英寸片生产线,正在规划建设8英寸产线,公司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而这一切一切喜人的成绩背后,是我鲜为人知的三次不易转变。
第一次转变是工作岗位的变化。我1989年7月毕业后进入扬州大酒店工会工作,但这样稳定安逸的工作环境并不符合我爱挑战的性格特点。于是到了1993年,我凭着对电子行业的热爱,抓住机会辞职进入一家台资电子公司工作。
第二次转变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的变化。在那家大型电子公司做了7年之后,虽然拿着不错的薪酬,但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是继续为别人打工,还是出去创业,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就这样在2000年,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和干劲,我带着10个小伙伴和100万的注册资金开起了一家贸易公司。
第三次转变是对公司发展目标的变化。我们的贸易公司是主营半导体产品的中间商,赚到第一桶金后,我却迷茫了。“扬杰”:做扬州最杰出的企业的目标,“成为全球最杰出的半导体企业”的愿景时时在我脑海中鞭策着我,我意识到如果没有自己的工厂、不能实现自我制造,这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在2006年,公司开始由贸易转型为制造。然而刚转型没多久,一场大火差点将我所有的心血付诸东流,所幸并未造成太大损失。公司自立门户之后,扬杰不再是一个没有任何芯片制造经验的“门外汉”,而是逐渐成长为一家芯片、二极管、整流桥等半导体分立器件领域的专业制造公司。
将军赶路不追兔,纵使沧海桑田,但不变的是我心底里的那股犟劲,不变的是我对扬杰清晰定位的认知。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半导体产业造遭受巨大冲击之时,太阳能光伏产业一片生机。然而周围人的怂恿也并没有能动摇我内心的坚持——投资芯片生产线。那段时间里,由于压力太大,我夜不能寐,我不知这场豪赌能否成功。但幸运的是这个选择让我们拥有了晶圆、封装、营销一整条线的设计制造能力,能够让我们通吃产业链的利润。伴随着2010年半导体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扬杰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今的扬杰已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从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全套生产工艺,成为国内少数生产、制造全系列二极管、整流桥的规模企业之一。
兼顾家庭与工作的平衡之道
做女人难,做一名女企业家更难,不仅要接受“相夫教子”等传统观念的白眼,更要接受无情商海惊涛骇浪的挑战。
一开始这种身份的转换是非常痛苦的,所幸我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逐渐找到了家庭和工作的平衡点。我的丈夫是我当时一起创业的合作伙伴,为了支持我的工作,逐渐将他的重心转移到了家庭,他是我坚实的后盾。我现在坚持每天和我小儿子一同共进早餐、一起跑步,在与他的聊天中了解他的动向;我不管再忙都会坚持每日给我的大儿子发一条短信,或是鼓励或是生活中的分享。如果不能保证陪伴的长度,那么我一定会尽力提升陪伴的质量。
同时我也十分注重自我的提升,多留点时间给自己,多读书多思考,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商海起起伏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是不能提前把握住时代的命脉,则终将落伍于时代的发展。为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我会抽出时间,认真阅读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并参加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总经理班学习。
在工作中,我采用的是“授权-监督”体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我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员工自我管理的能力,能让企业员工在自我问责、自我监督的体系下更加卖力地工作。我热爱生活,我坚信唯激情和才华不可辜负,我也希望能够用我的这份感染力去感召我的员工,让他们能够打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全心全意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人为本 唯才是举
我深知人才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稳步发展的基础。
当一名女企业家着实不易,但是女人做企业家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女人思维细腻、感觉敏锐。因此,我明白要想使广大员工在公司安心地工作,那么就一定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有让他们的心能够定下来,才能更好地专注于眼前的工作,更好地扎根扬州,扎根扬杰。
公司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了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公寓楼用于改善员工生活条件。公寓包括单人间、双人间和四人间生活区设有体育活动中心及图书馆。同时,公司还为员工提供免费体检、婚庆、节庆贺礼,免息购房、购车贷款等福利,帮助员工配偶就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等。
与此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地引进、培养、留住优秀人才。
公司从2006年建厂至今,每年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先后引进9个技术团队,通过产品联合开发、技术合作等形式,聘请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担任公司技术顾问;聘请日本、台湾等地知名行业专家进行产品攻关指导及工艺革新;与美国硅谷半导体设计团队合作新产品、新工艺的设计与开发;实施潜龙计划,对新进大学生进行培养,等等。所有这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除了引进人才,我们还十分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才。从2009年开始,公司与扬州职业大学、扬州市技师学院、扬州天海职业技术学院、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立了用工合作关系。和这些学校共同开辟就业实习基地,“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保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实行了二期股权激励制度。通过股权激励,实现员工与公司共成长,耕者有其田,极大的激发了员工工作使命感、责任心。
心怀感恩 回报社会
即使企业做的再大,销售收入再高,我都一直秉承着自己的那份初心。白手起家的我太懂得通向成功路上的辛酸与艰辛,因此我也更加感激一路以来给予自己帮助的人们,也想把这一把爱心火炬从我手中传递下去,照亮更多人们前进的道路。作为一个企业公民,公益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一个拥有爱心的企业家才能够体现社会价值。
还记得小的时候,虽然家中生活拮据,父亲梁隆圣先生却一直帮扶着学校里的贫困学生,父亲舍己为人的行为给年幼的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教会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创业初期,我一度因为工厂用地问题十分苦恼,维扬开发区政府在得知我的诉求后,火速帮助解决了工厂用地问题,这一份恩情我至今铭记在心。
我认为企业家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应有的奉献,树立优良的作风典范。企业家赚的每一元钱都有全社会成员的无形股份,不懂得担当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会逐渐被社会淘汰。从2004年起我参与“春蕾行动”,先后资助了数十名“春蕾女童”;与扬州大学10多名贫困大学生结对帮扶,并帮助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连续赞助梅岭小学30万元,鼓励更多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探索研究。同时我还鼓励公司内部员工一起加入到做慈善中来,公司每年举行一次“慈善一日捐”活动,为需要的人送去一份份关爱、一份份温暖。
我会牢记使命和肩上的责任,用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勇于超越、创先争优的精神风貌去感染身边每一个人,不忘初心,奋斗不止,为了更好的明天不断超越。
(作者系扬州市工商联副主席、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