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专题专栏汇总>宣传教育部工作活动专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精彩图集

双脚丈量出的第一路——沈大高速公路

发布时间:2019-06-19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一年一度春运忙,千千万万中国人疾驰在路上。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重大节假日免费通行,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而曾经,要不要修建高速公路都是个问题。

  1990年8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报道,祝贺我国大陆兴建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于20日全线试通车。“沈大高速公路”从此被写入了历史,标志我国公路建设已进入高速公路时代。

沈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时代背景 

  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20公里每小时,作为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路的贯通打通了当时辽宁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被誉为“神州第一路”。

  上世纪80年代初,辽宁工业快速发展,但沈阳至大连的公路行车时速平均还不到30公里。车多路窄,人车混行,无法满足交通运输需求的公路制约经济发展。在国内没有任何设计标准和规范的情况下,经过国内外考察和专家论证,上报交通部审查批准,1983年,沈大高速公路正式立项。1984年6月27日,项目正式开工。

  经过六年零两个月的施工,1990年9月1日,全程375公里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剪彩通车。日通车能力可达到5万辆,年货运能力8000万吨,客运能力1.3亿人次。1990年,沈大高速的车流量为142万台次,到2000年时已增加至5714万台次。

  随着车流量不断增多,2004年改扩建工程竣工,沈大高速又成为全国第一条八车道的高速公路。目前,辽宁全省已有高速公路27条,总里程4331公里。

  亲历者说 

  讲述人:薛景为,高级工程师,沈大高 

  速公路设计者之一。 

  改革开放后,高速公路的概念走进中国建设者的视野。

  “当年第一道难题,是这条路到底要不要建。”作为设计者之一,当年披星戴月的建设历程,64岁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薛景为仍历历在目。

  “矛盾集中在两点:要不要建,建好了没有人走咋办。”30多年以前,“高速公路”还是个生僻词。“建设成本高,走路还要交钱,很多人担忧,修路成本无法收回。”

  但面对交通运输业的刚性需求和当时的经济形势,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项目还是上马了。

  艰苦,是薛景为提到最多的词儿。“设计图是一步一步量出来的。先在1∶10000的图纸上选线,然后到现场沿着选定的线路,用钢尺100米接100米地测量。”

  “光学仪器要小心伺候,就像抱婴儿一样,生怕磕了碰了;农田更要小心对待,测量只能在冬季进行。零下三十几摄氏度,冻得脚后跟儿都不知道是谁的了。”

  野外勘测后,计算工具欠缺的难题又摆上了桌面。“只有主任工程师才能用上高级计算器,普通的计算器人手不足一个,有人只能用算盘。”

  双向四车道的建设标准和120公里每小时的设计行车速度,对摊铺沥青路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天建设2公里。”薛景为感叹:“即便是在今天,这样的建设速度也算很快了。”

  会有人为走高速买单吗?“通车的头几天,只是偶尔有货车上来开一段。”薛景为内心忐忑。

  但一位货车司机的往返账单,让薛景为悬着的心落了地。“从鲅鱼圈到沈阳,单程200多公里,走普通公路往返一次需要一昼夜。而走高速的话,尽管增加了通行费用,但车辆周转效率提高50%以上。”

  2018年12月11日,铁岭至本溪段高速公路正式开通,标志着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薛景为说:“这回打算彻底退休了。”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