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益”创新正当时
一年多前,作为阿里巴巴集团首批4位“脱贫特派员”之一,牛少龙来到贵州的国家级贫困县。一年多以来,他和当地的乡村干部、村民们打成一片。牛少龙的工作,是针对当地发展实际需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激活当地的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从杭州出发,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看风雨楼,只要坐两个半小时的飞机;而互联网将杭黔两地的距离变得更短——坐在杭州的家,通过网络,就可以买到黔东南的土鸡麻鸭;通过互联网,黔东南州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获得来自杭州乃至全国的爱心支持。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杭州,有许多慈善组织和互联网企业正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激发善心、促成善行。8月20日,由杭州市网信办牵头的“助力黔行”大型网络公益活动带着9个优秀网络公益项目落地黔东南州。
“杭黔样本”打造网络公益 助力绿色振兴
8月18日,《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出炉,杭州数字治理总指数位居全国第一。搭乘互联网快车,杭州不仅越来越“聪明”,杭州的爱心也越来越有凝聚力:直播助农、网络筹款、远程赋能……各种“互联网+公益”创新样板不断涌现。
从2016年起,由杭州市网信办、杭州市民政局主办,“西湖汇”网络公益联盟承办的年度杭州最具影响力网络公益项目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四届,累计征集项目283个,获评中央网信办年度奖项5个,不断向社会传播向上向善的公益正能量。
这些来自杭州公益组织、互联网企业的“互联网+公益”项目参与扶贫攻坚,踏踏实实落地,取得不少成果。在中央网信办公布的2019年网络扶贫案例中,由杭州市网信办推荐参评的阿里巴巴集团的淘宝直播“村播计划”入选全国“网络扶贫十大案例”,浙江传化慈善基金会的“传化·安心卫生室”、贝店的“一县一品”扶贫助农计划等10个项目入选网络扶贫典型案例。
去年,杭州市网信办还组织贝店、有赞、都市快报、微笑明天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负责人前往贵州黔东南州多地实地考察调研网络扶贫项目,并与黔东南州联合签署《杭州市网信办黔东南州委网信办脱贫攻坚战网络扶贫框架协议》,积极引导杭州公益组织、互联网企业参与到东西部网络扶贫协作上来。
8月10日,杭州市-黔东南州东西部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在杭州召开。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会上强调,要深化优势互补、强化融合发展,进一步打通绿色减贫和绿色振兴衔接渠道,共同打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范例。
为更好地助力黔东南州在爱心帮扶、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工作,打造网络公益助力绿色减贫转向绿色振兴的“杭黔样本”,2020年8月20日,杭州市网信办整合四年评选出的“杭州最具影响力网络公益项目”资源,举办“助力黔行”大型网络公益活动,组织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阿里巴巴集团等9个单位负责人再次走进黔东南州,签订更多公益项目合作协议并开展项目实地走访落实工作,为杭黔人民携手奔小康再添几把火。
助医、助残、助学、助农9个公益项目现场签约
“今年2月底,黔东南州返岗人员坐着复工专列抵达杭州,看到一条横幅写着‘杭州欢迎您回家’,这正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温度。”黔东南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杭州工作队领队沈翔在致辞中说,自2013年开始,杭州对口帮扶黔东南州,特别是2018年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以来,杭州市先后选派1293名干部和专技人才到黔东南州挂职帮扶,把先进的发展理念、科学技术、工作经验带到黔东南。杭州市累计支持财政帮扶资金21.12亿元,还通过东西部机制引入浙商、杭商企业187家,新增投资额106.86亿元,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3.4万人。此外,杭州社会各界向黔东南州捐赠帮扶资金(物资)累计达5.3亿元。
杭州市网信办副主任徐建华介绍了“助力黔行”大型网络公益活动中将落地黔东南的9个优秀网络公益项目,包括助医、助残、助农、助学等四方面:将为黔东南州100位低收入家庭的唇腭裂及头面部畸形患者提供无偿修复手术;为30位听障人士免费提供30台助听器;为黔东南州地区乡镇一级医疗机构医生免费提供常见病诊断与治疗指导在线课程;将在农副产品网上销售推广、乡村学校图书馆建设、农村困难家庭初高中女生助学、健康公益保险、乡村卫生室完善建设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强而有力的帮助。
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完成健康扶贫公益保险的投保和理赔申请;全国各地医疗志愿者可在线帮手术后的兔唇宝宝语言康复……阿里巴巴集团“脱贫特派员”牛少龙和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单励、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钟泓作为代表,介绍了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助力公益项目更便捷、更广泛、更智慧、更公开透明地开展。
8月20日下午,9个杭州优秀网络公益项目和黔东南州相关政府部门签订了框架协议。21日,这些慈善组织、互联网企业相关负责人还走访了黔东南州三穗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三穗县台烈镇寨头小学等地,实地了解情况,进行进一步沟通和落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