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报告会企业家发言摘编(三)
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专刊
(2022年第16期)
编者按:7月3日上午,全国工商联以“喜迎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在哈尔滨举办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报告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发展信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会上,6位青年企业家结合自己的创业创新经历作了精彩的报告,展示出当代青年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继承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良好形象。现将他们的发言稿分3期摘编,供大家学习交流。
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
哈尔滨鹏博普华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杨亚宁
我大学毕业后,凭着在黑土地养成的不怕吃苦、敢闯敢干的性格,到沿海发达地区打拼时间不长,就站稳了脚跟。忙碌之余,面对南北发展的差异,总想着也能为家乡建设出把力。随着国家东北振兴战略不断推进,这种愿望越来越迫切。我说服了温州籍的新婚妻子,带着全部家当和积蓄,开始了回东北创业之路。
信息爆炸的时代,移动终端日益普及。我感到未来一定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要创业就必须勇立时代潮头。那时,初创团队的八个人,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企业开办近10年,公司都没有盈利。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和健康警报,让我退缩甚至想要放弃。父亲一句坚定有力的话坚定了我永不言弃的信心:“成大事不可能一帆风顺,看准了就要挺住。”
我意识到技术研发团队已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就不惜一切代价吸纳尖端人才。目前,我们组建了一支由国内外顶尖名校人才构成的核心研发团队。由于我们提前布局,有人才支撑、专利保障、项目储备,我们研发的软件平台快速进入市场,为推动地方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我们迅速组成科研团队,专门从事数字疫情防控平台研发。团队仅用两天两夜时间就研发了疫情排查系统,免费向政府和社会开放使用。为了解防疫一线需求,我带领攻关课题组深入社区走访,还组建若干运行维护小组,进驻到各市、区、县的防控指挥大厅,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我们团队成员吃住在抗疫第一线,很多人在防控指挥部一呆就是40多个小时,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饿了就泡上一桶方便面。最终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辖区一体化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服务体系,为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排查、监测、管控、指挥及决策提供了完备的信息服务支撑。
我一直推崇一个理念:把小公司变成大公司,把大公司变成大家的公司。我们在公司成立员工生活保障部,专门帮助员工处理生活“杂事”,如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房屋装修等,有位员工得了脑溢血,在家养病五年,公司为他建立了治疗专项经费。这些举措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安安心心地为企业工作,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公司氛围,
得益于国家各项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鹏博已成为黑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在政务、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方面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我也希望能为同样怀揣梦想的青年人提供一些帮助,所以申办了双创基地、企业孵化器和青年就业见习基地,让创新创业者带着想法、项目走进来,就能享受到场地、法务、税收、招聘等各项服务,不少企业近年来从这里孵化成功。
怀揣产业报国心 践行科技创新梦
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应波
泰坦科技成立于2007年,是我在华东理工大学求学期间,与五位同学共同创立,专门为实验室提供配套服务的科技型企业。
我在华东理工大学读博期间,看到实验室小到试剂耗材,大到分析精密仪器,超过90%的高端产品都依赖进口,价格贵、周期长,服务差。国家的钱就这样被别人轻松的赚走,我心中甚是不甘,我经常反问: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做呢?
2006年,我们六人东拼西凑借来10万元,再加上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提供的20万元公益资助,开始了创业之路。
2009年初,我们为了第一笔贷款,跑了十几家银行,但因没有固定资产作抵押而无法放贷,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会两位老师拿出自家房产作抵押,帮我们从银行获得第一笔150万元的贷款。2010年,公司购买了一台400多斤重的工业用冰箱,为节约成本,我们6个人从没护栏的直陡梯,徒手将冰箱搬上二楼,这件事被投资人无意知晓,当即决定给我们首轮投资。
创业前五年,为了投入更多资金到新品研发,我们几个创始人省吃俭用,每人每月只拿1800元的工资,宿舍、实验室两点一线,加班加点、不分日夜,连续3年除夕夜都没回老家过年。我们深深地知道:只有以技术和产品为驱动的发展模式,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才能够让泰坦行稳致远。后续几轮融资,我们也都义无反顾投入研发和自主品牌建设、搭建国内“一站式科学服务平台”行业基础设施。近几年来,公司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更是超过了60%。
经过15年发展,泰坦科技从一家初创微小企业成长为行业的变革者。从最初只有1名正式员工增加到目前的1200余名,从一间租来的实验室发展到近500亩的研发制造基地,从年销售额3000元增长到去年的22亿元。目前,公司已成功开发5000多种独有高端试剂,创建了6个自主品牌,成功服务5万家客户,实现国内985和211工科高校全覆盖。公司自主品牌成功打破了国外巨头在高端试剂和科研耗材领域的垄断,迫使他们在国内持续降价,每年可为国内用户降低科研成本超20多亿元,初步改变了国内科学服务业受制于人的现状。
今年3月初,上海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这座超大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主动请战,第一时间将公司申请成为抗疫保供企业,带领全体党员骨干迅速投身一线抗疫行动。我们上百人坚持吃住在公司现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封闭式管理。先后为抗疫一线保障保供防护物资1000万件,医用消毒酒精近7万升,为110家抗疫用品制造企业供应原辅料和耗材超过230万件。公司还向街镇捐赠口罩、防护手套、防护服及其它消杀物资共计65万件,为相关高校院所提供防疫物资和环境消杀。我和上海青创联的小伙伴率先向全市青年企家发出抗疫倡议: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在上海市工商联组织带领下,全市民营企业先后组织11万多名志愿者对口社区保供和服务,组建700多支突击队,捐款捐物7亿多元。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