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常态化教育需求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北京市工商联按照《全国工商联关于深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的通知》要求,着力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将阶段性集中活动转为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
一、建立大调研工作机制。北京市工商联以深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每年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及时反映企业困难和诉求。去年换届后,市工商联着手开展“百千万”联系服务工作,成立由驻会领导任组长的8个工作组,对16区工商联、100余家商协会组织、1000余名市区工商联执委以上代表人士及10000余家中小微企业加强联系、指导和服务。工作组每年对所联系的区工商联调研指导不少于2次,对商协会走访不少于1次,对执委以上代表人士每半年至少联系一次,两年内实现区工商联、商协会、重点代表人士调研走访全覆盖。
二、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北京市工商联每年与市委统战部、市委党校共同举办民营企业负责人培训班、代表人士高级理论研修班等专题培训,分类分批开展教育引导。着力加强年轻一代教育培养,开展“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认同”专题调研,推进青年商会组织建设,组织年轻一代赴井冈山、延安开展培训,加强国情党情教育,引导他们继承发扬老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帮助他们在创业创新中健康成长。
三、建立守法诚信公示机制。北京市工商联发挥企业家主体作用,面向社会发布由首都民营企业家总结提炼的《诚信宣言》和《商会宣言》,提出“四有四没有”标准,即:有完善的劳动保障、有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严格的环境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措施、有良好的企业征信记录,没有违法行为、没有安全事故、没有消费者投诉、没有欠薪行为,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自觉守法诚信,主动接受监督。现已推出4批500家守法诚信承诺示范单位,基本实现市区两级工商联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全覆盖。力争在五年内推出1000家守法诚信承诺示范单位,逐步实现市区两级工商联执常委企业全覆盖。
四、建立综合服务长效机制。北京市工商联注重将教育引导融入为民营企业的具体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家树立发展信心。建立“理想信念报告会”+“创新创业思想分享会”+“金融服务推进会”的“三会”模式,搭建政企、银企和产业链对接“三平台”,连续7年开展首都民营经济金融服务周系列活动,邀请市发改委、科委、商务委、金融局等有关部门为首都民营企业家开展政策解读,协商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今年结合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9+N”政策体系发布,做好政策解读和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推进开展“首都民营企业百强”调研与发布工作,加快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和高端品牌,推动首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民营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互助服务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境外工商界及商会组织的友好联系,拓展经贸交流合作渠道。助力首都民营企业进军“十大高精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推动构建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
五、建立政企沟通长效机制。北京市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2015年12月设立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统战部长任副组长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定期研究会商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市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在今年制定下发《统一战线聚力首都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建立意见反馈和跟踪落实机制,及时向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反馈意见建议的采纳情况;对主要领导批示的意见建议,要协调有关方面会商细化落实方案,并在执行中加强协商和监督。市工商联聘请与民营经济发展和工商联工作联系紧密的相关委办局担任特邀顾问。今年聘请了48家特邀顾问单位,通过座谈会、专题会、政企直通车等形式,反映企业诉求,协商解决企业问题。成立市工商联经济、文化、国际联络、法治环境建设和新型政商关系5个专门委员会,邀请企业家代表、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担任专委会成员,建立专委会成员联席会议机制,开展民营企业家走进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等活动,打造左右联动、上下互通的政企沟通体系。
六、建立非公党建工作机制。北京市工商联把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定期召开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推进会,树立典型、交流经验、推进工作。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品牌,按照“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党建工作目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培育一批不同规模民营企业党组织典型;培育一批不同类型商协会党组织典型;打造一批党建驿站示范点;树立一批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培育一批基层党建工作者队伍。计划在五年内推选1000家规模影响大、党建基础好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示范单位。
(北京市工商联供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