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专题专栏汇总>经济服务部工作活动专题>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精准扶贫专场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万企帮万村”经验值得总结

发布时间:2018-08-30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为更好地考察“万企帮万村”行动取得的成效,受全国工商联委托,在全国六省进行调研,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参与行动帮扶的工商联部门、企业和村庄,总结分析“万企帮万村”行动的成果和好的做法好的经验。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实践及其成效

  实践层面。在“万企帮万村”行动的实践层面,全国各级工商联部门和参与行动的民营企业主要从“做事”和“信息”两个层面展开。

  在“做事”上,考察六省的“万企帮万村”行动,党和政府在其中扮演者统领和指挥的作用,而工商联部门则主要承担协调任务,最后在政府、工商部门和企业的协同参与下,共同作用于精准扶贫。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已纳入各级政府的脱贫攻坚计划中,构成政府精准扶贫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国工商联的倡议下,省、市、县三级工商联组织作为社会团体机构,通过宣传、表彰、奖励等多种方式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产业引领、吸纳就业、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在“信息”上,自“万企帮万村”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工商部门和参与行动的企业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台账系统,能够及时动态掌握数据。台账系统是精准扶贫和脱贫的核心数据库,这也是工商部门和民营企业对标政府要求采取的措施,最后能做到“扶贫在行动,脱贫有数据”。

  成效层面。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受企业帮扶的村庄和贫困户在增加收入、缓解贫困,促进农户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以及壮大农村产业和集体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行动的开展对企业自身发展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有效缓解了贫困,助力精准扶贫。提高贫困户收入是精准扶贫的核心任务,也是衡量扶贫成效的关键指标。企业采用多元化的“帮村”“包村”形式,并通过设置生产基地和扶贫车间,采取贫困户投工投劳、土地租赁、返租倒包、共享经济等多种方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扩宽了贫困户收入来源,提高了贫困户收入水平。

  提升了农户的组织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脱贫一批,稳定一批,这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行动开展以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有效地帮助了小农户对接市场,引导农民尤其是青年贫困群体树立市场意识,把握市场脉搏,从而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产品市场有机衔接。

  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促进了企业发展。集体经济是村庄这一最小社会治理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民营企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助力贫困村获得可持续的脱贫路径同时,可得到政府提供金融贷款、产业资金等方面扶持且赢得有效发展。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经验与建议

  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有着政府等其他参与精准扶贫主体难以实现的优势,在资金灵活、产业扶贫、市场机制和针对性强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这一宝贵经验总结为“四个坚持一个注重”。

  第一,坚持政府撬动社会资源,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思路。政府始终是扶贫的主导力量,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政府通过撬动社会资源来助力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民营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借助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助力产业扶贫,从而形成了政府主导、工商联动员、企业参与的格局。

  第二,坚持创新扶贫方式。从动员机制上来看,主要是政府动员、乡谊联络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从而全方位调动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从扶贫措施来看,既有整村推进的产业扶贫,也有企业捐助的兜底扶贫,既有针对贫困群体的专门性扶贫,也有针对贫困村庄全体的普惠性扶贫。

  第三,坚持多元主体实现共建、共享、共赢。政府与企业协同推进扶贫行动可在责任分担、资源转化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实现优劣互补,从而形成政、企共治的大扶贫格局,有效规避政府主导型扶贫的执行困境和程序参与困境。

  第四,坚持扶贫效果可持续。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扶贫行动中,无论是就业带动还是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都能够有效激发广大贫困户的积极性,实现收入增加,这也符合党中央提出的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策略,要增收,也要“提气”。

  第五,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很多贫困地区正在蓬勃开展,这为不能外出务工的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而贫困户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能提升技能,拓宽增收渠道。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