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是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贵州举办民营经济人士共庆党的百年华诞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理想信念是方向、是灯塔、是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理念信念是排除万难地去做对社会有益事业的决心。”
“理念信念是靠勤奋双手就能过上好日子的信心。”
6月18日上午,贵州大学北校区管理学院三楼报告厅内,气氛热烈。贵州省民营经济人士共庆党的百年华诞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报告会正在举行中,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旅游公司董事长陶正学、贵州天赐贵宝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福泉、贵州省华联玛客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新发、黔东南州岑巩县思府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坤、贵州瓮安鑫产园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红缨、贵州一树大家康健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王文军等6位企业家代表,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畅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报告会是贵州省工商联组织的“贵州省民营经济人士共庆党的百年华诞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培训班”系列活动之一,其目的是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工商联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让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具体化、载体化。
“这次活动是省工商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贵州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激励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全省‘四化’建设,助推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贵州省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韦庆银在总结讲话时指出,加强新形势下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是为民营经济人士立志铸魂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正确认识理想信念教育取得的成效,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再上新台阶。
“贵州娘娘山示范园区建设的8年中,我个人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先后投入共计6.7亿元,如此‘倾家荡产’的垫支、借支,一心只为尽快带动群众发展致富。”说起过往,陶正学心潮澎湃,“在投入最大、效果最少的2年中,曾经连续3个月开不出工资,但是村民老幼和贫困户从没有谁开口讨要,反而纷纷焦急地问我:你为了大家能过上好日子,腰包掏空了,投入的钱收不回来怎么办?我的回答是:我是娘娘山脚下走出来的,是这方山水养育了我,如果我真的一无所有了,一日三餐,走到谁家能让我吃一口就够了。”一句朴实的话,让人感动。
“天赐贵宝从一开始就与党的号召、政府的期待、百姓的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闫福泉则认为,自己的企业流着两种血液,一种是红色,作为党和政府培育多年的党员、企业家,坚持党的领导、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任务,是责任,也是使命;一种是绿色,在红色基因的引导下,依托贵州的资源,坚守贵州标准、弘扬贵州味道,要做消费者放心的绿色产品、安全产品、健康产品,红色基因是因,绿色产品是果。他的最大感悟是:信念是根本,制度是保障,措施是保证。
“每当回忆起这些点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活得还有点价值。”已在贵州扎根18年的唐新发,说起过往很是谦虚。“到贫困学校捐赠文具时,听到小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呼喊声,那一刻我好开心;当给环卫工人捐赠春晖爱心小屋时,听到环卫工人讲‘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日晒雨淋了’,那一刻发现20万花的好值;当周边的农户因为农产品滞销找到我,我说我帮你们把农产品全部给收购了,看到他们松了一口气,我的心情比他们还开心;疫情期间,和团队一起努力给这个城市提供了700万只口罩的时候,内心很骄傲。”
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研究生猪倌”郑培坤话语间则尽显朴实。为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他在岑巩县塔山村新建年出栏1.5万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年产值7500余万元,覆盖贫困户500余户,累计兑现分红1000余万元,壮大了9个村集体经济,2000多贫困人口从中受益。“我将在学思践悟中拼搏实干,像革命先辈那样,把理想信念记在心上,责任扛在肩上,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推进乡村振兴不断贡献力量。”郑培坤说。
黄红缨说,当她来到一类深度贫困村所在地建中镇,看到老百姓出行靠走,运输靠骡子、马匹时。“我胸中燃起一团烈火,要传承先辈遗志,在这里扎根下来,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创建了黔西南州首个民营药品连锁企业的王文军,用二十余年坚守着大健康产业。多年来,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司和黔西南州职院签订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每年都给职院药学相关专业学生提供90-250个实习岗位,实习结束后,90%的实习生愿意留在公司。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