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关于加快实施养殖业减抗、替抗、无抗战略的提案
近年来,有关严格控制抗生素在养殖业使用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抗生素在畜禽、水产养殖上,对疾病防治和促生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剂量的加大和滥用,不但增强了细菌的耐药性,而且还蓄积在动物体内,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和水源土壤的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去年生产的21万吨抗生素中有18万吨用于国内消费,其中用于畜牧及饲料行业的抗生素就高达9.7万吨,约占54%。另据联合国世卫组织发布一项新的调查报告说明,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机制协调小组公布的结果显示:如果不采取限用抗生素行动的话,到2050年耐药性疾病每年将导致一千万人的死亡。
针对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 2018年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18—2021年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养殖端减抗的时间表。2019年农业农村部又颁布194号公告,规定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将在2020年全部退出,开启了饲料禁抗的新里程。2018年12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制定《无抗产品认证规范》标准,以此推动无抗产品认证制度的建立,确保食品安全落到实处。养殖业减抗、替抗,产品无抗已是大势所趋。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围绕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加快实施养殖业减抗、禁抗、产品无抗的行动计划。进行减抗、替抗、无抗养殖体系顶层设计,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由主管部门牵头组成专家组进行调研,掌握分析第一手资料。对现有一定条件和基础的地方和企业,给予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费减免以及技术支持。以省为单位建立水产、畜禽无抗养殖示范基地,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制定标准,组织推广,通过落实示范基地的方式,带动养殖业及食品加工业向无抗产品生产的标准迈进。
二、支持建立完善的检测认证制度,通过国家最高管理机构以法规的形式加强市场监管。将鼓励支持无抗产业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产品溯源体系,完善检测标准,提高检测技术,建立全产业链无抗生产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支持相关行业商协会发挥作用,赋予相应职能,加强行业自律,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充分发挥全国农业信贷和担保体系的作用。由主管部门牵头建立无抗体系养殖企业白名单,进行精准扶持。积极支持企业以合适的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以弥补养殖业因产程长、垫付款高的行业缺陷。允许以生产订单、农业保单等进行合理融资。强化国家顶层指导和设计,拓宽涉农保险覆盖面,提高赔付额度。尤其是在特殊时期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保险、价格保险、期货市场的作用。鼓励商超建立无抗产品专区,引导高品质产品的消费,提升全民健康指数和生活质量,助力健康中国。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