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出台《发展夜间经济实施方案》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白银市发展夜间经济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6月18日
白银市发展夜间经济实施方案
为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进一步丰富市民夜间生活、发展夜间经济,推动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丰富夜生活、发展夜经济、打造"魅力白银"主题,以培养市民夜间消费习惯、增建夜间消费设施、完善夜间服务功能为重点,在"食、游、住、娱、体、演、馆"七个方面下功夫,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夜经济"服务,着力打造特色独具、健康时尚、业态多元的夜间消费模式,逐步增强城市的夜间活力,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全市旅游品牌形象。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通过市场运作和政策拉动,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将"夜经济"打造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既紧密结合当前需要,尽快形成发展"夜经济"的良好氛围,又注重长远发展,建立"夜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围绕满足消费者餐饮、购物、娱乐、教育、体育等夜间消费需求,实施环境提升和亮化改造,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建设5处以上"商旅、商文、商娱、商体"相融合,布局合理、经营规范、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交通便捷、清洁卫生、特色鲜明的夜间消费集聚区,构建夜间经济"点、线、面"立体消费体系,促进夜间消费经济的功能和品质提升,推动城市品质建设,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
二、工作重点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和城市管理规定,遵循"多方论证、突出重点、保证质量、打造精品"的原则,高起点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富有白银特色的夜间消费集聚区。
(一)推动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
1.会宁县围绕西雁商业步行街、汉唐二十四节气休闲文化商业街、桃花山红军长征胜利景园,坚持"建设旅游文化城市"为引领,变红色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靖远县以颐园古城、恒丰商业街、钟鼓楼美食城一条街为依托,打造休闲、购物、住宿、美食、娱乐于一体的夜间消费聚集区。
3.景泰县围绕人民广场餐饮夜市、三和广场、宏泰步行街,依托黄河石林大景区,搭建夜间文体演艺和体育赛事平台,定期举办美食节、农特产品展等活动,打造集美食、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旅游区。
4.白银区以银凤湖、华联商业街、苹果街、九州美食街、纺织路美食一条街等为主线,以文化教育、健身、美食、特色休闲为发展重点,举办各类文化演艺活动,打造集特色餐饮、特色商品、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夜间商业街区。
5.平川区依托尚文坊一条街、人民广场、平川公园,积极外引内联,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体验经济",探索以"陶瓷+旅游"为特色的夜间经济消费街区。
(二)开展夜间消费体验活动
致力于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打造一批常态化、亲民化、特色化、品牌化夜间消费体验活动,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消费广度外延、消费层次提升。
1.夜品白银。举办特色美食节、小吃节、啤酒节、餐饮嘉年华等系列活动,鼓励餐饮企业延长营业时间,打造一批"深夜食堂",扩大餐饮市场夜间消费规模。在特色餐饮街区、商业综合体、宾馆饭店开展特色名品推送、厨师技艺表演、地方餐饮文化展示等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扩大白银特色美食影响力,进一步营造夜间餐饮休闲氛围,培育夜间消费新模式。(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2.夜购白银。推动国芳百盛、义乌商贸城、观澜商业街等重点商超适时延长营业时间,开设24小时便利店,开展夜间专属折扣、夜间加倍积分等夜间推广、打折让利促销活动,推行深夜购物、体验式购物、嘉年华等各种形式的夜间时尚消费体验活动,促进夜间购物消费。加快推动购物自助结算、人脸识别等先进支付模式应用,提升顾客购物便利性和店堂效率。(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3.夜娱白银。鼓励引进培育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夜间文化艺术项目,探索创新戏剧社、票友会等传统文化活动的夜间形式,发展多元化夜间文体娱乐生活。适当延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城市书房等文化场所开放时间,鼓励开发文博论坛、文艺演出、健身康养、体育赛事等夜间体验项目,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场馆功能,在市图书馆增加咖啡书吧、迷你影院、儿童艺术乐园等休闲娱乐设施,打造集社交、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建成开放白银24小时城市书房,通过智能借阅、"博看AI光影阅读"等方式,不断丰富群众阅读体验。鼓励各类文体中心、文化场馆和酒吧等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引进夜间驻场乐队、歌手等,组织规模和层次不同的各种音乐晚会、演唱会,利用网红和粉丝效应吸引年轻人夜间消费。(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
4.夜赛白银。积极引进各类体育赛事,利用白银独特地理优势和场地资源,举办夜间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夜跑、轮滑、广场舞等各类大众体育赛事活动,推动休闲运动公园、社区运动中心、健身房、体育场馆等体育场所适时延长开放时间,推广夜间全民健身体育运动,促进夜间体育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牵头单位:市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
三、责任分工
各县区政府负责协调推进本区域夜间经济建设工作,加强夜间消费街区、夜市的规划培育与监督管理工作。市公安局负责街区交通、综合治安日常管理。市住建局负责做好夜间消费集中区域市政夜景亮化工作,加强夜市街区环境卫生的日常维护和监督管理,协调休闲运动公园延时开放,按照职责对夜市街区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做好夜市街区商铺店招门头的合规指导等管理工作。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结合各类夜市区域实际及经营需求,制订公交运力保障方案,方便市民夜间出行。市商务局负责全市特色商业街区业态规划引导及商贸流通企业夜间消费培育工作。市文广旅局负责夜间文化娱乐活动的组织开展,协调图书馆、文化场所延时开放。市应急管理局负责指导有关部门应对夜间经济安全生产类突发事件,依法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夜间消费集聚区、特色街区、夜间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和市场秩序管理工作,根据工作职责做好消费维权。市体育局负责组织开展夜间体育活动,推动体育场所延时开放。
四、配套措施
(一)实施亮化美化。根据夜间经济发展实际需要,优化夜景美化亮化方案,利用现有建筑外立面、喷泉、休闲广场等设施,增设照明设施,营造灯光效果。规范合理增设亮化设施、设置霓虹灯广告,营造浓厚夜间经济氛围。完善动线设计,增加洗手间、休闲座椅、指示牌等便民设施,全面提升夜间消费体验。(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
(二)健全运行机制。在符合安全环保、卫生健康要求和不扰民、不影响交通前提下,按照城市管理及市场监管等规定,放宽部分区域夜间经营场所商户临街外摆限制,允许沿街商户利用街面开展形象展示推广活动。指导夜市运营管理主体建立夜市管理制度,统一登记、设施、区域、标识、时段、卫生等夜市运营相关方面管理标准,配套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市政、环卫设施,健全食品安全、治安、消防等配套功能,实现夜间经济繁荣与城市规范管理协调运行。(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三)优化交通管理。结合实际需求,在规划打造的夜间经济商圈、重点商圈等区域周边,做好公共交通运输基础保障,增加道路限时停放车位;引导出租车企业加强重点区域的夜间车辆调配。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设置,适时延长主要公交线路末班车营运时间,结合夜间赛事、演出等大型活动开通临时公交专线,方便夜间出行。(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发展夜间经济工作协调机制,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加强督导调度,形成各负其责、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县区政府要制定具体落实计划,提出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创新管理模式。借鉴其他地区经验,设立市、县两级夜间经济"掌灯人",负责统筹协调本级夜间经济发展,全面推进本区域夜间经济发展工作。鼓励企业自发组建夜间休闲产业协会联盟,充分发挥民间社团作用,坚持自我管理和行政管理相结合,提高夜间经济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加强扶持引导。对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定期调度工作进展,组织开展阶段性督导观摩学习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竞争氛围,加快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步伐。对建设标准高、速度快、质量好的街区,积极争取国家及省上相关支持政策,给予重点扶持。
(四)注重宣传推介。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及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夜间经济系列宣传推广,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夜间消费资讯服务,为加快夜间经济繁荣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商家通过抖音、快手、直播短视频等自媒体形式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推介企业品牌,吸引外来游客消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