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地方工作>浙江>工商联工作

浙江:海宁构建创新融合反哺三位一体抱团发展新模式 “海商红色联盟”点燃共同富裕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1-08-26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浙江省海宁市工商联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时代新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对商会组织的领航作用,着力深化“海商红色联盟”建设,依托“8+8+14”(即8家商会党组织、8家直属商会、14家基层商会组织)平台优势,构建“创新、融合、反哺”三位一体的海商抱团发展新模式,点燃共同富裕新引擎。

  坚持党建引领 成立共富“红色联盟”

  近年来,海宁市工商联始终坚持“抓党建、夯基础、促团结、助发展”的商会党建工作思路,取得显著成绩。为了更好发挥党建对商会组织的领航作用,以创新发展理念,创新组织机制,创新活动载体,破解工作难题,助推商会组织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020年5月,海宁市工商联党组依托机关党支部、8家商会党组织和8家直属商会,覆盖在册党员113人,组织成立“海商红色联盟”。

  “海商红色联盟”成立后,在不改变商会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前提下,由海宁市工商联党组牵头,搭建党建工作平台,增强商会党组织工作活力,推进商会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进程。对于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商会,联盟将其吸纳进来,通过工商联机关党支部选派、联盟成员单位互派党建联络员等方式,扩大党的工作全方位覆盖。

  为了发挥党建优势资源集聚共享效益,联盟实施优势资源联享制度,探索建立“组织联建强堡垒、队伍联帮强覆盖、资源联享强保障、活动联谊强活力、服务联手强发展”的“五联五强”工作机制,有选择性地开展党建活动,推动形成互帮互学、共创共赢的共同富裕党建工作新格局。

  坚持创业创新 聚合共富“硬核力量”

  引导海商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立身之本,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是“海商红色联盟”聚合共富“硬核力量”的重要取向。

  海宁市马桥商会党组织为了推动会员企业创业创新,定期牵头举办行业形势分析会,大力引进国内外创新资源,推动马桥主导产业“经编”向“纺织新材料”和“时尚产业”转型,探索推出“红企指数”和“红企智慧通”,实现数字赋能发展。

  创业创新有力推进了海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海宁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02.9亿元,同比增长20.5%,规上皮革、经编和家纺行业生产持续复苏,厨电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坚持城乡融合 谱写共富“和美篇章”

  “海商红色联盟”在参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城乡发展差异,充分发挥民营企业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优势,以“优势相加”促“发展相融”,高质量推进一批“造血式”项目,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海宁市盐官商会党组织与区域内19个村、社区结对建立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红色联盟”,3年来推进融合发展项目150余个,涉及资金550余万元。浙江新跃电器有限公司党支部与新星村党总支共同打造的微治理实践服务基地,年内助力村级民生事业发展超30万元。

  “作为驱动商会组织的‘红色引擎’,加强商会党建确保党的各项工作在商会组织有效落实,是商会组织在新形势下实现大发展的长远之计、固本之举,更是商会组织谱写共同富裕和美篇章的强劲动能。”海宁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顾亚兴说。

  坚持反哺社会 彰显共富“桑梓情怀”

  “海商红色联盟”把基层商会支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广泛开展以扶贫济困、安置就业、促进消费扶贫为主要内容的回报社会“感恩行动”,作为“扩面提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引导商会组织和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巩固精准扶贫行动成果。

  今年7月,“海商红色联盟”的10家企业主动为海宁市新创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筹款100万元;海宁市马桥商会支部成立帮困扶助基金,为7户边缘户提供39000元帮困救助金;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商会综合党委实施“携手聚合力、共富看海昌”公益慈善项目,整合慈善募捐渠道、引导企业捐资,建立“共富资金池”,开展四季主题的特色帮扶机制。比如,春季惠农、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

  2020年至今,“海商红色联盟”企业踊跃参与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行动,推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向结对帮扶的四川黑水县捐资捐物300余万元,新结对村50个,实现“千企结千村”结对村村级集体收入超10万元的目标。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