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色农副产品为什么在内地市场质优价不优?农民辛辛苦苦一年许多情况下为什么丰产不丰收?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新疆的瓜果顶呱呱。曾几何时,
新疆凭借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土质含量独特等优势,让这里的农副产品享誉全国。新疆的牛羊肉鲜嫩可口、长绒棉无人能比。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番茄酱以其番茄红素高和质优价廉走向世界。库尔勒香梨、若羌红枣、阿克苏苹果、温宿核桃、伽师瓜、阿图什无花果、皮山石榴、和田大枣、于田玫瑰无不让人唇齿留香、记忆深刻。新疆是个好地方,在无数人对数不胜数难以忘却的瓜果留恋中得到一次又一次印证。
然而,随着市场化推进,打着新疆优质农副产品的旗号,
无序无信追逐金钱的行为蔓延开来。乱施化肥、乱打农药、掺杂使假、擅自毁约、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盲目扩产、种管脱节、产销脱节、压级压价、认证滞后、溯源滞后等等行为,造成新疆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特色农副产品品质下降、种植面积随意扩大、产量大幅增加、优劣无序优质不能优价;瓜果不甜口感变差、核桃个头大大小小核桃仁不饱满;价格一降再降,一公斤和田大枣从卖150元一直降到4、5元,最后卖的价钱还不够付人工采摘费用,只能丢在地里挂在树上。在河北的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上号称一年批发和田大枣110万公斤,其实目前和田全地区一年红枣产量也不过20多万公斤。
新疆进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一个关键时期。农民增
收、经济良性发展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在坚持市场调节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要发挥政府、商会、企业的主动性,对新疆特色农副产品市场化品牌化路径进行超前布局和科学化设计,在推进中完善、在完善中推进。让新疆特色农副产品在市场化进程中优种优产、优质优价、优品优先、良性循环。市场化的产业运作大致推进流程如下:成立产业联盟,大企业以单独身份参加、中小企业成立商会抱团参加、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组建产业联盟理事会(理事由大企业负责人、商会会长、政府官员组成,政府官员人数不超过30%);统一品牌、统一品种、统一生产和管理标准、统一价格、统一销售;成立两个经济实体,一是品种科研公司(对品种进行提纯、改良、研发),二是销售储运公司(对产业联盟提供产品销售储运服务,公司收支平衡不盈利);理事会每年定期对外公布一次新一年种植面积、产量、价格;政府成立专项基金扶持产业联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