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地方工作>新疆>工商联工作

上半年我区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

发布时间:2016-11-17 信息来源:新疆自治区工商联 字号:【
 

上半年我区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

发展整体态势持续向好

 

    今年以来,根据自治区党委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们对全区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开展了大调研活动,并实地考察了发展比较集中的乌昌地区、阿克苏、巴州、克州等地。调研发现,面对当前依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艰巨繁重的维稳工作任务和持续较大的下行发展压力,我区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整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主要发展指标呈现出“三升一降”的阶段性特点,同时投资信心不足、投资方向不明、发展活力不强的隐忧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一、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整体态势持续向好

今年以来,在中央和自治区各项政策措施的强力推动下,我区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日趋宽松,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主要发展指标呈现出“三升一降”的特点。

1. 从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情况看,非公经济继续成为自治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统计数据显示,前5月非公工业经济完成增加值304.01亿元,增长13.7%,增速比公有制经济高11.7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4个百分点。

2. 从企业盈利情况看,小微企业盈利水平明显好于大中型企业。统计数据显示,前5月工业小微企业实现利润32.85亿元,增长39.9%,与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12.12亿元,下降80.2%,形成鲜明反差。

3. 从市场主体数量和就业容量情况看,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突破100万户,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区的七成左右,吸纳新增就业人数占比超九成。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104.4万户,吸纳就业432.86万人,占全区的67.5%;吸纳新增就业67.26万人,占全区的99.2%

4. 从民间投资情况看,统计数据显示,受市场需求疲弱与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前5月我区民间投资825.97亿元,下降11.7%;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38.9%,比上年同期下降8个百分点。

二、现阶段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隐忧

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既是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又是发展短板。经过多年发展,整体上“散小弱”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和南北疆地区的发展失衡问题没有根本扭转,一些长期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融资、用工、创业创新等难题没有根本解决。当前,发展信心不足、发展方向不明、发展活力不强的隐忧需要引起重视。

1. 投资信心不足。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初步完善了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中央和自治区主要领导也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发展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性。由于政策本身可操作性差、获取成本高,相关配套措施未跟进,政策督查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企业政策获得感不强,一些企业形容自己的处境像蜜蜂爬进玻璃瓶里“前景美好,处境困难”。如《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非公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新党发〔201515号)至今普遍反映没有完全有效落实。“营改增”政策执行后,物流等行业面临无法完整取得进项发票进行抵扣问题,企业税负明显增加,造成企业经营困难。与此同时,面对市场需求疲软、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盈利水平普遍不高的状况,企业投资和发展信心受打击,不敢盲目投资。再加上一些基层政府失信,“JQK”忽悠式招商(地方政府先用各种优惠政策的承诺把企业“勾”进来,“圈”块地给企业,等投资项目上马以后再“尅”企业)客观上也抑制了企业投资发展信心。

2. 投资方向不明。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转型升级关键期,受经济下行压力和错综复杂发展形势的影响,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深受考验,投资和发展风险也急剧增加,转型升级难度加大,再加上一些基层政府服务引导工作未及时跟进,导致企业发展方向不明晰。从调研企业反馈的情况看,面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经济下行压力,企业对政府部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要求更高。由于一些部门和人员客观存在“不作为、不敢为,不会为、乱作为”的问题,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行政审批时间长,市场准入难,政府部门拖欠企业债务久拖不决等,增加企业发展负担。自治区大力推动的PPP项目由于有关立法缺位,项目投入大,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回报周期长,政策上会不会厚此薄彼,资金上会不会有贷款优惠,发展前景好不好,政府是否诚实守信、是否依法办事,让企业家心里没谱,所推出的项目清单对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吸引力不强,而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并没有完全向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开放。另外,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进展缓慢、准入门槛高、隐性障碍多,企业难以把握投资方向。

3. 发展活力不强。当前企业普遍反映,生产经营管理难度大、成本高、负担重,创业创新能力和意愿不强。一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受现行金融体制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周期延长,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调研企业反映,目前非公企业贷款利率一般都在30%的基础上上浮,而国有企业、中央企业一般都在20%以下。贷款一般都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办理抵押手续需到土地管理、房地产登记部门登记、评估,需缴纳登记费、评估费、公证费等十余种费用,且贷一次款就需评估一次,担保要求提高,增大企业贷款成本。二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刚性成本明显上升。在原材料、用工、用地、用电、用水、用气、运输、房租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绕不过去的刚性成本近年来上升快速,致使企业短期内难以适应,被迫疲于应对。三是受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力降低,与当前的慈善公益事业和光彩扶贫攻坚的社会期望形成一定反差。四是中央和自治区简政放权的成果在基层落实未达预期。一些基层和有关部门只认上级红头文件和领导安排,对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置若罔闻或者被动作为、死板硬套。被调研企业普遍反映,面对当前形势,企业不堪重负,急切需要卸下重负、轻装前行。

三、推动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发展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面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新挑战,我们建议切实将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作为重要着力点,将政策聚焦到激活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上来,进而推动全区整体经济持续回升。

1. 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导督查。对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有关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近两年自治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采取的新举措开展第三方评估和集中督查工作,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细落实。如对新党发〔201515号文件、“民间投资新36条”等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对新政策调整和执行要加大服务引导力度。如“营改增”要设立充足的缓冲期,减轻企业不适感。

2. 切实减轻企业发展负担。一是多措并举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打造政银商企合作平台,丰富现有银行信贷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民间金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落实各项涉企优惠税费政策的同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3. 在投资驱动型经济格局未根本改变之前,“反弹琵琶”,将供给侧改革和投资拉动、政府创造需求相结合。具体建议是:继续加大短平快项目实施力度。加大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力度,以改革换取投资空间。挖掘政府融资平台的空间,PPPBOTBT等模式齐头并进。加快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三大通道”“十大基地”建设规划落地,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引导农民投资。政府采购要在同等条件下,加大疆内企业和产品的采购比例。拓展周边国家市场,扩大优势传统产业(钢材、水泥等)的刚性需求。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