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地方工作>新疆>工商联工作

新疆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6-09-19 字号:【

新疆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陈风玫

近年来,特别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两大新的历史任务。自治区工商联紧紧围绕区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积极落实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会《关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2011—2020年)》的措施,坚持把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扶贫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重点,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项目投资、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技能培训、安置就业、吸纳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参与到扶贫和社会服务工作中来推进民生建设,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目前,全区已实施光彩扶贫项目462个,到位资金167.18亿元,培训人员11.72万人次,安置就业7.16万人,捐款捐物和公益慈善事业折合人民币5.813亿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光彩行”为载体,塑造和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形象

发挥工商联自身联系广泛的优势,先后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了“光彩事业伊吾行”、“光彩事业托克逊行”和“光彩事业察布查尔行”活动,组织、动员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大力弘扬光彩精神,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致富思源、回馈社会,凝心聚力、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事业,得到了会员企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光彩事业行”活动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农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2012年,按照自治区“拓展集中连片开发和扶贫示范小康村建设试点”的总体安排,我们适时开展了“光彩事业察布察尔行”活动。察布查尔县是新疆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由于该县自然环境较差,农牧民生产生活和发展致富的基础薄弱,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自治区工商联抽调专人赴察布查尔县调研摸底,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了“突出重点,整村推进”扶贫架构方案。自治区党委常委肖开提·依明亲自协调财政、水利、交通、发改委、民政、扶贫办等8个部门共同对扎格斯台乡阿克亚尔村开展集中帮扶,为该村修建水库、硬化道路、补贴贫困家庭富民安居房改造。为使当地农牧民得到生产资金长期周转,自治区工商联将80多位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捐赠的669万元善款做了科学地规划,在县财政局开设专户,成立基金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阿克亚尔村农牧民生产发展互助基金”、“阿克亚尔村贫困家庭救助基金”和“阿克亚尔村的学生创业基金”,从根本上解决了农牧业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通过有效的组织、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参与扶贫和社会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以典型为引领,注重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示范带动作用

认真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争取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2010年,自治区工商联在哈密地区组织召开了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近百位企业家和工商联代表参加了会议。在考察过程中,巴里坤县民营企业家、山南村村长陈培社带领村民依靠建筑施工、种植葡萄、大枣、养殖牛羊等多种生产经营发家致富,改变了全村贫穷落后面貌,变落后为先进村的典型案例,使参会的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颇受触动和启发,一致评价这种形式影响大,效果好,起到了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011年,在自治区工商联九届六次执委会上,首次对全区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光彩事业的30位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表彰,并在自治区各大新闻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几年来,在自治区工商联主办的《新疆民营经济动态》上,优先刊登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无私奉献社会等方面信息,宣扬新风尚,传播正能量。推荐6名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加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会“光彩事业国土绿化奖”评选,3家企业参加了中国光彩会、中国环境报社等单位举办的第二届旭水环保奖评选活动,6家企业获奖。自治区光彩办2次荣获组织奖。三年来,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注重发展企业的同时,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形成了学习榜样、争当先进、自觉参与扶贫和社会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参与到扶贫帮困和社会服务活动中来,以不同的方式奉献爱心,回馈社会。

三、以定点包村为突破口,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广泛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结合自治区第四轮包村定点扶贫工作的调整,会党组和会领导高度重视,把定点扶贫工作列入工商联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会党组专题研究定点帮扶工作,成立了自治区工商联重点扶贫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24位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共同为贫困村脱贫致富出力献策。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巨艾提·伊明专程到扶贫点听汇报,协调解决具体问题。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自治区工商联党组书记万水亲自挂帅,从机关抽调4名机关干部赴扶贫点驻村进点,帮助哈密地区伊吾县吐葫芦乡泉脑村开展项目扶贫和稳定工作。根据定点帮扶村的实际情况,计划实施修建饮用水塔、救助8名贫困学生、帮扶残疾人申请补助、给28户失去劳动能力贫困户购置繁育种羊等四个扶持脱贫项目,在资金帮助和培训服务上给予支持,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2012年,投入扶贫资金13.6万元用于扶贫帮困工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泉脑村新建20座日光温室大棚;拱棚27座;新建文化室1座;对61户安装了土暖气;完成52户庭院经济和庭院绿化工作,绿化面积达到40亩;完成该村亮化工程,安装路灯54盏;建成建筑面积90平方米警务室1座等。现在,泉脑村正在发生着可喜的新变化,农牧民的致富热情不断增加,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四、以“民营企业招聘周”为契机,为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就业再就业搭建平台

近年来,自治区工商联高度重视民生就业工作,与人力资源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总工会等单位密切配合,分工协作,认真组织实施“民营企业招聘周”和高校与企业的双向招聘活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招聘工作有序进行。为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为广大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搭建一个双向选择交流洽谈的良好平台。今年校园供需见面招聘会主要以小型化、专业化、多样化为主。从招聘会启动以来,共举办各类招聘会(含专场招聘会)共1053场,参会单位6968家,提供各类就业岗位共计146951个,17824毕业生有初步签约意向,毕业生签约人数共计10603人。实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以来,全区近3000家会员企业提供了10余万个就业岗位。通过开展这些扎实有效的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组织引导工作,在解决社会就业难问题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为非公有制企业破解“用工难题”助了一臂之力。

五、以扶贫开发为重点,积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贫困地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工商联与自治区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一道积极推进贫困地区项目开发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突出重点,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从事农业开荒种田、林果种植、畜牧养殖等一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农产品商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联动机制,实行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经营,实现利益共享和合作共赢;二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参与农村乡镇工业和面向农村与农村经济相关的各类工业。将部分配套加工业向农村延伸,因地制宜开展帮村脱贫活动;三是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农村商品市场建设。采取自营或联营方式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商品流通市场。发展订单农业,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四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广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能人和返乡大学生创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组建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连股、连利、连心”,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五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积极参与农村道路、改水、清洁能源、新农村等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农村科教文卫、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建设;参与农村赈灾、助学、扶贫、援助“老、弱、病、残、孤”等公益慈善事业。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