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广汉民企创业激情势如破竹
不仅是这一家企业,走进德阳广汉经开区,这里的民营企业都如加注了“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据从广汉工商联了解,截至2012年底,广汉有民营企业5009家,规模以上企业271家。
广汉精神激发创业“原动力”
作为全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之一,广汉人的“遗传基因”加载了广汉精神,为广汉民企提供了着强大的“原动力”。
从德阳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德阳汽车商会会长、四川西林凤腾通航公司董事长林孝波那里就能充分感受到他的卓越胆识和澎湃“动能”。发展通用航空是民航“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西林凤腾通航将借此良机,高平台、高起点做大做强通用航空业务。林孝波如是说,其语速快,气势足。作为西部地区捷足先登的通用航空企业,西林凤腾以机队最新、规模最大等“六个第一”成为业界翘楚。西林凤腾力争在2-5年内引进30-50架飞机开展经营,着力创造通用航空崭新的营运模式,打造国际级通用航空品牌。谈起远景,林孝波胆气撼人。
作为“中国购买私人飞机最多的人”——四川星耀通航“掌门人”,广汉市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邓斌也是展翅“飞人”。 他于去年12月,在紧靠广汉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旁,投资新建星耀运营公司占地150余亩的基地破土动工,一期投资5亿元,按照“世界一流、中国第一、满足使用、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占地规模为目前“全国之最”。
在广汉,乃至德阳和四川,德阳工商联副主席、四川金广集团董事长陈陆文都被称为传奇式人物。20多年来,金广集团不但在本地高速发展,还“走出去”在四川乐山沙湾投资建成西南不锈钢公司,规模之大、产量产值之高,2011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列103位;同年7月,在省市工商联帮助协调下,回馈故乡,在广汉启动的“金广不锈钢产业园·川商产业园”,计划投资60多亿元。园区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
广汉精神点燃了民营企业家在广汉发展的热情,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建链、补链、延链,目前,广汉已形成了机械制造、医药食品、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
油气装备制造——2012年实现产值236亿元;高端装备产业链企业213家,聚集度达40.5%,而今已呈现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科研机构为支撑、配套关联企业为“队员”的集群业态。
生物医药——实现产值86亿元,医药企业32户,产业聚集度达18.7%,以“四川蜀中制药”为龙头,建成全国最大的天然普药生产基地,“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也初具雏形。
新材料——3个项目被省政府列入四川首批战略型新兴产业项目承建目录,黄铭锂电“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成为《四川省战略型新兴产品“十二五”培育发展规划》所列20个重大关键产品之一、三星铝业等22个企业29个产品进入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19个项目成功对接《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十大工程》。
“三大主导产业”是广汉经济的‘主角’,起着举旗担纲作用。同业相聚,对完善产业内部结构,打造广汉区域经济品牌意义非凡。
以三大产业为主导的广汉经开区系“中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级“中国·广汉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并获四川省首批28个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广汉石油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四川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荣登“四川省第二批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名榜。
科技创新为“舰队”装上加速器
2012年3月,国内外近百位电池制造与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在广汉参加“国际电池技术发展峰会”。这个行业顶尖峰会选址于广汉,缘于“黄铭锂能源新材料公司” 这家民营企业,吸引了他们相约前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说,别看这家不足百人、产值几千万元的民营企业,它在锂电池制造工艺和技术创新上的重大突破,对整个行业或许能带来一场革命。
同年9月,由广汉工商联副主席、川油宏华公司董事长张弥总投资12亿元的“宏华集团科技创新产业园”开工建设。作为世界第二大陆地石油钻机制造商、中国最大石油钻机成套出口企业,宏华不断刷新“中国深度”,其自主研制的“DBS钻机”、“超越钻机”、“高寒钻机”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具较强竞争力。其中,“ZJ90DBS钻机”的出口,开创了国内9000米超深陆地钻机争占国际市场,并在香港成功上市。今年1月15日,川油宏华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签字暨授牌仪式在广汉举行,这也是四川省石油装备行业的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川油宏华”将与中国工程院联合研究开发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共同推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化发展。时任省委书记刘宏葆指出,双方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标志着德阳广汉在高端装备制造研发创新领域进入了新的阶段,必将有力地推动德阳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他希望川油宏华公司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全面深化各项合作,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从陆地走向海洋”是川油宏华公司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迈出的重要一步。去年川油宏华实现产值60亿元,在广汉市政府的支持下,它们正在加快建设宏华石油装备产业园,力争今年实现产值超百亿元。
作为业内“小巨人”的另一家广汉民营企业——四川汉舟电气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汉舟电气集团董事长、广汉工商联副主席郑学健说,公司每年都将全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其“智能中压电气成套装置”获国家专利,销售收入逆势增长10%。
德阳广汉经开区内的150余家民营企业还先后与清华、浙大、川大、北航等高校以及四川化工设计院、中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等科研机构建立起了“产学研”关系。如“西南石油大学与宏华公司共创人才培养基地”、“西南石油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宏华设立工作基地”。去年12月4日,经广汉工商联协调,聚集在广汉100多家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的上下游中小民営企业,在川油宏华公司牵头下,组建成立了“德阳广汉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产业专利联盟”。 这些中小企业获取了一批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产业专利联盟的成立将对推动当地民营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使其抱团发展,应对知识产权纠纷,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倾力护航助“民企舰队”迎风远航
广汉市委、市政府在助推民营企业发展上也一直在务实工作。为了解决民企融资难,2007年9月,在广汉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成立了第一家互助式融资担保公司——德阳小汉互助式融资担保公司。2008年5月,小汉担保公司被省中小企业担保协会授予“四川省担保机构孵化基地”称号。如今,广汉市工商联以乡镇商会牵头,先后组建成立了7家互助式会员制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2.18亿元,股东会员99户,在保余额12.48亿元,成为德阳骄骄者。
其次,建立民营企业服务工作平台。由广汉人社局、市工会、市企业家联合会、市工商联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四家”协商机制,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用工难题;建立经济发展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营造最佳投资发展环境;建立民营企业司法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征求企业对司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广汉市工商联还多次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培训,并组织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国外学习考察。党委政府还与民营企业共同开展“政企携手、共谋发展”活动,政府出资邀请专家、大学教授主讲,不断提高民企对宏观政策和形势的把握,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仅“汉州讲堂”举办的民企专场,培训人员就达3000多一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