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地方工作>四川>工商联工作

陈次昌在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省商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6-09-19 字号:【

 (2012年10月21日) 陈 次 昌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省商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工商联和省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省委19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和作用,努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五年来,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年均增加值1000亿元以上,已占据全省经济总量半壁河山,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推动自主创新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到去年底,全省工商登记民营企业达到277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4.9%;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2万亿元,占全省GDP的5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7%;民营工业增加值达674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1%,占全省税收总额比重的47.1%。同时,新希望、通威、宏达等13家民营企业入围“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居西部首位。五年来,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日益壮大、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科技创新的实践者、富民兴川的建设者、构建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省已安排23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或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任代表、委员、理事、副会长等,132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省人大或省政协任代表、委员等。在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中,有1871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领导班子职务,2127名任工商联常委,5373名任工商联执委。五年来,我们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干部结构,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显著提升。目前,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工商联,工商联会员达12.3万个。近年,省工商联选拔任用处级以上干部14名,遴选6名年轻干部。眉山市、达州市工商联主席因工作成绩突出,转任市政府副市长。部分市州、县市区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积极筹建商会大厦,全面提升工商联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已形成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共同开创了全省工商联工作崭新局面。 一、以政治坚定为根本要求,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五年里,我们通过教育培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抓住省委、省政府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纳入全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的契机,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专题讲座、报告会等300余次,受训民营企业家2万余人次;选送200余人次到中央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管理学院、省委党校、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抓住情况通报会等时机,通过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学习中央、省委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并提出要求,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觉悟,坚决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五年里,我们注重典型示范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着重抓好树立典型和宣传典型两个环节。树立典型方面,配合做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关爱员工·实现双赢”、“四川省民营经济改革开放30年突出贡献奖”等评选表彰活动。全省先后共有228名企业家、150余户企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表彰。宣传典型方面,通过影视、报刊、网络等载体,先后宣传报道4000余次(篇);编发会办《新蜀商》期刊23期;《不屈的脊梁——四川民营企业抗震救灾纪事》、《四川更美丽——工商联及民营企业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史实图文册》等书籍获好评;与央视联合摄制的《铁肩担大义》文献纪录片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工商联工作十大亮点”。 五年里,我们围绕企业党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协助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积极指导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文化建设,巩固和扩大党建联系点工作成果。据统计,我省95%上规模的民营企业都建立了党、团、工会组织。近年来,中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先后4次赴我省检查指导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我省召开了“西部五省区创先争优活动片会”。目前,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建立和“创先争优”等活动的开展,已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互促互进的良好态势。 二、以调查研究为重要抓手,推动参政议政水平实现新突破 五年里,我们建立健全了省工商联自主调研、省市县三级联动调研、整合社会资源联合调研三大机制,不断推动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工作向纵深拓展。累计撰写各类调研报告60余篇,先后获得“全国工商联调研成果二等奖”、“省政府政务调研成果一等奖”、“省政协调研成果二等奖”和“省统战理论成果一等奖”等表彰奖励,许多成果在领导讲话、政策制定、理论刊物、新闻媒体上被吸收应用。去年,我会再获全国工商联“2010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工作一等奖”。 五年里,我们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促进“两个健康”和工商联自身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先后向各级政协大会提交大会发言和团体议案、提案和建议610余个,其中被评优秀或重点提案28个,省工商联的议案、提案和建议共得到全国工商联和省领导的批示20余个。今年,省政协把我们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两化”互动发展工作的建议》提案列为重点提案,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对该提案作了重要批示并亲自率队赴基层调研督办。 五年里,我们充分发挥参政议政委员会的平台作用,就每年承担的省委、省政府重点课题和省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修改意见等广泛征求委员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参政议政和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及时了解、收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出台文件的反响和建议,组织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家积极参政议政和反映社情民意,先后整理上报60余篇(次)。 三、以服务支持为工作重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 五年里,我们全力为非公有制企业传递政策信息。通过会办《新蜀商》期刊、工商联官方网站、简报、会议等媒介,及时向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传递党的方针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及时掌握信息、切实用好政策、科学研判经济发展态势,在危机中寻求发展商机。如编印《“新36条”政策解读》,组织全省民营企业家参加“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建设规划专场报告会”、“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等活动。 五年里,我们极力为非公有制企业搭建经贸活动平台。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每年把承办西博会相关活动如“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家四川行”、“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等,作为最重要的经贸活动来抓。积极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立足省内、走向省外甚至走出国门参加各种经贸交流活动。立足省内,先后开展了“泸州行”、“巴中行”、“攀枝花行”、“内江行”等活动,与德阳、攀枝花、内江等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促成“省内资金、省内循环”;走出省外,开展了 “重庆行”、“齐鲁行”、“北部湾行”、“延边行”等活动,组织考察“川桂临海产业园”等项目;放眼境外,开展了“中尼民间合作论坛”、“走进美国投资说明会”、“赴港澳考察交流行”、“天府四川宝岛行”,全力支持宏达、金广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近年来,由省工商联牵头组织的经贸活动共签约项目200余个、金额逾1000亿元。同时,积极与境外商协会组织开展“民间外交”,与塔吉克斯坦国家工商会等签订了合作交流备忘录等,并在蓉举办了“第三次中美商会合作发展峰会”。 五年里,我们大力为非公有制企业破解发展难题。解决“融资难”方面,多次组织召开银企交流对接座谈会。目前,已与人行成都分行合作制定了《四川省民营企业(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试点指导方案》,组建了“四川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与工行四川分行、省农发行、国开行四川分行、民生银行成都分行等签署合作协议。此外,筹建了西部首家“民营企业产权交易中心”,切实拓宽了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渠道。解决“用工难”方面,积极协调市州和企业共同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等,为解决有关企业用工难题积极想办法、找渠道。解决“生存难”方面,通过与省中小企业局、商务厅、团省委联合举办“四川省最具成长型中小企业100强暨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计划”、YBC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等活动,并配合开展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项目扶持小微企业。 五年里,我们努力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先后在眉山和成都双流召开“总结交流先进经验、助推非公经济发展现场会”和“四川省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现场会”,全国工商联和省委领导亲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去年推出的“四川久大集团转变发展方式案例”被中央统战部选为“转变发展方式典型案例”;高福记食品、互利达实业、壹品欧迪和阿尔刚雷等企业的转型升级做法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成都市工商联、眉山市工商联以及金广集团、蛟龙工业港等,分别成为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样板,带动了全省更多非公有制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五年里,我们奋力为非公有制企业“抱团”发展而创新工作。为发挥产业链条延伸、企业聚集互补带来的规模和辐射效应,提出塑造“川商”品牌的构想,推动省内非公有制企业“组团”经营、“抱团”发展。目前,已促成宏达、新希望、蓝光、金广等民营企业共同组建“四川川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达13.2亿元;积极推动筹建省、市“川商大厦”,成都、攀枝花、宜宾、绵阳、自贡等地的“川商大厦”已经或正在修建;不断推进“川商产业园”建设,德阳广汉、遂宁射洪、广安岳池、攀枝花西区等一批“川商产业园”相继挂牌;努力将“川商行”活动打造成为市州欢迎、省外知名的亮点活动。 四、以履职尽责为基本要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 五年里,我们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传递光彩精神,先后开展了“光彩仪陇行”、“凉山行”以及“感恩巴中行”、“感恩革命老区井冈山行”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共组织捐款捐物近6亿元,捐建光彩小学40多个、爱心医院28个,签订输血造血合作项目100余个。尤其是在“5·12”抗震救灾中,在第一时间组织了6000万元资金、34车物资以及由500名企业志愿者组成的“四川省民营企业抗震救灾突击队”参与灾区救援,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全国工商联以及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誉,《人民日报》作了专题报道。始终坚持每年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共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万个,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新希望、宏达、科创等10余家企业被人社部、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 五年里,我们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切实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与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等7个涉及劳动关系的文件;积极参与“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相关工作,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和调处劳动争议;加强与仲裁机构、中介组织的联系与合作,为维护非公有制企业权益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与省司法厅共同发文要求各级工商联、行业商会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在全国率先成立“工商联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完善商会调解与诉讼调解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参加省高院的司法调解工作。据统计,全省工商联系统5年来,共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150余次,办理个案90余件,办结率超过70%,涉及标的近10亿元。 五、以“两支队伍”为组织保障,加强自身建设呈现新变化 五年里,我们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省委19号文件为契机,切实围绕会员队伍建设开展工作。在会员发展上,努力扩大会员覆盖面,注重吸收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会员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团体会员。全省工商联五年来新增会员1.7万余个,增幅达15%。在代表人士培养上,我们注重从政治立场、企业规模、社会贡献、行业代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加大培养选拔力度。目前,我省有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2人,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12人,担任省人大代表或省政协委员132人(其中常委26人),推出党的十八大代表1 人。省工商联九届执委会中,有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305人,占执委总数82.88%。其中,兼职副主席20人、兼职副会长17人。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召开了全省基层工商联和行业商会建设工作会议,切实履行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相关职能,注重发挥各类商协会的积极作用。目前,全省有基层商会组织1909个、行业商会等811个(其中,省直属商会40个)。 五年里,我们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切入点,以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为标准,切实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机关凝聚力和执行力明显提升。开展学习中央16号文件精神集中考试活动,提升机关干部政策把握能力与水平;通过积极推行机关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规范了工作程序、严明了工作纪律,机关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有序美化办公环境,优化办公条件,提升了机关形象;通过举办“红歌颂祖国”、“机关文化建设讲座”等党团组织生活、工会活动,努力推动形成团结友爱、活泼生动、积极进取的氛围和环境。建立健全了干部培养、考核、激励机制,干部队伍履历、年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各市州工商联在机构编制、干部任用、工作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也有了较大改善。 五年工作体会 五年的工作充满艰辛,五年的成就催人奋进。实践证明,省工商联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全省工商联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五年,也是全省工商联事业继往开来、蓬勃发展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国工商联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广大工商联会员和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和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四川省工商联第九届执委会,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全省工商联工作的全国工商联、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及各地各部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一直以来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会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一直以来开拓创新、积极作为,为全省工商联事业发展辛勤工作的各级工商联干部致以亲切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商联工作与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会员的殷切期望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行业商会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对外交流合作有待进一步拓展等等。我们相信,在新一届执委会带领下,这些工作将不断得到加强。 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坚持把中央精神和四川实际相结合,践行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加深了对做好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认识。第一,谋划工商联工作重在对两个健康的坚持和把握。工商联的性质和基本特征决定了必须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方向和核心,谋划工商联工作就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主题不动摇,把握方向不偏移,努力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四川凝聚力量。第二,定位工商联工作重在对自身独特优势的认识和发挥。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引导作用,有政治优势;会员多、联系面广,有组织优势;具有商会性质和功能,有社会优势。正是理清了工商联不同于党派和一般社团的特点和功能,正确定位四川工商联工作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凝心聚力,使工商联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迈出了坚实步伐。第三,开拓工商联工作重在思想理念的解放和突破。克服“无钱无权难作为”的退缩情绪,打破“难作为不如少作为”的惰性思维,摆脱“过得去就行”的求稳心态,开阔思路,确立目标,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打造“川商”品牌、促动“抱团”发展,开创了工商联工作的新格局。第四,搞活工商联工作重在对服务兴会的秉持和落实。秉持“服务兴会”理念,正是在反映诉求、权益维护、沟通协调、信息咨询、搭建平台等方面积极为会员服务。在创新形式、延伸手段、丰富内容中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工商联事业才充满了活力。第五,提振工商联工作重在队伍建设的加强和改进。坚持广泛性和代表性相结合发展会员,积极培养教育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事业需要选配干部、通过具体工作锻炼干部,崇尚求真务实、奋进廉洁的用人导向,形成了机关干部一心一意促健康的环境和氛围。 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今后五年是我国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五年;是我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关键五年;是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大有可为、大展作为的五年。中央16号文件已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提供了最重要的政策支持;省第十次党代会赋予了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的光荣使命;省委19号文件对全省工商联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和建设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等全省性重点工作更为工商联奋力作为提供了舞台。工商联工作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工商联事业面临着绝佳的发展形势。时机稍纵即逝,形势喜人不等人。新一届省工商联领导班子必须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才能不断开创工商联事业新局面。今后五年全省工商联工作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16号文件、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委19号文件精神,按照“12345” 工作思路(把握“一条主线”、践行“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突显“三性统一”综合优势、加强“四项建设”、发挥“五项职能作用”),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全省工商联工作新局面,为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要把贯彻落实中央16号和省委19号文件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 要对照文件要求,认真谋划工作思路,把学习贯彻文件精神的过程变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积极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贡献力量的过程。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梳理出亟需抓好落实的工作,制定任务分解方案,明确相关责任。要把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和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等具体任务结合起来。要逐步解决影响和制约工商联发展的人员有限、经费不足、活动不多等具体问题,从招商引资、转型升级、增进和谐等方面入手,主动拓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阵地和舞台。要从争取领导、赢得支持、加强联动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要把贯彻落实举措和成效作为衡量各地工商联工作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督查。 二、要切实遵循工商联事业发展规律,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 要准确理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的深刻内涵。“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是在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工商联工作的集中浓缩,是工商联事业规律的客观揭示。在本质上,“两个健康”工作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特征上,“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具有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在内容上,“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是工商联工作方针任务的高度概括;在内在关系上,“两个健康”之间互促互进、缺一不可。践行“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关键在“促进”、核心在“健康”。要围绕“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开展工作。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上,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正常有序运转、劳资关系和谐、加快转型升级;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上,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组织活动、考核评比上,坚持把“两个健康”作为根本要求,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三、要坚持发挥“三性统一”综合优势,努力形成鲜明的工作特色 要牢牢把握统战性,努力在参政议政上形成特色。始终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团结凝聚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加政治协商,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建言献策。要充分发挥经济性,努力在经济服务上打造亮点。健全商会职能,积极创新经济服务方式,提高经济服务水平,尤其要通过“川商公司”、“川商产业园区”、“川商大厦”、“川商行”等举措,充分发挥“川商”聚集效应,促成“川商”组团经营、抱团发展,实现品牌效应、市场信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能够共享的纵向集群化发展。要切实体现民间性,在促进和谐上发挥特效。通过开展光彩活动、感恩行动、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依法保障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四、要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 在思想建设上,要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重要决定、发展规划、具体工作都符合省委省政府的整体部署。在组织建设上,要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会员队伍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基层工商联和行业商(协)会建设、机关建设着手,培养和依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机关干部队伍,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工商联(商会)”。在作风建设上,要加强机关学风建设,努力形成鼓励学习、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努力形成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努力形成求真务实、民主团结的良好风气。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和完善党组工作细则、主席办公会议制度、执常委会议制度、行业商会管理办法、会员流动管理办法、上下联动工作办法、宣传表彰办法和机关内部工作制度等,不断提高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五、要充分发挥“五项职能作用”,努力开创工商联事业崭新局面 要充分发挥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导作用。着重在教育培训、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典型示范、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五方面进行引导;继续开展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等重点工作;继续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紧扣“两个覆盖”目标,参与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充分发挥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密切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了解其诉求,通过参加省政协相关会议建言献策、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参与政策法规制定等渠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更优化;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建言献策水平。要充分发挥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助手作用。在调研基础上对政府及其部门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协助政府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息、法律、融资、技术、人才等方面服务,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国际合作;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经贸交流、市场监管、协调劳动关系、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等方面做好工作;不断完善四川省商会职能,大胆探索工作新路子。要充分发挥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的规范管理;营造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良好环境,支持其履行职能、发挥作用。要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参与“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相关工作,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重大问题和调处劳动争议。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收获累累;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相信,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必将科学绘就新时期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相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前景必将更加光明,四川工商联事业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工商联和省委统战部的有力指导下,充分发挥省工商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精神,按照“12345”工作思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开创全省工商联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