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工商联:进一步发挥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工商联是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以界别代表的身份履行职责,代表自己所联系的群体利益,在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一、发挥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优势,深入调研,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汇智谋策
近年来,市工商联利用自身组织优势、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他们来自经济第一线的优势,增强信息的可靠性,保证所提意见建议的准确性,更好地为发展非公经济服务。2006年成立了参政议政委员会,把工商联界别的政协委员和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召集起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围绕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反映基层情况,形成提案、议案或者社情民意,向党委和政府建言献策。为有效掌握内江市非公经济的基本状况、在内江市经济结构中所处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所需克服的障碍等情况,自2007年以来,内江市工商联先后开展专题调研40多次,形成调研报告40多篇,其中,《履行职能 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工商联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等2篇文章被《中华工商时报》采用,《内江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等2篇调研报告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奖。尤其是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内江的经济冲击开始有所显现时,及时启动“金融危机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课题调研活动,召开了30多场座谈会,访问了50多家非公企业,及时掌握了内江非公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为政府如何引导,帮助非公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还充分发挥和利用政协这个参政议政平台,把调研成果转化成大会发言、提案等多种形式,向市委、市政府建言。近年来,向市政协提交大会发言材料5篇、联组发言材料5篇,提案、意见、建议450余件,有的意见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采纳。如“关于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等级评价工作的建议”,促成了《内江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等级评价办法》的出台,并于2011年4月完成全市首批727户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等级评价工作,2012年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等级评价工作,4月已完成1503户,占应参加等级评价企业的94.5%。此项工作经验在全省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报道。此项工作对推进我市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签订工资集体协议,促进职工收入正常增长,确保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发挥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民主监督优势,沟通协调,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清淤疏浚
作为非公经济的“娘家”,内江市工商联充分发挥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优势,利用各种渠道全力沟通协调,为解决有碍非公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鼓与呼”,依法保护非公企业的合法权益。组织非公企业负责人参与“千企万人测评机关行政效能”活动,把衡量行政机关是否真正为企业服务的标尺交到企业负责人手中,促进行政机关在为企业服务上履职尽责;组织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到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视察调研,为他们在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上提出建议;成立 “工商联法律咨询服务部”、“工商联人民调解组织委员会”,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搞好为非公企业法律维权的代理、咨询,近年来,办理非公企业维权代理、咨询20多件;发挥行风监督员、人民监督员的作用,把非公企业的意见和诉求即时反馈到政府和相关部门;利用光彩事业促进会、党外人士座谈会等,把收集到的非公企业的意见建议,以专题报告的形式递交党委、政府。多次向党委、政府递交专题情况反映,促成了数起影响企业发展棘手问题的解决。如:内江市春江纸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一个被国家科技部列入2006年《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的产品,由于土地问题久拖不决而无法生产,市工商联得知后,向市委递交了《一个非公企业发展中的艰难历程》的情况报告,在时任市委书记唐利民亲自批示后,印发各县(区)和市级各部门,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根据党外人士在2012年内江市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在向市委提交的包括涉及部分非公企业主意见、诉求的专题报告上,市委书记曾万明作了亲笔批示,并由市委办下发文件,对每条意见都明确了承办单位,限期办理。
三、发挥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优势,主动作为,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添薪加油
内江市工商联始终把为非公经济服务作为最大的职责,贯穿于工作全过程。注重发挥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优势,主动作为,努力为非公企业发展添薪加油。一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活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举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培训班”等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责任感和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在工作中,注意他们的特殊性,在方法上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人性化的角度切入,注重引导他们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他们诚信守法、友爱助人、以人为本。在党的重大决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发布时,及时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学习培训,提高素质。目前,在全市非公企业中共培育党员示范岗402个、党员示范单位69个、党员示范行业10个,涌现出了全国非公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之一的川威集团等一批先进党组织和一些优秀共产党员。二是引导他们发扬扶危济困的社会责任。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时,组织会员中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52人/次、各类车辆395台/次,奔赴灾区一线参加抢险救援;组织会员企业捐赠各类急需救援物资10,000余件,捐款人民币3338.5万元。其中俩户会员企业老总获“四川省统一战线非公经济领域和工商联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表彰,一个工商联组织获“四川省统一战线非公经济领域和工商联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表彰;四户会员企业获“内江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表彰,一个会员企业老总获“内江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表彰。为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增强了非公企业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非公经济人士更加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三是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教育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关爱员工。几年来,遵照“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义利兼顾,自身发展,回馈社会”的光彩精神,组织非公经济企业家关注弱势群体,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为贫困学子捐资助学、为困难群众修桥铺路、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生产参加再就业帮扶提供就业岗位、安置下岗职工、支援新农村建设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光彩事业活动中共捐资捐物折合人民币近600多万元,兴建光彩小学1所;在8所学校建立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学生5000余名;培训人才4000余名;安置下岗职工7000余名;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资助社会福利院3所;资助10个行政村修路修桥,在社会上树立起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四是引导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发展,健康向上的先进企业文化,加强非公经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是企业所表现的经营风格,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企业的发展只有植根于内涵丰富的文化,才可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对内是凝聚力,对外是竞争力”,“以人为本”等理念已逐渐成为众多非公企业的目标,许多企业创建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近年来我市有四户非公企业被省总工会、省工商联授予“四川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和赞誉。五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开展“知荣辱、树新风、讲文明、促和谐”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他们遵守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为人民服务精神,发扬勤劳兴业、诚信公平、爱国守法、节俭行义等中华民族传统商德,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实践者。六是遵循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长期以来,非公经济人士满怀热情,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非公经济已是内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内江财税收入、投资兴业的生力军和主渠道,正在为把内江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战略目标而努力,为构建和谐内江而奋斗。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党对人民政协、工商联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进一步发挥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人民政协和工商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