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长宁县“四多四能”强力推进非公企业创先争优活动开展
按:宜宾市长宁县党委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生产经营实际,扎实有效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县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不断创新载体和方法,务实抓好工作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的充分肯定。现将长宁县的做法转发各单位。望学习借鉴。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中,长宁县重点突出“四多”举措(载体多、引导多、回馈多、融合多),助推非公企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实现“四能”目标(党员能参加,发展能增速、责任能担当、文化能发扬),极大地激发了非公企业广大党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全县非公经济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载体多,组织党员能参与。注重围绕企业生产搭建活动载体,力求“载体建在岗位上,活动融在工作中”,确保组织、党员参与率和覆盖率。结合岗位实际开展了“五大主题活动”。一是开展“四争当、六个一”活动:争当生产模范、技术标兵、营销能手、管理行家,掌握一门过硬技术、提出一条合理建议、创造一项优秀业绩、帮助一名困难职工、培养一名积极分子、争做一名优秀党员;二是开展“三有三无三带”活动: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章,带头学习技术、带头研究创新、带头建功立业;三是开展“三心一推进、争创争做”活动:与党同心、与组织连心、与群众贴心、推动科学发展,争创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凝聚人心能力强、促进和谐能力强的“四强党组织”,争做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的“四优”党员。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显著增强了广大党员“为企业作贡献、与企业共兴衰”的主人翁意识和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各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为企业攻关克难和献计献策,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企业和谐发展助推器。富源公司党总支书记孙宜昌,组织工艺、供应、生产、质检等部门党员职工,在生产一线构筑“战斗堡垒",夜以继日攻克技术难关,仅用1个月时间自主创新完成新疆别迭里水电扶贫项目设备。竹海科技公司制浆车间党员刘学文,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先后提出优化蒸煮工艺、筛浆工艺流程和实行浆渣回收利用等意见和建议7条,被公司采纳3条,每年能为公司节能降耗300万元以上。
二是引导多,企业发展能增速。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将引导非公企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开展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重点突出“四个方面”引导:一是着力引导非公企业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让他们自觉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下更大功夫。二是着力引导非公企业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坚定推进体制、技术、管理创新,走“重技术、树品牌、优结构、强管理”的发展新路子。三是着力引导非公企业注重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抓紧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生产能力,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节能减排的自觉实践者。四是着力引导非公企业积极参与对外经济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正确引导,进一步增强企业业主科学发展意识,多数企业已纷纷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付诸行动。宏发水泥公司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吨水泥成本下降40—50元,节约能耗在15%以上。万盛水泥改进磨机磨头,新建烘干炉烘干原材料水份,水泥电耗同比减少了3成,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0%。
三是回馈多,社会责任能担当。把“饮水思源、回馈社会”作为非公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积极引导企业主担当责任、回馈社会。一是广泛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双思”教育活动。围绕“致富根源怎么看、加快发展怎么干、回报社会怎么办’’积极开展讨论。活动开展以来,全县非公企业先后向县慈善总会捐款140余万元;在“爱心包裹”活动中,各企业累计捐款达4万元;双星建司在长宁中学设立专项奖学金;竹海玻璃公司先后安置42名残疾人就业。二是组织各企业党组织广泛开展了“进职工门、知职工情、暖职工心”活动。引导企业改善民生,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疏导思想,鼓劲加油,积极为生活困难党员和职工办实事、解难事。盐业公司由党支部书记带队走访每一个职工家庭,并经多方协调解决了职工住房办证问题;竹海科技公司针对企业遗留问题多,职工信访集访不断的实际情况,由党组织牵头组织开展“心连心、促发展”活动,统一了员工思想,稳定了员工情绪。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佳美玻璃公司在去年外贸出口严重受阻生产经营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向员工公开承诺“不裁员、不减薪、有活干”,极大地稳定了企业员工,目前已彻底摆脱生产经营困境,并提前超额完成今年外贸出口任务。
四是融合多,企业文化能发扬。创先争优活动不仅要体现在有形的活动上,更要体现在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渗透中,长宁县在四个方面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一是与企业文化融合。着力引导企业党组织通过开展争创文明班组、文明车间、文明企业等活动,引导企业提升文化品位,塑造企业精神,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努力造就一批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色的优秀企业。二是与个人发展融合。着力引导企业通过编发企业文化手册、举办企业文化讲座、专题培训、拓展训练等方式,向职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使职工逐步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追求,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三是与价值取向融合。着力引导企业党组织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学习教育等形式,把“八荣八耻”融入到职工的思想中,使职工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真心与企业同甘苦、共荣辱。四是与政策理论融合。着力引导企业深化学习型企业创建,切实加强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知识学习,引导企业牢牢把握住政策方向,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尽量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水平。通过不懈努力,大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愈加重视。富源公司形成“诚信、精益、做强、向上”的核心价值理念,盐业公司确立“返销配送,服务终端”的营销理念,竹海玻璃形成“团结敬业、拼搏创新”的创业精神,显著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推动了全县工业企业的蓬勃健康发展。目前,全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利润等几个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大幅提升,全县18个工业重点项目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工业招商及节能减排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