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强势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变。以提高通州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驱动,以加强生态文明为倒逼机制,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发展,强化产业政策导向,建设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群,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提升改造支柱产业,着力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构建“4+4+2”即提升发展现代纺织、机械装备、船舶海工、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四大新兴战略产业,做大现代物流和现代建筑,逐步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新格局。
二是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经济加快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通过科技、制度、管理创新,激发广大企业的内在活力。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带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进一步完善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全面落实鼓励创新的各项政策,调动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加快向“软实力”投入转变。引导企业从重视“物”的投入向重视“人”的投入转变。针对当前土地紧、用工紧、节能减排约束紧的新特点,引导企业从单纯注重外延扩张投入向重视引进创新人才、建设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改造提升关键设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创设人才小高地、实施管理现代,打造企业发展的“核动力”,推进企业从通州制造向通州创造转变。
四是加快从产业链低端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变。积极鼓励、引导、支持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商标战略、名牌战略,着力打造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三自”型企业,在研发、设计、物流、供应、品牌等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上率先突破,打造企业在行业中的“势力经济”,把“规模竞争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五是加快向块状集群转变。按照科学发展观,更加高效集约利用资源,实施“一集中三同步”。一个集中,就是集中建工业园区,集全区之力建设“一园三区”,强势推进大企业、大项目和各项要素向一园三区集聚。“三个同步”,是指同步推进城乡建设、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大力推进联动发展。积极鼓励各镇区到开发区建设区中园、区中村、引荐联动项目,鼓励大企业到开发区新上大项目、建立企业总部,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各镇区共享空间、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打造大园区,做强通州开发区,打造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做特锡通产业园,争创南北合作、跨江联动的示范区;做优滨江新区,打造转型发展的先行区。做大滨海新区,打造统筹发展的实践区。
六是加快向现代经营转变。推进企业从铺天盖地向顶天立地转变,创新企业经营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行业领军企业。一是加快资本运作,培育壮大通州板块,通州一批骨干优势企业已完成了第一次原始资本积累,正在向二次创业跨越。充分抓住现在国家鼓励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难得机遇,更加增强紧迫感、机遇感。推进工业、建筑、服务企业多种类型的企业的上市步伐。积极推进通达、桑夏、明德、韩通等加快上市,更多的企业进入上市轨道。二是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土资资源日益紧张,劳动力资源更加稀缺,90后渐渐成为新的用工主体,大规模地招人已成为过去。对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如家纺、服装、机械等,鼓励企业将低端加工环节向外地转移,同时,制定积极的税源培育政策,鼓励企业把总部建在通州,更多的税收缴给通州。特别家纺、色织,尽快建设品牌产业园、精品产业园、创意园,提升传统产业的层次。三是加快向多元化发展,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加快扩张重组,向集团化、多领域拓展。四是加快向新兴产业进军。引导企业抢抓新一轮新兴产业发展机遇,采取多种形式进入新兴产业。如综艺集团、帝奥集团等通过资本运作成功进入高科技、新兴产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