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亚华集团苦练内功抗严寒 六个转变天地宽
去年以来,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南通市造船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直面挑战走出困境成为众多船舶企业主的心头之患,是就地卧倒进入冬眠,还是直面风暴迎难而上?南通亚华集团核心层的回答是:统一思想、树立信心、转变思路、开展自救。 由单个船舶制造向批量生产转变。这两年,南通亚华集团所接的定单基本是一单一船,从而造成了单个船舶设计费用高、试制费用多、采购成本高、生产周期长、企业效益低。为了消化增本减利因素,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公司改变了过去一单一船的做法,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在建的同一船型就有5艘,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在手3万吨散货船和3.45万吨多功能船出口合同就有29艘,合同总额达到11.05亿美元,船期安排至2011年。 由生产普通钢质船舶向建造特种钢质船舶转变。过去,公司主要从事非机动甲板驳等普通船舶的生产。去年以来,通过引进人才、技改投入,公司转向大型铺管船、大分段运输船、挖泥船的生产。不断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目前在建的5000吨浮吊,为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海洋钻井平台,技术要求高。为江苏海宏建设工程公司生产的3500m3/h绞吸式挖泥船,是目前国内在挖泥船领域作业功能最大的一条船,从技术设计到设备采购,一直到建造完毕,完全实现了国产化。为韩国三星重工生产的9000T分段自航运输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是目前世界上第一艘大分段运输船。为新加坡胜宝旺船厂有限公司生产的SAPURA3000海上石油铺管船,该船科技含量高,生产难度大,附加值是其他船舶的1.5倍。 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公司年年有投入,年年有新品。目前人均拥有固定资产20万元。技术装备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2008年11月28日由南通亚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与日本中西机械工业所、日本MTC船舶设计所、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开发、具有先进技术性能和环保特色的首制3万吨散货船和3.45万吨多用途船先后顺利下水,标志着亚华集团开始树立自主品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由粗放经营向管理诚信经营的转变。通过引进人才,组织培训,造就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造船队伍,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所有产品质量分别得到了日本NK、美国ABS船级社的认可,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如期交货,其质量和速度得到了船东的好评和同行的钦佩。同时,公司注重树立自我形象,至目前为止,企业不拖欠国家税收和规费、不拖欠客户货款、不拖延船东工期、不拖欠员工工资,不拖欠银行贷款、多年来一直为AAA级资信企业。 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变。由南通亚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与日本中西机械工业所、日本浪冷株式会社共同投资2700万美元,兴建的南通日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已经达产见效。亚华公司也由来料加工转为全额出口。08年又与韩国三星集团S&B海运株式会社合资兴办了注册资本为1200万美元的南通华夏船舶配套工程有限公司。 由小企业向小巨人的转变。由南通亚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控股的南通亚华集团于2008年9月28日成立,为港闸区首家民营造船企业集团。注册资本3.32亿元,总资产超11亿。旨在通过5年的努力,成为集船舶制造、船舶配套、船舶贸易和国际航运为一体的集团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超50亿元。其中,南通亚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主要承接各类海工作业、特种作业船只,发挥其基础优势,力争在特种作业船舶中有所作为;南通日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依托其独特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在中小型远洋船舶中大显身手,形成年产15万载重吨生产能力;南通华夏船舶配套有限公司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重要配套产品,如舵机、焚烧炉等高附加值船舶配套产品上形成研发制造能力,促进集团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贸易公司则依托其灵活的经营,为制造产业提供可靠的订单保证,并以此巩固集团的核心地位。集团公司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成为融制造业、航运业为主体、多元化经营的上市企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