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市工商联组织建设工作结硕果
近几年来,湘潭市工商联把组织建设作为团结凝聚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基础平台,作为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全面加大力度,构建工作网络,促进作用发挥,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 第一,在发展中抓组建——把持乡镇、街道、开发区分会建设“三驾马车”。湘潭是湖南省的重要工业城市,早在“一五”、“二五”时期,就是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23个工业城市之一,这一时期国家对湘潭工业的投资超过了湖南省工业总投资的五分之一。在这个背景下曾成长并涌现了湘钢、湘机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国有企业,市域经济也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但近些年来,该市通过贯彻实施“强工富市”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开展对外招商引资,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5至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从178.1亿元增加至275.7亿元,年均增长15.3%。截止2007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已发展到4966家,民营企业从业人数达25.1万人,加上个体工商户,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84.07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48.2%。总体上说,广泛分布于工业、农业产业化、商贸流通、教育、卫生、物流、旅游等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掌握或管理着全市一半以上的社会资本和财富,使用着全市70%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上缴了全市60%以上的税收,吸纳了全市60%以上的年新增就业人员。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市吸纳投资的主要渠道、地方财政的支柱税源和安置就业的重要阵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娘家”,湘潭市工商联正是在紧跟非公经济发展步伐、紧贴区域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首先,该会将加强乡镇、街道分会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一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湘潭市工商联组织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建设目标和步骤;二是主动争取市委支持,市委以潭办发〔2004〕14号文件转批了《湘潭市工商联组织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对各县市区和有关单位下达建设任务;三是选定具有代表性的乡镇、街道进行试点;四是提请市委召开全市基层组织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对先进分会进行宣传推广;五是制定并实施《湘潭市工商联基层分会等级考核评定方案》,激发基层分会工作活力。目前,全市81个乡镇、街道中,已建分会76家,组建率达94%,年底可达到100%,而且已建乡镇、街道分会都有办公场所、有专人工作、有可用经费、有制度规范,谋划组织会员活动的能力不断增强。如在这次抗震救灾爱心捐赠活动中,湘潭县谭家山镇分会组织会员为四川灾区捐款达84.5万元;石潭镇分会、五里堆街道分会等还作为典型多次在全省工商联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进行推广。接着,该会根据湘潭园区经济发展形势和实际需要,将基层分会建设的重点指向了经开区。如去年6月经过精心筹备,在湘潭易俗河经开区成功组建了全市首家经开区分会。今年又启动了2家经开区分会的筹建工作。 第二,在摸索中向前行——驶入分会、行业商(协)会建设“两条大道”。在把持乡镇、街道、开发区分会建设“三驾马车”的同时,该会也从突出产业发展的角度,稳步推进了行业商(协)会建设,形成横向抓基层分会,纵向抓行业商(协)会建设的工作格局,驶入分会、行业商(协)会建设“两条大道”。在行业商(协)会建设上,该会一是通过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听取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意见,对全市行业商(协)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将行业商(协)会建设规划一并写入《湘潭市工商联组织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二是争取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民政部门的支持。2004年9月7日,市民政局以潭民社团〔2004〕26号文件授权市工商联作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内行业商(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三是先后在房地产开发、长株潭大市场等有代表性的行业、市场进行试点,组建不动产行业商会、长株潭大市场城北商会、摩托车商会等,摸索出一套完整有序、操作规范的行业商(协)会筹建流程;四是每年召开全市行业商(协)会建设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对先进典型和成功做法进行宣传推广;五是出台《湘潭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内行业商(协)会管理暂行办法》和《湘潭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关于直属行业商会(同业公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行业商(协)会的运作行为。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共有行业商(协)会23家,其中市直7家,县市区16家。已进入筹建阶段的5家,其中市直2家,县市区工商联3家。各行业商(协)会组建后做到了规章健全,制度完善,基本达到了有牌子、有章子、有场地、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的“六有”标准。如湘潭市不动产业商会已吸纳具有实力和影响的企业会员39家,个人会员37人,内设机构健全,有70多个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和整套现代办公设施,有专职工作人员3人,兼职工作人员6人。商会成立以来,开展了调研、培训、维权等大量服务会员的工作,深受广大会员单位拥戴和公认;湘潭市家用电器行业协会拥有企业会员60多家,个人会员10人,商会热心为会员服务,为社会作贡献。不久前还为湘乡市龙洞乡陈赓学校捐资1.5万元建水井和添置文体设施。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的抗震救灾爱心捐赠活动中,市直7家行业商(协)会共发动会员企业向灾区捐款捐物430余万元。 第三,在实践中聚人心——非公有制企业及人士纷纷融入到一个大家庭。该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抓组建,在组建后促发展”的原则,始终坚持团结会员、服务会员、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竭力为会员企业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吸引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规模型企业入会,也吸引了一大批热爱工商联事业、社会形象好的企业家加入组织。目前,全市工商联会员总数达7292名(家),其中企业会员2624家,近四年年均递增10.3%,占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52.8%。除5个县市区工商联、77家乡镇、街道、开发区分会和23家以团体会员出现的行业商(协)会的5197名(家)会员外,市直会员达2095名(家),其中市直企业会员达694家。值得一提的是,全市有771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了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市联128位常执委中年龄在45岁以下的有87名,比重达68%;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09名,比重达85%;有全国人大代表2名,省人大代表7名,省政协委员5名,市人大代表26名,市政协委员18名。常执委企业会员中有51家企业是我市纳税百强企业,还有2家企业进入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为密切工商联与会员企业的联系,增进与会员们的情谊,及时了解和掌握会员企业的服务需求,该会建立了会员企业分片联系制度和“定期走访、滚动发展”的管理模式,由驻会领导带队分组分片,定期进行联络、走访和调研;每逢传统佳节,总是通过手机短信向广大会员表示组织的关心和祝福;如得到会员生病住院或发生某种意外,驻会干部及时到场看望和慰问,送上组织的温暧和关怀;会员企业无论是搬迁新址还是动工仪式、开张庆典等,都能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并为庆典捧场造势等,这些平时能做而又带着感情做了的小事,都有效地增强了组织的亲和力和向心力。大家都说,工商联就是我们的家一样。 (湘潭市工商联 李栋)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