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重视,政策支持,科学引导,廊坊市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始终保持着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实力和潜力,在全市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制品、会展旅游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截至2008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总数已达到24.48万家,固定资产原值达到658.12亿元,同比增长14.6%;2008年完成增加值551亿元,同比增长21.42%;纳税总额为68.7亿元,同比增长33.97%,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1.8%。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民营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廊坊市民营经济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推动。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加大推动力度。为深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廊坊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优化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全市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了《廊坊市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2008】4号),并以市长令的形式颁布下发;同时市直25个有关部门都制定了相应实施细则,形成了部门或系统文件落实执行。为了保证民营经济得到有效推动,廊坊市政府每年都把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写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不断加大民营经济推动力度。市委书记赵世洪表示:民营企业是推动廊坊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始终坚持把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硬任务来抓,坚持用硬措施打造软环境,为广大民营企业创造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企业家最满意的和谐氛围;就如何贯彻落实好河北省推进全民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市长王爱民强调,要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培养廊坊的龙头企业:1、要建立市领导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要经常联系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重商、亲商;2、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通过送出去培训、定期培训、走出去参观、请成功企业家来讲课等多种形式,培养廊坊的优秀企业家;3、确定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资源配置向未来的龙头型企业倾斜。 二是领导深入调研、解决实际困难。近年来,廊坊市每年召开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家专题座谈会,真诚倾听企业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促使党委、政府进一步改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市、县(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企业就民营经济发展开展调研活动,现场与企业家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企业所急、所需、所想、所盼,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培育扶植了一批大项目和一批民企排头兵,新奥、前进钢铁、汇福粮油、梅花味精等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去年9月的民营企业家“优化投资环境”座谈会暨政银企联谊会上,市委副书记吴晓林等20余名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金融部门负责人与民营企业家代表围绕如何发挥区位优势、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廊坊市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等方面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为促进廊坊市民营经济发展献计出力。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提升管理水平。2007年,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全市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把企业家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增强责任意识,狠抓工作落实。每年市政府都出资选送一批民营企业家到清华、复旦等国内高等学府进行学习充电,据统计,目前已有近200名民营企业家接受了系统培训,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者的市场分析能力和驾驭能力。今年,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命名10名非公经济人士为廊坊市第二批市管优秀专家。另外,市委、市政府每年选拔优秀非公经济人士代表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重要职务,使其更方便、更直接地参政议政,为加快民企发展出谋划策。廊坊市委、市政府对非公经济人士的重视和培养进一步密切了政企关系,提升了企业家素质,带动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各项新措新政相继出台 廊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抓手,先后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 一是精简程序、提高效率。近五年来,廊坊市共削减审批和收费事项1178项,政审批事项减至136项,收费项目减至114项,保留市本级36个行政部门行政许可项目125项,企业负担明显降低,实现了环渤海地区行政许可项目最少的工作目标。对调整后的行政许可项目,进一步细化行政许可流程,压缩行政许可办理时限,目前,《廊坊市行政许可项目及工作流程汇编》已编制完成。建成了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廊坊市通过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大力推行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的“五办”作风,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了和谐氛围,受到了很多民营企业家的高度赞誉。 二是广开门路、共克时艰。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各相关职能部门各方百计助民营企业化“危”为“机”。通过支持成立更多的担保机构,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通过建立更多的创业辅导服务中心,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保障。此外,还聘请专家帮助企业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容应对金融危机。廊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强化实行分类帮扶,开启民营企业“绿色通道”、加大培育力度,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民营企业标准化水平、坚持“文明执法”,营造民营企业发展良好环境等四项措施,助推市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市人事局出台了《关于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人事人才服务的意见》,《意见》从为民营企业引进人才,在资源开发、搭建政策平台、提供优质服务、营造社会氛围等4个方面,制定了17条具体措施,为全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廊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廊坊市财政局、廊坊市地税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对就业局势的影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千方百计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制定,为民营经济的茁壮成长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土壤。 三是狠抓落实、优化环境。廊坊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政策法规,不断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搭建创业平台,强化服务手段。市纪委、监察局制定六条纪律规定保障全民创业顺利进行,一是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二是规范勘察验收行为;三是认真落实促进全民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四是规范涉企检查行为;五是规范涉企收费(罚款)行为;六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特别是在今年全民创业难度加大、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不利的严峻形势下,廊坊市委、市政府狠抓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主动破解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全市民营经济发展逆势上扬。1—5月份,全市新增民营经济单位7402个,新增民营企业2013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1%,上缴税金增长10.5%,新增担保机构13家,完成各类创业培训9.36万人次。 第三,参谋助手作用充分发挥 廊坊市工商联作为党委联系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桥梁、纽带和政府管理非公经济的重要助手,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大调研、大培训、大联谊、大服务”活动。 一是大调研。各级工商联组织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指导企业发展方向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两年来共完成《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民营企业参与园区建设的建议》等调研报告13篇,许多建议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与采纳;去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市工商联成立了专门调研组,发放综合性调研提纲1000余份,召开座谈会4次,走访企业37家,于今年初完成了《廊坊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建议》的调研报告,许多可操作的帮助企业渡危机的建议和意见,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和采纳。 二是大培训。首先利用会长单位新奥集团培训中心的资源,连续多年开展了各种内容的专题培训;其次适时开展各种与企业发展相关的专题培训,仅法律法规的培训,如《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的培训就举办了大型培训班6次;最后举办沙龙、系统培训。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工商联发起举办了“廊坊市企业家沙龙”,每月邀请国内著名经济专家和企业家来廊坊为民营企业家授课。截至目前,共举办7期,近千名企业家参加了沙龙,有效提高了非公经济人士的市场驾驭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三是大联谊。首先是发挥优势、内外联系。加强与国内外商会(协会)的联络,两年来,市工商联与三个国外商会和十七个国内商会建立了友好商会,邀请21批次230多名中外客商到廊坊参观考察,达成合作意向总投资120多亿元。二是直接参与、招商引资。今年的“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市工商联承担了七个重大活动中的“浙商廊坊行”活动,邀请了168位浙江客商参会,达成合作意向四个,总投资近70亿元。三是强化合作、建设协会。成立了餐饮服务业协会、保温材料协会、女企业家商会、廊坊山西商会等26个行业商会(协会)。尤其是今年,为应对经济危机,实现抱团取暖,成立了廊坊市婚庆协会和廊坊温州商会,发展会员近600个,筹备了餐饮协会的换届和廊坊市金属材料商会、家具商会、汽车销售及服务协会等。 四是大服务。首先广开渠道、创新工作。先后创建廊坊市工商联国家职业技能检定所、民营企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申报中心和廊坊市工商联商汇惠爰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多样化的服务。同时,每年举办“廊坊市民营企业招聘周”,实现企业招聘人才和解决就业压力的“双赢”。其次牵线搭桥,破解瓶颈。积极组织银企对接,与华夏银行石家庄分行、河北省联社廊坊办事处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目前仅华夏银行石家庄分行经市(县)工商联推荐,共为会员企业争取银行贷款近20亿元,为很多中小企业解决了资金上的燃眉之急。再次依托会员、拓展服务。市工商联会计咨询服务中心为近千家会员企业提供了会计咨询、审计、验资、资产评估等方面的服务;法律服务中心的律师团为300多家企业担任法律顾问、代理诉讼案件870件,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涉及的金额达8亿多元。最后畅通渠道、搭建平台。市工商联除了组织政府早餐会,推荐企业直接与市长面谈交流外,还不定期组织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开辟了《民企之声快报》,以直通车的形式向市委、政府领导反映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