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文安县“五项措施”做暖经济小气候转“危”为“机”促发展
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进一步加剧,全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在这种宏观环境下,文安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立足当前保增长,着眼长远打基础,通过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地工作举措,把发展的小环境造优、小气候做暖,实现了县域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一季度,全县财政收入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保持了25.3%和22.8%的较高增速。主要措施是: 第一,主攻基础设施建设,使发展的硬支撑变得更硬。结合县情分析,认识到短期内促经济回暖的最优路径只能是投资,因此超常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其规模和投资之大为历年少见。 一是围绕破解瓶颈制约,搞好路电设施建设。经过近一年努力运作,在争取到农发行1亿元贷款的基础上,投资近3亿元启动了津霸公路河北段及兴祖线二期、廊沧高速三条连接线及百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以进一步优化县域路网结构,加速对接天津步伐。为改善局部供电紧张状况,积极向上争取,完成了总投资2.8亿元的滩里220KV和县城新区110KV两座变电站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二是以“三年大变样”为抓手,推进城乡建设。为进一步改善对外形象,谋划了总投资8.5亿元、包括街道改造、绿化美化等在内的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以兴祖线、津霸公路等干线为重点,掀起了“城乡造林绿化再创辉煌大会战”高潮,完成造林3.84万亩;制定了新民居建设实施意见,深入实施村庄绿化、路网硬化、街道亮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五化”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 三是抢抓国家投资机遇,搞好惠民工程建设。提早谋划,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梳理社会事业项目,积极争跑,力促尽快实施。目前,已有新镇中学宿舍楼、刘么南四曲小学、新镇水厂等一批项目启动建设。通过运作,有21个项目落实中央投资2049万元,并有23个项目报到国家和省,总投资12.6亿元,拟争取中央投资1.35亿元。这些项目涉及农业、水利、教育、卫生、文化及节能减排等诸多方面,对“优环境、惠民生”将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加强园区规划开发,使发展的承载力变得更大。在当前资源趋紧的形势下,园区经济是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规范提升原有乡镇产业功能区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文安工业新区、文安工业园区及县城新区开发建设。文安工业新区五金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毕,并已有6家企业入驻生产;文安工业园区完成了主干道拆迁,并由战略投资商注册成立了开发建设公司;今年3月7日,《文安洼蓄滞洪区文安县城安全区防洪工程》通过国家海委最后一轮论证,标志着新一轮县城开发工程进入启动实施阶段。同时,围绕道路建设,谋划了“津霸公路河北段”、“兴祖线”两个经济协作区和津霸公路河北段物流园区,通过超前规划、联合开发,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与之相配套,研究制定了异地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企业兼并重组优惠政策,并全面实行同地同价,鼓励打破行政区限招商引资上项目。据统计,新上项目的园区入驻率已达85%。 第三,深化全民二次创业,使发展的氛围变得更浓。努力调动全县上下的积极性,使推进全民创业,在逆境中谋求发展成为工作的主旋律。一方面,研究出台激励政策,创造良好环境。继续坚持“谁发展好资源配置就倾斜谁,谁贡献大就奖励谁,谁想投资大发展就扶持谁”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先发展壮大,对骨干企业实施挂牌保护和跟踪服务。同时,对企业申报驰名著名商标、名牌优质产品、专利技术的费用实施财政报销,并对等奖励相关部门。另一方面,围绕对接京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置身沿海、借势津京”的总体思路,着手建立全员招商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和奖励措施,并充实乡镇专业招商队伍,提高招商引资宣传推介水平。以京津地区为主攻点,制定具体操作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招商活动,推动形成产业互补、发展互动的新局面。 第四,引导企业练好内功,使发展的竞争力变得更强。金融危机致使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造成生存“危机”,但同时也带来“转机”,企业可以藉此转产转型,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着重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按照“提升传统、扶持新兴、发展三产”的思路,研究了鼓励企业实行技术改造、新上高新技术项目的优惠政策;确定了新钢特钢、中盛多晶硅等一批新兴项目为重点扶持对象,促其做大做强;以界围农场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大力谋划推动三产服务业。先后有以新钢铁矿精粉、智慧25万吨镀铝锌硅项目为代表的10个新改扩建项目上马,田洋商务会馆、东滩宾馆等一批三产服务项目已经或即将开工建设,亿昊机床物流中心、干法木绒生产等18个现代物流和科技型项目正在谋划运作中。县域产业呈现出“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旧到新”的转变态势。另一方面,全力实施“企业管理规范年”活动,开办“文安发展论坛”,着手建设企业培训服务中心,为企业家学习创造平台;鼓励企业对组织制度、财务制度、产品结构、资产负债结构等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向精细管理要效益。 第五,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使服务发展的水平变得更高。在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哪里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形成各类生产要素竞相汇聚的“洼地”。所以,结合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坚持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真功,出实招。按照“三个凡是”(凡是国家、省、市没有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一律取消;凡是法律规定由省、市部门进行审批,县相关部门只是上报相关材料的,全部由审批变成服务事项;凡是省、市下达到县本级的行政审批项目,在办理的时间和效率上重新制定规范,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挂牌公开公示,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推行“公开承诺、首办责任、限时结办、考核评议、追究问责和服务代办”等六项制度,选定13个单位入驻行政审批中心,实行“通透式、一站式、开放式”办公;着力解决部门“科、股、站、所”存在的“中梗阻”问题,在全县开展“我是一名投资者”体验活动,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依法行政,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定期对企业收费罚款情况进行检查。严格落实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新七条”,有违必查、有违必罚,对三起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典型案件进行了严肃处理、公开曝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