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地方工作>广西>工商联工作

【“弘扬企业家精神争做新时代表率”主题征文】邹节明:继承不泥古 发扬不离宗

发布时间:2018-08-31 信息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 字号:【

  西瓜霜、三金片……这些作为广西知名产品名片而享誉全国的明星产品背后,有一个低调的掌门人——邹节明。

  他既是我国有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专家,也是广西医药工业的领军代表、桂林三金的主要创始人。他不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但他全部的职业生涯都与广西中药、民族医药事业紧密相连,他把所有的青春和才华都奉献给了八桂热土,半个世纪的坚守,让异乡变成了故乡。

邹节明刚上任厂长时的工作照 初出茅庐

凭技术专长崭露头角

  邹节明出生在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湖南常德市,从小对中草药有浓厚兴趣的他,成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1966年大学毕业时正逢“文革”,几经波折,1968年邹节明被分配到广西,参与组建桂林中药厂,当时的中药厂还是个仍在筹建中的作坊小厂,没有独立的厂房,没有像样的设备,只有三四十名素质参差不齐的员工,只能生产简单的中药大蜜丸。  

  作为厂里唯一的大学生,邹节明没有沉溺在气馁和抱怨中,而是积极面对: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工人改进工作方法;带队到云贵川进行药用资源调查、探访民间验方;到南宁申请建厂资金,并带领民工建设新厂;利用专业优势,创新现代中药剂型,跳出传统中药丸、散、膏、丹的局限,研制出银翘解毒片、穿心莲片、枇杷止咳冲剂等现代中药剂型,使桂林中药厂成为当时国内较早生产中药片剂、颗粒剂的厂家之一。

  一般许多从正规医、药学院毕业的人,大多认为民间的草药、偏方难登大雅之堂,而深受李时珍影响的邹节明则不同,从他到广西的那一天起,他就看上了这里拥有的4300多种药用资源,而广西独有的壮医、瑶医、侗医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经验,更是他深入挖掘的对象。他认为:民间许多疗效显著的中草药验方、偏方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如果利用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加以整理提高,将会独辟蹊径,使古老的中医药焕发青春。

  机遇总是垂青有备而来的人。一次在出差火车上,邻座一位手拿几包草药的老农引起了邹节明的注意。听老农介绍,那草药是从县城的草药摊买的,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非常好。邹节明打开药包一看,发现其中几味主药与他平时所看文献和医院用药多有吻合。受到启发,他回厂后迅速投入组方、工艺的研究,并与有关单位合作,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1971年研制成功以广西中草药为主要原料,治疗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的良药一一“三金片”。

  “三金片”在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在市场上历经数十年仍长盛不衰,2014年再获广西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

  如果说三金片的研制成功让国内中药行业内的人认识了邹节明的话,那么西瓜霜生产工艺改造的成功,则使邹节明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西瓜霜是我国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治疗口腔、咽喉疾病的良药,其制作方法在清代乾隆年间名医顾世澄的《疡医大全》中就有记载。但按照传统工艺,取霜率极度低,生产周期更长达8-10个月,无法适应现代生产的需要,因此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内外以传统方法生产西瓜霜的厂家均难以为继,相继停产,古方良药濒临绝境。

  抱着拯救传统中药的使命,邹节明决心用现代科技对传统制霜工艺进行改造。1985年,他带领团队经过8年的科技攻关,创制的西瓜霜现代工艺终获成功,在国内外独家实现了西瓜霜的工业化生产。

  新工艺生产的西瓜霜,质量和疗效都明显优于传统工艺霜,取霜率比传统工艺提高了8-9倍,生产周期却缩短为5-7天,这一改革被誉为我国中药炮制改革的典范之一。

  之后,借助独有的技术和资源优势,邹节明又以西瓜霜为主药,相继研究开发出西瓜霜润喉片、桂林西瓜霜等系列现代中药制剂,被港媒誉为“西瓜霜大王”。

  上任伊始,靠创新求变拯救企业

  1984年,中国经济改革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但缓慢发展的桂林中药厂却并没有敏锐地感知到国家医药行业逐步走向市场的变化,仍然被动地“坐在家里”等订单,导致濒临停产困境,不少员工只能拿75%的工资,有门路的人都设法离开了。

  上级主管部门通过考察,决定任命邹节明担任厂长。当组织开始找他谈话的时候,邹节明内心是抗拒的:他是科技人员出身,利用专业所长开发新产品是他的优势,也是兴趣所在,转型做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违他之前的规划和初衷,他婉拒过,也回避过。但上级领导希望他服从组织安排和集体决定时,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服从大局、接受挑战,并开始主动充实、调整自己。

 

  从技术专家转型为企业家,邹节明把“创新”的基因融入了企业发展的血脉中,他提出“一个企业每发展3-5年就应该进行一次深刻的反省和改造,在观念、机制、管理、科技、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再造一个新企业”的发展理念,开始带领桂林三金走向腾飞。

 

  1984年底,邹节明临危受命出任厂长后,很快制订了“两年基础,三年改观,五年腾飞,上水平、创特色,走向世界”的十年发展战略规划,并从“面向市场,组建独立的销售网络”着手,开始了将企业由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的“转轨变型”之路,他果断调整产品结构,停掉大蜜丸等“大路货”产品,集中力量扶持桂林西瓜霜、三金片等独家特色产品,并在中药行业较早探索并推行专业推广模式,使企业逐步走出停产困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实现“一级跳”。

 

  在带领企业走出低谷的同时,邹节明也敏锐地洞察到,工厂的管理水平还很低,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把基础夯实。

  1989年借国家企业升级的东风,邹节明将先进的标准引入企业,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大胆融资,引入联营机制,与当时的全国中药行业的主管单位——中国药材公司进行全方位联营,在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实现了“二级跳”。

  1994年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邹节明果断拍板,以中药制药为核心,组建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创新的经营方式给企业带来了“滚雪球”式的经济效益,集团成立当年企业产、销双过亿元,桂林西瓜霜(系列产品)被桂林市政府命名为“桂林第四宝”。到了1997年,三金的产、销双破3亿,实现了“三级跳”。

 

  在稳步发展的同时,邹节明也不忘“居安思危”,他清醒地看到当年 在“政企不分”环境下的国有企业的弊端和通病,为建立促进企业高起点上再发展的动力机制,他和三金领导班子经过反复地审慎分析,最终选择了在1998年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再造,改制后,三金发展保持了稳健高位运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步入新的高速、健康发展阶段,实现了“四级跳”。

 

  但邹节明仍不满足,他认识到三金偏安广西一隅,在国内外资本大举进入国内医药市场的背景下,如果只满足于自我滚动发展,必然成长受限。为了更好地做强做大三金,在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后,他开始组织筹备企业上市,并于2009年7月成功进入资本市场,开始了“第五次腾飞”的新征程。

李金早副主席、李志刚市长等敲响桂林三金上市宝钟

与时俱进,一体两翼打造百年三金

  邹节明常说:中药是“国粹”,是典型的传统产业,要想在国内外资本夹击的医药市场逐鹿,光靠坚守传统是远远不够的。

  多年来,他除了坚持“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致力于中药现代化,还非常注重与时俱进,不断引进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持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

  他始终坚持三金要走实业为主、资本运营为辅的道路,在管理上不断引入国际、国内同行业的高标准,积极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三金是广西最早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澳大利亚TGA药品认证的企业之一,连续31年无产品重大不良反应,无产品召回事件,产品抽检合格率、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均保持在100%。

 

  近年来,邹节明着重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使三金成为国家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在三金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使三金成功获得“广西主席质量奖”、“中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全国质量奖提名奖”。积极推动三金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建立产学研联盟,有效推动军需产品研究成果的转化,为军队战略药品的生产和军队特殊药品转民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前三金被解放军总后勤部认定为西南军需药品定点生产基地,2017年产学研联盟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注重营销创新,积极引入控制营销、价值营销等现代营销手段,提出“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具有同等地位”的理念,推动品牌年轻化策略,三金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广西老字号认定,连续几年被“世界品牌实验室”列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并享有良好声誉。

 

  近年来,以三金中药城为起点,邹节明提出“再创业,打造百年三金”的目标。确立了“以中药制药为核心,以生物制药与大健康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在深耕传统优势中药制药的同时,开始在生物产业布局,将恶性肿瘤作为近期重点攻克目标,助力广西打造东盟地区生物医药核心区,目前公司研发的重组抗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获得了临床试验批件,实现了广西生物单抗药注册零的突破。

 

  邹节明带领三金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忘初心、自觉履行“泽及生命、关爱健康”的社会责任,企业发展不忘回报社会,在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之间,社会责任为重,在国家需要和企业利益之间,国家为先。

  多年来,在致力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三金也一直积极回馈社会,但凡扶贫、助残、给下岗职工“送温暖”、给贫困山区“献爱心”、无偿献血等活动,三金总是动员早、行动快,据不完全统计,近年三金公益支出超千万元。

  三金是“广西希望工程工作先进单位”,邹节明带头联合公司中高管曾连续九年资助桂林周边的187名贫困生;三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武汉大学、广西中医大学等高校设立教学、科研奖励基金,今年又向桂林临桂区振兴教育奖励基金会捐赠了100万元……

  在“授人以鱼”的同时,邹节明更重视“授人以渔”,比如在资助桂林市聋哑学校的同时,三金还接纳了该校十多名毕业生进入三金,帮助他们重塑信心、融入社会。

桂林三金向广西中医学院捐赠100万元

  邹节明曾说过:个人的发展只有以企业、国家的发展为前提,才会有意义;个人的命运只有与企业、国家的命运紧扣在一起才会放光彩”

  50年来,邹节明始终扎根广西,坚守实业,将一个落后的作坊小厂发展壮大为广西最大的医药企业之一、广西为数不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跻身中国中药行业50强,成为广西本土企业发展的优秀代表。多年来他带领三金累计实现销售超210亿元,实现利税90多亿元,先后获得“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最受投资者尊重的百强上市公司”等荣誉。

 

  而邹节明作为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专家、广西优秀专家,还成为广西首位获得享有“中国诺贝尔奖”之称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的科技专家,曾荣获中国药学发展奖、中国科协首届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企业家、首届中国创业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并多次荣获广西十佳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前广西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给桂林三金颁发广西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

  但邹节明说:眼睛盯着昨天是懦夫,盯着今天是平庸,立足今天、放眼明天才是优秀企业、企业家的胸襟。

  他正带着三金用再创业的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实业报国、“中国智造”理念,努力打造绿色工厂,向百年三金、百亿三金的目标砥砺前行!

稿件来源:桂林三金、广西医药商会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