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市创建千户小微企业行动进展顺利
近年来,庆阳市不断加大对非公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市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小微企业发展呈现千帆竞发之势。
去年4月,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创建千户小微企业行动计划的通知》,决定从2012年到2014年,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在全市创建1000户小微企业,到2015年,使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0户,促使三分之一适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实现全市三大产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再次出台了《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用一系列金融、财税等具体的优惠办法和扶持政策,进一步引导、鼓励和支持我市非公经济跨越发展,为非公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据市工信委通报,至去年底,各县(区)工信局上报中小微型企业总数4077户,新增加小微企业802户,至今年2月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新增28155人,注册资金新增67.37亿元,全市小微型企业数量快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活力显著增强。
协调融资解困境
缺少资金、融资困难是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为此,各县(区)财政设立了扶持中小微企业创建专项资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建新办、创业基地建设、人才培训和培养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资金扶持力度,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开展了小额贷款担保业务。正宁县鑫盛信贷担保公司等2户信贷企业为正宁县建兴塑料制品加工公司、正宁县富鸿源养殖场等8户小微企业担保贷款140万元。
此外,庆阳银监分局和市工信委联合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以“进企业、解困境”为主题的改进中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对接工作,加上各种融资优惠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帮助解决了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题。
税收优惠增信心
为了鼓励中小微企业经营者增强发展信心,市政府在制定创建通知的时候,把税收优惠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提了出来
市、县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的有关规定,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金融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3年底,决定2015年底前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征收营业税。
绿色通道提效能
为了提高服务效能,全市各级工商部门均开辟了“绿色通道”,通过“一站式”服务接受小微企业办理业务,缩减了繁琐的手续,为全市中小企业创办工作保驾护航。
另外,我市还积极鼓励自然人以多种形式投资兴办小微企业,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私营企业。对小微企业三年内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人才引领强能力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市政府号召全市各县(区)所有部门及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千户小微企业创建行动,鼓励市内能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离退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领办、退伍军人创建、大企业派生和带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
为了让小微企业能留住人才,能安心创业,庆阳市在创建千户小微企业行动计划提出,对小微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和登记失业的各类毕业生并签订劳动合同的,按规定给予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对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实行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对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实现成功创业,按时足额还清贷款并带动3人以上就业的,提供二次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与此同时,各县(区)、各部门还加大对农民工、下岗职工及创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储备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园区建设筑基地
在镇原县金龙工业集中区内,汇聚了镇原县解语花羊绒有限公司、庆阳市凯迪塑业有限公司、镇原县奥恺食品有限公司、庆阳市维斯特食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民营企业,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壮大,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对此,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意见》,在土地、融资、税收、规费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以吸引和鼓励民营企业、民营项目向集中区集聚。
按照市上要求,西峰、长庆桥、和盛、驿马、西川和金龙等各工业集中区加大建设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创业基地,吸引了一批中小企业的入驻。同时,各县(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会展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方式,吸引来了一大批客商到我市投资建厂,各种小微企业在庆阳大地遍地开花,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