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推动所属商会改革发展 不断扩大工商联组织和工作覆盖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工商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和工商联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我省实施方案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发展计划,创新工作举措,有效推动基层商会组建和作用发挥。
一、抓住改革重点,多措并举强基础
我省以加强镇街商会建设为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进基层工商联组织和工作覆盖,全省镇街商会从2018年底436家增加到现在的986家,覆盖率从40.1%提升到91.1%,会员数从18.8万增加至28.8万。
一是科学谋划部署,强化组织领导。省工商联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组织建设,制定《福建省工商联组织建设工作规划(2019—2022)》,提出2021年底全省镇街商会覆盖率要超过80%,2022年达到全覆盖。省工商联先后召开3场部署会和多场组织工作片会,会领导分批带队,及时深入市、县调研指导;宣传动员、因地施策,协调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更加重视镇街商会组建工作,通过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推进工作落实。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发展氛围。建立商会发展月报及季度点评通报制度,鼓励先进,树立标杆,2019-2020年,26家镇街商会被评为全国、省级“四好”商会。搭建交流互鉴平台,及时收集镇街商会建设好经验好做法,并在全省复制推广;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各设区市结合特色产业、区域经济特征,通过建立镇街商会建设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当地镇街商会快速组建。
三是争取多方支持,凝聚强大合力。加强与民政部门沟通协调,开辟畅通镇街商会组建和注册登记绿色通道。争取同级党委和镇街党委政府支持,将镇街商会建设纳入当地党委常委会议研究议题,列入乡镇、街道考评内容;各地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为商会成立协助物色会长人选,并提供人员、场地、资金等支持,对担任镇街商会领导班子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在政治安排上优先推荐使用。充分激发在外乡贤的爱乡情怀,引导他们参与家乡镇街商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四是创新组建方式,扩大组织覆盖。对绝大多数乡镇街道,实现一镇街一商会模式。同时,也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镇街商会组建形式。南平、三明等山区市个别经济较弱、民企数量较少的乡镇,先成立县总商会分会,再广泛凝聚当地民营经济力量及在外乡贤,进一步发展成独立商会;长汀等山区县个别人口少、经济规模小的乡镇,与相邻乡镇共同成立联合商会;连城县以大乡镇带动周边小乡镇共同开展商会活动,推动乡镇商会工作全面覆盖。
五是加强指导服务,促进健康发展。着力加强商会党建,要求筹建商会时同步建立党组织,强党建带会建,镇街商会党组织覆盖率超过30%。着力推动注册登记,镇街商会登记率已超过50%,全省1/3的县镇街商会登记率达100%。建立并完善统战工作联络员制度,由乡镇统战委员或党组织书记担任商会统战工作联络员,推动统战工作向商会有效覆盖。举办会长、秘书长、监事长培训班,省工商联领导应邀赴多个县(区)授课,指导商会规范建设和发挥作用。加强当地党委政府与商会良性互动,厦门、泉州等地完善并落实支持镇街商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购买服务等,奖励表现突出的商会。
二、聚焦主责主业,履行职能有作为
全省各级工商联指导各地镇街商会积极探索促进“两个健康”有效途径,建立服务机制,引导商会切实承担起政治引领、经济服务、权益维护、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等职能任务。
一是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政治引导。在全国工商联的大力支持下,龙岩市古田干部学院、厦门陈嘉庚纪念馆成为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在厦门、泉州、三明、宁德设立4个省级基地,指导市县工商联挖掘自身优势推动设立32家县级基地,形成“1+4+N”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体系。全省各地镇街商会依托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采取参观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广泛深入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活动,累计组织1.8万名商会企业家到各级基地受训。强化商会“红色领航”,晋江市安海镇商会党委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会员企业车间一线,实现商会党建与企业发展互融并进、同频共振,被全国工商联选树为商会党建工作示范单位。
二是创新会员服务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各级工商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创新打造“工商联(商会)+”工作模式,为会员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服务,助力“六稳”“六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工商联实施“联百会助千企”行动,包括镇街商会在内的2000多家各级工商联所属商会,与各级工商联和850多家异地闽籍商会形成联动机制,为1.23万家企业解决疫情期间1万多个困难和问题。全省商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南平市建阳区黄坑乡商会与建阳邮储行合作、福安市社口镇商会与福安农信社合作,分别通过“邮商贷”“福茶贷”为会员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晋江市英林镇商会围绕泳装生产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年产值达350亿元;南安市水头镇商会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打造石材加工产业链,南安已成为全球最大石材生产交易市场。
三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共同富裕。各级工商联动员引导镇街商会参与“千企帮千村”和“万企兴万村”行动,因地因企制宜,采取公益捐助、产业投资、就业培训等方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省1483家企业和商会对口帮扶1554个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87亿元。如武夷山市洋庄乡商会打造“吴三地”水仙茶品牌、云霄县下河乡商会打造“下河杨桃”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标品牌;建瓯市迪口镇商会对接朴朴电商平台销售农特优产品,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青年创业商会引进落地10多个创业项目,带动3000多位青年实现就业;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商会捐款1000万元用于奖教助学,帮助解决会员企业职工子女“入学难”问题。
四是加强守法诚信教育,参与社会治理。各级工商联与公检法司等单位共同开展“法律三进”“法治体检”“百所联百会”等活动,与统战、信访等部门建立并落实“四访四通”机制,用好“政企直通车”等诉求反映平台,推进涉企纠纷多元化解、在线调解。全省有356个基层商会组建了商会调解组织,调解案例1600个。晋江市磁灶镇法庭采取“法院+商会”诉调对接运转模式,为涉诉企业“量身定制”矛盾纠纷解决方案,得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的充分肯定。霞浦县三沙商会成立以商会会长黄光清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妥善调解200多起各类纠纷事务。
近年来,福建省商会组织量质齐升、商会工作成效明显,但是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下一步,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此次组织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继续推动工商联和所属商会改革发展,打牢基础、巩固成果、提升水平,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