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工商联举办民营企业家大讲堂--企业家走进工商联机关
这是一个传奇的演绎,一个地道的“草根”到“新徽商代表”的华丽转身; 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一个民企在工商联20年的相伴下缔造的“徽商神话”…… 8月5日下午,省工商联会议室,不时掌声鼎沸。民营企业大讲堂首讲嘉宾———南翔万商董事长余渐富正在用朴素诙谐的个性语言,和吴俊保、程先保、李方军等十来位安徽民企大腕及工商联的全体干部职工,分享他在工商联的一路引领下,从一个草根乡村小能人蜕变成长的风雨历程。 一件普通的白色短袖衬衣,地道的安庆方言,让人丝毫无法把他与一个身价过亿的企业家联系在一起。回到“娘家”,一贯低调的余渐富难抑兴奋之情,抑扬顿挫,侃侃而谈。渴望出人头地———创业的原动力 “欲望是推动人进步的动力。” 说起创业的初衷,余渐富毫不隐瞒自己本原的动力,挣钱过好日子,出人头地,让家族不被欺负。 1956年,余渐富出生在与安庆隔江相望的东至县胜利镇余村。一贫如洗的家境,让生过9个孩子的母亲没做过一次月子,多年没吃过一餐完整的饭。因为穷,太穷,再加是外来户,村子里充满了对余家的歧视。谁家丢了东西,总怀疑是余家人干的。念过私塾的父亲,给他起名“渐富”就包含着挣脱这个环境的期许;扬眉吐气地大吃一顿是他少年时代做梦的主题。 说起辛酸而忧伤的往事,余渐富几近哽咽,让人唏嘘不已。庆幸的是,余渐富是老大,在“文革”前上了三年学,这为他以后的“闹腾”打下了文化基础。 十六岁,聪明又识些字的余渐富当上了生产队的记工员,随之副队长、队长的位子接踵而至,磨练了他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说服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组织能力。当上队长,家里地位有少许提高,但仍然摆脱不了清贫的桎梏。挣钱,成了他人生的第一要义,于是“辞官”做生意,倒卖木材,贩运石灰,干这些一个月就赚得当队长一年的收入。他张扬地炫耀着,村里第一个戴上手表的他,每天把袖子撸得高高的,生怕村民看不到腕上锃亮的家伙;村里第一个买自行车的他,戴着墨镜、把个28飞鸽每天骑得呼呼生风……当时,做生意被看成是“投机倒把”,为人们所不齿,加上“得瑟”,他成了远近闻名的不务正业的混世“大流”,家里人数落他,妻子也为此和他离婚。 看着今天严谨沉稳的余董事长,谁也不会想到他有如此“糗事”,大家发出爆棚的笑声。 生活的变故,让他有了些许清醒。加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经济环境有所宽松,他索性甩开膀子,办起了冰棒厂,开起了录像厅,农忙卖冰棒,农闲放录像,还在胜利镇开了一个日杂店。走南闯北让他的视野和心胸比村里人开阔许多,他对经商的得与失有着不凡的理解。有一年腊月,他在安庆地区供销社低价批发了大批库存的次品碗,因近年关,生意特别红火,赶集的妇女们爱占小便宜,买年货时顺手牵羊揣上两个在怀里,余渐富只当没看见,他说,当妇女们炫耀“战利品”时,无疑是给自己的小店做了活广告。 凭着这样的“舍得”生意经,1988年,他的糖酒批发贸易总额达到900多万,纳税9万,成为全县纳税大户。那几年,因为营业款太多,银行不能及时存储,只能把钱铺在床下,天天睡在钱上。余渐富说那时的感觉是“赚钱都赚麻木了”———这就是草莽英雄时代的民营企业家。 “你将我的所有全拔去, 仍能不烦不恼。宁像野草绝不肯枯萎,天生我低贱都好。 烧光了比当初更高,远隔天边仍望到……”香港“填词圣手”林夕的《野草》,无意中写尽了中国民营经济那时在歧视与踩踏下的苦痛与彷徨、不屈与顽强。结缘工商联———找到发展平台 “我和南翔一路走来,一路都有工商联的相伴,走到南翔万商,走到新安金融再到皖江物流,无不是工商联能量聚合集结的打造。” 余渐富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他和工商联的不解之缘。 就在“赚钱都麻木了,不知往哪个方向走”的时候,他和工商联邂逅了,这给擅长思考和喜欢求变的他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从此,在创业的路上,他领略到越来越神奇的风景,理想更是越来越辉煌。结缘工商联让他政治上迅速成长,企业也因此没被“风雨”淹没。 1990年秋天,余渐富去北京看望读书的弟弟,从他口中获知,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就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宾馆召开,安徽很多有资历、有实力的企业家也参加了,好奇的余渐富悄悄摸到开会的宾馆,瞅了瞅,“宾馆不大咋地,但参会的人个个精神头十足”。他萌生了给自己找个组织、加入工商联的念头。 回来后,命运之神适时地伸出了“橄榄枝”:他一个业务伙伴的父亲就是安庆市工商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派了一位副主委去他的企业调研考察,这位副主委对余渐富的经营理念———“让合作伙伴有钱赚”很是赞赏,认为他的企业大有发展前景。说到这,余渐富兴奋得手舞足蹈。 他很快加入工商联,并于1991年成为安庆市工商联执委。 余渐富感到很自豪,在名片上赫然印着“工商联执委”的头衔,这种自豪更源于一种强烈的“感觉”———组织的力量是强大的。有好几次,他遇到发展的“坎”,都是工商联替他一一“铲平”。1994年,南翔大酒店在安庆西门码头开业,因没交“保护费”,黑社会组织去酒店打砸,抢了酒店经理的大哥大,砸了酒店新买的标致汽车。市工商联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向市里反映,公安局立即将此案设为专案,一举抓住了20余人,给企业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环境。 同时,工商联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众多企业家在此聚集,信息沟通十分便利。而他恰是一个善于捕捉信息利用信息的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随即召开的“十四大”,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余渐富在文件的字里行间嗅到了民营经济春天的味道。 1993年,他以108万元注册资金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安庆市南翔贸易公司,意在借南巡讲话的东风,展翅飞翔。他的事业从小打小闹步入了公司化运营。只读过三年书,自己能管理得好么?工商联再次给他搭建了舞台。余渐富的思维模式随着在这个舞台上社交接触面的不断扩大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工商联执委到常委,再到市政协委员,他热衷出席各种社会活动,以不断“结交”有识之士。他不放过工商联提供的每次培训机会,不停地给自己充电。有一年工商联和安徽大学联合举办培训班,时间长达一年半,余渐富想都没想第一个报名,还当了班长。他说,经营好坏跟读书多少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做好公司管理必须读书,管理是一个系统。通过学习,他为企业提炼了一套“规则学”。在南翔集团大楼的影壁上,镌刻着:“我们制造的产品———规则”几个醒目大字,在余渐富的办公室高高悬挂着“规则第一,董事长第二”的横幅。他期望公司能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大公司,能够不依赖“个人”而永续经营。他用朴素的“规则”确保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1995年,南翔公司贸易额超过2亿元,一举进入“全国最大型私营企业500强”,名列第138位。建光彩大市场———实现华丽转身 “正如云朵折射太阳的绚烂,在光彩事业的旗帜下,民营企业家折射出自己的光彩,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安庆光彩大市场的成功运作,让余渐富完成了从私营企业主到民营企业家的“涅槃”。 1994年,余渐富在安庆市政协委员提案中提出,“抓住有利时机,组建区域性批发大市场,使安庆尽快成为长江中下游商品集散中心,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并写出详细的开发计划。很快,“以建设大市场、大商贸、大物流为目标,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大别山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宗旨的安庆光彩大市场总体框架浮出水面。 余渐富把企业的发展同国家大局和当地政府总体经济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举措,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工商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起草项目建议书到项目批准立项,前后不到半年的时间。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特批将安庆光彩大市场列为“1998年度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安庆市市长亲任光彩大市场领导小组组长。如此高规格地重视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投资建设,在安庆前所未有。 1998年6月24日,余渐富永生难忘。这天,安庆市经济开发区安庆光彩大市场首期工程奠基。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胡德平亲自赶来出席开工奠基仪式。由安徽南翔集团独家滚动投资达20亿元、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的安庆光彩大市场的项目建设,犹如巨舰拔锚启航了!如今它解决了7万多人的就业,每年有300多亿的贸易额,成为皖西南地区广大区域走向小康社会的孵化器与动力源。 思想有多远,余渐富就能走多远!他的目光又从安庆光彩大市场投向了远方…… 2000年起,南翔集团开始将安庆光彩大市场成功的商业模式复制到周边城市,随着蚌埠、山东泰安、河南商丘、南阳及四川南充等地一个个光彩大市场的建成,余渐富内心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与日俱增。他说:“让成千上万的人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归属,这是对社会公益事业最好的诠释。” 在运作光彩事业项目的十多年中,他先后荣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全国光彩事业奖章”、“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并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安徽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 称他为“新徽商代表”,当之无愧。余渐富没有找不着北,经常轻车便服回到余村,故乡永远是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徜徉于故乡的青山绿水,抚摸祠堂里一个个亲人的牌位,想到自己曾经光脚从这里走出去,所有的财富和荣誉不过是浮云,因此他不肯称自己是企业家。 故事将要结束时,他深情地说,“我要感谢工商联!不仅是改革开放成全了我,更是工商联成全了我。未来的工商联将成为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要的支撑点,对民营企业家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大”。 鲜活真实的成长故事缓缓流淌在聆听的每个人心间,经典的哲理让人深思,深邃的商道耐人寻味,许多人一边听一边会心地笑、用心地记,同时,大家更多地在思考:民营企业家伴随着30年改革开放的浪潮迅速成长,工商联人该如何提升和改造自己的文化,与民营企业家共同成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