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金:调查研究需做好多个维度的工作
调查研究以及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议政建言,是工商联作为人民团体的第一要务,是为“两个健康”鼓与呼的第一抓手,是工商联发挥职能作用、提高社会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的重要体现。要把调查研究摆在工商联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对调研部门的编制、经费支持,从制度机制上为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保障。
拓展调查研究的宽度和广度,实现调研横向到边、竖向到底,是延伸工商联服务领域、丰富工商联工作内涵、扩大工商联工作覆盖面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工商联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既是一个服务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映社情民意、倾听企业诉求的过程,要使调研成果作用最大化、让小调研解决大问题,摆正调研角度、找准调研切入口是关键。
调研工作要“经常走,时时看”,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紧跟新形势新问题,把握新矛盾新变化。
促进“两个健康”是工商联工作的初心使命,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只有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加强调研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才能管长远、管根本、管稳定,夯实调研工作的基础。
参政议政是党和国家赋予工商联的重要职能。工商联的调研工作也要用好参政议政这个渠道,抓好调研成果转化,扩大调研工作成果。
工商联调研工作开展得好不好,有没有成效,关键要看党委政府满不满意,民营企业满不满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调查研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当前,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更好促进“两个健康”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调查研究是基础中的基础、关键中的关键。调查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多个维度的工作。
把握高度,提高政治站位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工商联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统战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工商联的调查研究必须要充分体现工商联的政治方向、政治地位和政治功能。一要从大局上高位谋划。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要求,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来谋划调研工作。要想党委、政府所想、急民营企业所急,在调研工作中积极向企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二要从理论上打牢根基。要加强对党的社会主义理论、统战理论、基本经济制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调查研究工作。企业家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大多是零散的、表面的,如果没有很好的知识储备与理论素养支撑,就看不到问题背后的本质,调研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调查研究就会偏离方向、违背初衷;三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以及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议政建言,是工商联作为人民团体的第一要务,是为“两个健康”鼓与呼的第一抓手,是工商联发挥职能作用、提高社会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的重要体现。要把调查研究摆在工商联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对调研部门的编制、经费支持,从制度机制上为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保障。
拓展宽度,延伸调研领域
工商联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调查研究的宽度和广度,实现调研横向到边、竖向到底,是延伸工商联服务领域、丰富工商联工作内涵、扩大工商联工作覆盖面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拓展调研宽度,要着力做好三个全覆盖。一是大中小微企业全覆盖。工商联的服务对象是全体民营企业,“抓大”不能“放小”,“抓小”不能“丢大”。既要深入调研、密切联系大中型民营企业和各行业领军企业,又要高度重视、精准服务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二是各行各业全覆盖。民营经济涉足国计民生各领域,工商联既要走进传统行业,知其难、解其忧,助力转型升级,又要扶持新兴产业,鼓励创新,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新业态、新领域,为新行业提供最大支持和保障。通过调查研究为建言资政、参政议政储备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调研报告真实、生动、接地气,更有参考价值;三是基层商会全覆盖。基层商会是工商联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拓展调研宽度的有力支撑。通过调研完善商会职能、规范商会建设,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借助商会组织凝聚更多民智民心,发挥好“联”的优势,为推进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购买政府服务、加强非公党建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促成政府、商会、企业多赢局面。
摆正角度,突出问题导向
工商联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既是一个服务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映社情民意、倾听企业诉求的过程,要使调研成果作用最大化、让小调研解决大问题,摆正调研角度、找准调研切入口是关键。第一个角度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好的调研不是蜻蜓点水式地描述表象,应该是鞭辟入里地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工商联的调研工作要紧紧围绕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等难点问题持续开展调研,不断发现新问题、新难点,逐步加以解决,是调研工作的最佳切入点。第二个角度是民生领域的热点。随着民营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的贡献日益凸显,民营经济成为转方式、保民生的重要力量。民生热点是工商联调研必须锁定的又一个角度。现阶段,聚焦“七有”,调研民营企业人才结构和需求,推动解决更多就业;调研民营医疗、教育、养老机构运营状况,深入挖掘民营经济发力点,是工商联调研课题的应有之义。第三个角度是创新发展的亮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调研工作也需要紧紧围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科企对接、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向民营企业转化,在技术、产品、管理创新等方面拿出真知灼见,以创新驱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加密度,加大调研频率
新时代背景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民营企业每天都要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工作要“经常走,时时看”,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紧跟新形势新问题,把握新矛盾新变化。民营企业量大面广,要想彻底摸清企业情况,必须以商会为点、优秀企业家为线,点、线、面相结合,联系广大的非公有制企业。要想深入民营经济最基层,必须紧紧依托工商联特色的工作模式。近两年,北京市工商联加大密度把握节奏,立足调研的具体情况制定量化的频次标准,成为了搞好调查研究工作的有力保障,探索建立的“百千万”调研服务工作机制效果非常好。调研工作以百家商会、千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为切入点,逐渐向万家非公有制企业延伸。截至目前,北京市工商联“百千万”调研服务机制的8个工作组对北京市16区工商联和60家所属商会进行了实地调研,累计走访民营企业470余家,召开调研、座谈活动160余场,参与活动的企业家逾千名。通过高密度、高频度的调研,完成了中美贸易摩擦、优化营商环境、减费降税、产权保护等8个专题报告,取得显著成效。
健全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促进“两个健康”是工商联工作的初心使命,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只有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加强调研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才能管长远、管根本、管稳定,夯实调研工作的基础。要建立健全选题立项制度。结合工商联各部门职能进行统一设计、总体规划,制定年度调研指南和计划,提出新课题新角度,保证调查研究有计划、分层次、渐进式地开展。要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制度。明确调研范围和责任主体,统筹协调、组织实施,避免交叉调研、重复调研。建立工作台账及时进行总结。要建立健全验收评估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对调研成果各个阶段的情况通报、检查和验收评估,确保调研工作抓牢抓实。要建立健全成果转化制度。将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优秀调研成果转化成政协提案、全联社情民意信息等,通过政协议政会及各类座谈会等渠道,精准传达民营企业家愿望诉求,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要建立健全评比表彰制度。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每年评选出优秀的调研成果给予表彰和充分鼓励。引导各级工商联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查不足、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问题研判和调研工作水平。
加大转化度,用好调研成果
“文以载道,以用为贵”。形成调研报告不是调研的“终点”,由此转化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调研的目的和价值。参政议政是党和国家赋予工商联的重要职能。工商联的调研工作也要用好参政议政这个渠道,抓好调研成果转化,扩大调研工作成果。一是以政协提案方式转化。把调研报告中所形成的意见和建议,分类以政协提案形式进行反映,促进有关职能部门办理和答复,使成果转化实现具体化;二是以建言专报方式转化。对调研报告中的重大意见和建议,以建言专报形式报送党委、政府进行研究讨论和答复,使重大意见和建议受理层次得到提升;三是以社情民意信息方式转化。对在调研中了解到的一些部门无法解决、需要上级关注协调的问题,以社情民意信息报送全国工商联;四是以党委、政府机关内部刊物宣传方式转化。对调研报告中宜于公开和半公开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人员按宣传的形式和口径,多角度向党委、政府机关内部刊物投稿宣传,扩大调研成果的知情度,使更多的部门和领导进一步了解调研成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层面地推动调研成果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五是以信息网络方式转化。将调研成果有序地对外发布,组织广大有政协委员身份的民营企业家了解、分析调研成果,以大调研成果的认知度,为调研成果更好更实转化营造良好的系统环境;六是以会议交流方式转化。利用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机会,充分反映调研时所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以引起党委、政府领导重视,促进成果转化。
确保满意度,检验调研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是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工商联调研工作开展得好不好,有没有成效,关键要看党委政府满不满意,民营企业满不满意。一方面,要看党委政府是否满意。调研成果如果不能被党委政府认可,所提意见建议不能被党委政府采纳,那调研文章写得再好也是白费功夫。2019年,北京市工商联积极发挥“二传手”的作用,注重搞好政策宣读解读,加大调研工作力度。上报的多篇调研成果,包括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与会企业家反映情况的报告、关于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提案、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报告等,均得到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或市长陈吉宁同志的重要批示,并被充分吸收到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体系中;另一方面,要看民营企业是否满意。调查研究是下基层、走一线,要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努力当好“店小二”,及时传达企业诉求,真刀真枪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全力为企业搞好服务保障工作。要接地气、用真心,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与企业家广交朋友,争取听到更多真心话,不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的作秀式调研。要结合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工作,在问卷调查中设置调研工作满意度测评内容,广泛听取民营企业对调研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发现改进调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作者系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北京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