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市大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近年来,张掖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联系包抓帮扶,全面落实惠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创业创新保障,全力推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手机、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监控设备等智能制造企业纷纷“西北行”落地张掖,鲜翠欲滴的串收番茄、脆爽可口的水果彩椒、营养纯正的前进牛奶等张掖特色产品“东南飞”销往全国各地,张掖民营经济活力四射。“截至9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2.6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7.9%;企业总数达到3.8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0.6%,其中民营企业达到3.6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0.2%,占到企业总数的95%。”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至8月,全市138户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1.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5.4%;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额2.3亿元,同比增长27%。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高新技术企业11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0家。滨河食品工业(集团)公司、甘肃新西部炉料有限责任公司、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乐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入围2020年甘肃省民营企业50强榜单。
民营经济“百花齐放”的背后是张掖市大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措施。全市开展民营企业集中服务月活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市工信局支持7户企业通过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享受50万元专项资金补助;市人社局印发相关通知,支持各级各类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全面落实惠企政策
让企业更多“减负赋能”
加大金融支持,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9月底,各银行机构发放小微企业首贷18.7亿元、信用贷款11.6亿元,为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办理续贷63.03亿元,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23.5亿元,比年初增加14.5亿元,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1461.3万元。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为6785户中小微企业减免税费8073.9万元,严格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长至2022年4月30日。积极协助企业稳岗就业,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1.4万人次,拨付以工代训补贴165.7万元,发放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53.6万元,发放创业贷款1.1亿元,新增创业就业2297人。
推进“放管服”等系列改革
让企业更加“自由呼吸”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总体压减到100个工作日,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5613项,开通在线办理事项5110项,网上可办率达91%。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在全省率先实现投资项目审批市、县区同权,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项目申报事项办结率100%、限时办结率100%。不断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推行“证照分离”“登记注册秒批”“不见面审批”“容缺审批”“不来即享”等服务,着力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和流程。目前,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累计材料、办事流程、办理时间分别减少67.5%、21.2%、43.2%。全市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注册企业1.8万户,企业登录3.3万次,注册进度位居全省各市州第1位。
完善服务体系注入“源头活水”
让企业更感“鱼跃龙门”
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发展职业培训、管理咨询、信用评价、创业辅导等服务机构,建成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7家、国家级1家,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8家、国家级1家。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国家级1家,众创空间1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星创天地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工业设计中心6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家、技术创新中心2家、新型研发机构1家。加强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召开政银企对接会52场次,对接融资需求117亿元。完善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功能,“线上+线下”为企业贷款9.7亿元。充分发挥国有融资担保公司作用,甘肃金控张掖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2.6亿元,提供应急周转金服务17.3亿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5G网络建设有序推进,五县一区城区、重点景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张掖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也即将投入运营。
强化创业创新保障
让企业更能“如虎添翼”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去年市县落实“十强双百”企业振兴奖补资金4003万元,今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已争取到中央支持中小企业专项、省级工业和数据信息产业专项、外贸发展专项等资金4094万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健全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成果转化机制,登记备案省级科技成果70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53项3.3亿元。创新人才服务机制,组建10个专家服务团的106名专家到企业一线开展咨询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活动,推荐创新基地和人才计划专项40项。推荐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63项、重大项目14项,启动市级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项目试点工作,张掖市被省科技厅评价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长区”。注重专利和品牌保护,今年新注册商标809件,有效商标达到7109件,专利授权1110件,授权量处于全省第2位,有效发明专利340件。争创地理标志示范区,各类地理标志增至17个,使用企业140家,地理标志影响日益提升。
日前,由新华网、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等联合举办的第八届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论坛上,张掖30多种特色农产品在论坛“品甘味·游甘肃”专场推介会上大放光彩,引起参会嘉宾和省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张掖食用菌”“河西肉牛”“山丹羊肉”“甘州娃娃菜”等7个地理商标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目录,“祁连传奇”“金花寨”“前进牧业”等34个企业商标入选“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目录。各类特色产品借助“甘味”平台相互赋能、抱团发展,逐步打开销路走向全国。

微信公众号